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20 10:31丁婷章一凡
智慧健康 2020年25期
关键词:症候腺体萎缩性

丁婷,章一凡

(1.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 中医科,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市中医医院 脾胃科,江苏 苏州 215009)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部分患者因胃黏膜糜烂会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分至胃癌前状态,有统计学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癌变率高达2.55%~7.46%[1],若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其癌变的风险更高。故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胃癌发生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欠佳,而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了探讨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60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西医诊断符合2017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及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胃阴亏虚型的诊断标准[4];HP阴性者;受试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高度怀疑胃黏膜恶性病变者;重要脏器严重原发疾病或功能障碍者;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病检疑似恶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近期服用影响胃肠功能药物者;精神障碍或行为丧失者;本次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应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共30例;患者年龄为43-76岁,平均(57.39±7.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6年,平均病程为(7.65±3.49)年;胃黏膜萎缩程度:轻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5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共30例;患者年龄为42-78岁,平均(57.45±7.5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6年,平均病程为(7.69±3.53)年;胃黏膜萎缩程度:轻度16例、中度9例、重度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后,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性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任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嘱其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常规组:口服叶酸片(规格:5 mg/ 片,国药准字:H32023302,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5 mg/次,3次/ 日。常规组伴明显酸相关性症状者,按需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规格:20 mg/ 粒,国药准字:H10950086,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1次/日;伴明显胃动力相关症状者,按需加用多潘立酮片(规格:10 mg/片,国药准字H1091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次,3次/日,三餐前半小时口服。研究期间不能长期(大于3周)合并应用可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抑酸剂、其它抗氧化剂,或具有类似作用的中药)。

观察组:予益胃汤加减治疗,组方:麦冬、生地各15 g,沙参、玉竹各10 g,炙甘草5 g。若患者胃脘胀满较甚可加用绿萼梅5g、香橼皮10 g;若患者呕吐吞酸者加浙贝母10 g、海螵蛸15 g;若患者大便干结可加用火麻仁15 g;若患者饥不欲食可加用炒麦芽15 g、焦神曲15 g;若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者加太子参15 g;伴有瘀血者加三七粉1.5g/次,每天2次冲服。诸药水煎,每日1剂,浓煎至200 mL,早晚各温服1次。

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应用新悉尼系统评分[5]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和腺体减少或萎缩3方面情况进行评估,每个方面的情况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分别记为0分、1分、2分和3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主症(胃痛和胃脘胀满)和次症(口干、嗳气、烧心、胃中嘈杂、大便干燥和饥不欲食)分为无、轻、中和重,其中主症依次记为0分、2分、4分和6分,次症依据记为0分、1分、2分和3分,总分为各症状评分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和[n(%)]表示,前者行t检验,后者行卡方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黏膜炎症和炎症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减少或萎缩评分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黏膜炎症和炎症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腺体减少或萎缩评分的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的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的对比(分,)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的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评分的对比(分,)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为主,患者易出现胃痛和胃脘胀满、口干、嗳气、烧心、胃中嘈杂、大便干燥和饥不欲食等症状,且该病具有发病缓慢、病势迁延难愈、无特异性体征等特点。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但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以阻断、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6]。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中医学将其划分至“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是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及先天禀赋不足等病因损伤脾胃,导致脾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职,随着病情迁延伤及胃阴,故胃阴亏虚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益胃汤法出自叶天士的《临症指南医案》,后经吴鞠通归纳总结出“益胃汤”这一方剂[7],由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和冰糖组成,本方重用生地、麦冬为君,味甘性寒,长于养阴清热,生津润燥,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为使,濡养肺胃,调和诸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胃阴不足所致的各种病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麦冬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种皂苷,其中甲、乙、丁皂苷属于鲁斯可苷元,不仅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还对前列腺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抗炎作用较佳[8],而沙参和生地中的有效成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益胃汤加减治疗后,黏膜炎症和炎症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且对胃痛、胃脘胀满、嗳气、烧心、胃中嘈杂、排便干结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更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腺体减少或萎缩评分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综上所述,胃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益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但对改善患者腺体减少或萎缩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本次临床试验周期较短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症候腺体萎缩性
更正说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春蚕吐丝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