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

2020-10-20 06:05缪平
课外语文·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逆向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选择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标准,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本文以《鸿门宴》一课为例,在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逆向教学设计在课文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逆向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57-03

【本文著錄格式】缪平.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逆向教学设计的研究——以《鸿门宴》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27):57-59.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

“设计(动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目的和意图;计划和执行”,在所有设计行业中,设计工作都要受到标准的指导和约束,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亦如此,必须遵循国家的课程标准,精确地解读课程标准,不能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讲授任意主题内容。教学设计作为设计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形式,它必须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目的,在执行的过程中按照事先的计划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受众是学生,所以它的优劣必须通过学生对预期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判。但是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都是从内容思考教学,从教师擅长的教法和课堂常见的活动开始,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作秀”,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秀场”,在关注“自己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为了解决这种典型的内容导向而非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种提升语文素养”进行语文教学设计不谋而合。

二、逆向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根据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的设计原理和流程,以预期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以自评和他评为依据,从而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活动,笔者对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鸿门宴》一课制作了一课时的三阶段逆向教学设计。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所确定的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归纳总结军、击、内、如、倍、谢、坐等重点实词的意义,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的使用规律;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个性;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秦朝灭亡后各种势力争霸的社会历史风貌和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我们需要思考哪些基本问题? 预期的理解是什么?

1.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项羽是怎样一步步由主动走向被动的?而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3.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4.刘邦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5.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6.项羽、刘邦二人的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1.秦亡后,各种势力争霸,楚怀王与项羽、刘邦二人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入咸阳后欲称王,实力更强的项羽于是在鸿门设下宴席,欲诛杀刘邦。

2.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这三对矛盾不断转化,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3.刚愎自用:范增献计,先纳后食言;寡谋轻信:对项伯不辩亲疏……

4.善纳人言:愿意接受张良的计策;能言善辩:在项羽面前巧舌如簧……

5.对比烘托的方式。

6.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本课学习的结果,学生将会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会知道 学生将能够

1.重点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

2.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3.项羽悲剧的产生原因。

4.司马迁隐忍著书的发愤精神。 1.在其他文言文中能够迁移学到的字、词和句式。

2.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不重蹈覆辙。

3.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一对矛盾: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但是教学的内容却又总是那么多,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做出选择,明确学习内容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而不是盲目地逐条去达成目标或者随意地决定目标的主次。教师必须对照新课标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持久的迁移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误解有哪些。确定了以上目标教师就可以着手去建构基本问题框架,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解答,学生学会去理解,去探究。作为本课学习的结果,学生会获得哪些关键知识和技能,能够如何应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对于教师设定的预期结果,学生是否已达成?若已达成,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学会了知识点的迁移?是否能够对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是否已从单元的角度理解了出现这篇文章的意义……这种种问题仅凭课堂一个知识点测试或是课后熟练地背诵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逆向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先设定标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时刻收集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经完成,思考学生哪些课堂表现可以证明自己达到预期理想目标,同时还可以设计测验、作业等去证明学生达到预期结果,最后不要忽视学生的预期反馈是怎样的。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什么能够用来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

表现性任务:

1.简述鸿门宴的经过,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2.根据人物出场的顺序和故事情节的起落,画一条情节起落曲线。

3.制作楚汉军营人物关系表。让双方的主帅、谋士、武将、间谍之间进行PK,根据他们各自的表现决定谁将在对决中胜出。

4.画一幅鸿门宴的座位图,了解位次的尊卑,从而更好地了解项刘的性格特征。

根据阶段1的预期结果,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其他证据:

1.小测验——课堂文言知识检测。

2.小辩论——对于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3.小探讨——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4.小评价——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以成败论英雄”,认为“成则为王败则寇”。历史上对刘邦、项羽两人向来是褒贬不一的,请谈谈你的英雄观和对他们二人的具体看法。

5.小作文——《鸿门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八个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个,请你用《我最欣赏的是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1.自评小标题是否符合情节。

2.自评情节曲线图是否惊心动魄。

3.自评PK结果是否合理。

4.根据史实和项刘的性格特征自评座次分配的合理性。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关于恰当理解的证据后,教师就应该全面考虑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到所有的细节:教学的顺序、教学的主次、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的选择,教学资料的筛选、补充材料的准备,活动各个模块的时间安排等等。教学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逆向其实是有目的的任务分析 :给定一个值得完成的任务,我们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最佳装备?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

教与学的体验顺序该怎么安排才有助于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理解?

一、自学课文

1.仔细通读课文2遍,借助注解,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有关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项羽本纪》中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为每个情节设置一个小标题。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二、以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导入本课,指导学生朗读。

三、简要介绍鸿门宴发生的背景和刘项二人产生矛盾的原因。

四、学生分组讲解文言知识,教师补充修正。

五、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六、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项羽把一盘好棋下成了稀巴烂?又是什么原因让刘邦扭转乾坤,乘胜为王?

七、思考作业题:项羽到底是不是一个英雄?

三、采用语文逆向教学设计的体会

(一)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转变设计顺序

传统语文教学设计遵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思路和流程,使得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什么”和“怎么教”,忽视了“为什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怎样上看起来是一堂好课”,“怎么教显得我是一个深厚功底的老师”……这样的想法往往让教师的关注点在于自身,而完全忽略了教学的受众应该是学生。

逆向教学设计按照“学习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它以清晰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把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评价的结果有效地调整教学,切实让目标落地开花。如果把逆向教学设计看成是一次有规划的旅行的话,它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到哪里去,即从支援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明确教学意图,第二步,性价比最高的路线是什么,即揭示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法。第三步,具体怎么走,即思考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这样的“旅行”既省时又省力,少走弯路,直达目的地,远比“旅行”过后感叹“早知当初”来得更实用和有价值。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目标指向

传统的语文教学设计往往是“教教材”,要知道,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只要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人教版和苏教版没有任何差别,上苏洵的《六国论》和上苏澈的《六国论》也全都一样,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都能殊途同归。所以太过于执着教材,就会被教材紧紧束缚,不敢越教材一步,使教学成了一种僵死而非灵动的活动。再者,每个老师的性格、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教学水平都不一样,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变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教学设计不以目标为导向,只是依赖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这样的教学就会有非常鲜明的“教师个人风格和指向”,缺少了目标引领下正确的核心素养的养成。

语文教学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统整课程标准,确定内容主旨,使得教学成为“有的放矢”的过程。这种“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标准导向”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教师调整设计更加有据可依。语文是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它是否能成为人与人、人与书之间趁手的交流工具,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所学的知识点能否得到很好的迁移和整合。逆向设计的方法可以方便教师随时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差距,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设计有思维度的问题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让语文学习成为集证辩据、诠释评价的问题探究过程,使语文课堂目中有人、指向素养。

(三)以核心素養为关照,转变评价体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问一答一试卷”的方式,基本采用课后测试、单元练习等形式展开,形成性评价喊了多年,但是未曾真正落实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还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不能及时、动态地反馈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果。这样的评价使得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时显得非常被动,中途没有办法进行调整,课后想要弥补时又无从下手。学生对自己的掌握情况也没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总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法进行自评和自测。

逆向教学设计把评价放在具体教学过程之前,根据收集到的评估证据来思考教学的可行性,以评价来促使过程的执行,因此,评价设计至关重要。它串起了整个逆向教学设计的流程,形成了“评价证据——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良性循环。评价不再是“对学习的评估”,而是“为学习而评估”,这样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取得了自我提升。以课程标准为大纲,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语用能力为依据的评价标准,能从根本上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结语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中第一次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是非常棘手和耗时的,正如学习使用一款好软件一样,一开始是困难的,可一旦熟练掌握,便带来极大帮助。但是请相信,它是一种前沿的、科学的、正在被许多教育学家和教师接纳与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法。作为一线教师,未来需要我们逐渐深化对这种设计的认识,“以终为始”,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

[3]鲁峻.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以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J].江苏教育,2019(19).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置换
逆向设计在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