中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10-19 04:45路俊英郭冬霞李芳伟张怡铭朱钰睿于士伟孙长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残疾功能障碍

路俊英 ,郭冬霞, 李芳伟,曾 益,杨 斌,张怡铭,朱钰睿,于士伟,孙长青

1)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郑州 450003 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郑州 450018 3)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 郑州 450001 4)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郑州 450001

随着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总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推进,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状态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已成为跌倒的高发人群。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1]表明,从1990年到2010年,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了约55%。WHO[2]预测,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跌倒的排名将从2012年的第21位上升至2030年的第17位。2015年中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3]。跌倒不仅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研究使用2015年CHARLS数据进行分析。该调查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在全国选取450个村或社区,抽取45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截至2015年,该调查涉及的家庭达1.24万户,受访者共1.9万名。CHARLS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经济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等,调查问卷对个人、家庭及社区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可以较好地满足本研究的数据需求。

1.2研究对象关于老年人的界定标准,国际上通常有两种:一种是60岁及以上人群[4],另一种是65岁及以上人群[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定义为60岁及以上人群。结合我国国情,本研究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去除跌倒及其相关变量信息缺失的样本后,最终纳入4 736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1.3研究内容①跌倒状况:选取CHARLS问卷中关于跌倒的问题,根据调查对象在过去2 a内是否发生跌倒以及相关情况的回答,获取与跌倒相关的信息。②影响因素:从CHARLS调查中选取以下指标,用于老年人跌倒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特征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居住状况;健康状况指标,包括自评健康状况、残疾、慢性病、听力、疼痛和身体功能;行为与生活方式指标,包括吸烟、喝酒和社交活动;居住环境指标,包括住房类型、室内有无厕所和室内有无自来水。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tata 14.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筛分和整理,应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率/构成比对老年人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行为与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分布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4 736名老年人中,城市地区1 774人,农村地区2 962人。人口学特征方面,城市女性老年人的比例高于农村,农村独居老人的比例高于城市。健康状况方面,农村老年人身患残疾、听力差、身体疼痛以及有身体功能障碍的比例高于城市。行为与生活方式方面,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吸烟的比例高于农村老年人。居住环境方面,城市老年人住楼房、家里有厕所和自来水的比例高于农村。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城乡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本研究过去2 a内老年人总体跌倒发生率为20.8%(984/4 736),城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8.7%(332/1 774),农村为22.0%(652/2 962),农村高于城市(χ2=7.329,P=0.007)。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无论城市或农村地区,身体疼痛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均为最高,无身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均为最低。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人(%)

表2 不同特征城乡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2.3城乡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3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女性、残疾、疼痛、身体功能障碍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风险。此外,在农村地区,自评健康状况差、听力差以及喝酒每月>1次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总体跌倒发生率为20.8%,与Wu等[6]报道的“2013年中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0.13%”、Ma等[7]报道的“中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2.7%”结果相近;与周白瑜等[8]报道的“北京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17.8%”有所差距,考虑可能是由于研究时间、地点和目标人群不同所致。

本研究中,农村老年人跌倒发生率(22.0%)高于城市(18.7%),该结果与其他研究[9-10]一致。农村老年人长期以农业为主的劳作方式容易导致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较快,平衡功能受损严重,再加上其自我保护及健康意识较为缺乏,因而跌倒风险大大增加[11]。

本研究发现女性、残疾、身体疼痛及身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更大。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水平较低,故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12]。残疾、身体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这与丁志宏等[13]研究一致。残疾、疼痛及身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均有一定的肌肉关节功能或身体活动能力的丧失,从而造成其活动受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采取更加谨慎的异常步态,这类不良行为也会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发生[14]。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差、听力差和喝酒每月>1次也是农村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中听力损失会削弱老年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不能及时感知周围的危险,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听力障碍者发生如跌倒等伤害风险增加,容易造成二次伤害[15]。喝酒所造成的急性酒精中毒或多种器官、系统的慢性损害(包括步态、姿势、平衡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低血压、视觉和感觉障碍)均可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16]。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在探讨跌倒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联上存在不足。其次,问卷未对跌倒次数进行量化,在今后研究中将考虑在自制问卷中加入这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中国城乡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女性、残疾、疼痛、身体功能障碍均是城乡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而自评健康状况差、听力差、喝酒每月>1次也是农村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老年人跌倒发生主要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提示相关部门应根据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多维度的策略与措施,预防并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残疾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