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处置研究

2020-10-20 03:23张欣
商情 2020年40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学生管理应对策略

张欣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特点,并以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安全事件的评估与反思为切入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安全事件  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特点分析

(一)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普遍为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自律性、耐挫折能力等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因此情绪管理能力、思想认知有待提升,也没有形成远大理想。总体来说,生源复杂性、特殊性较高,叛逆心理较重,使得高职院校安全事件发生隐患提升。

(二)事件成因的复杂性

近几年来,新媒体不断发挥,学生生活中与互联网的接触极为密切。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说,由于课余事件相对较多、社会经验较低、心理成熟度有待提升,再加上网络宣传信息繁多,极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就安全事件本身来说,其成因较为复杂,且难以预测,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安全事件的蔓延性

受到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的影响,由某一安全事件而导致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影响其他同学,导致“涟漪效应”的发生,最终造成了安全事件的蔓延。若不及时制止与处理,则会使得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大,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四)事件后果的恶劣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既需要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也承担着管理学生的任务。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产生公共财产的损失,影响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可以说,学生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较高的恶劣性,必须及时制止与应对。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对策探究

(一)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在应对与处理安全事件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应对与处理过程中,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源、资金投入,从基础建设、应急储备、应急事件处理、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保障校园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要将安全管理设为高职院校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落实“处处体现安全、确保安全”。

预防为主。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来说,其结果具有恶劣性,这就决定了在展开安全事件应对中,必须以预防为主。通过事先处理,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即便发生安全事件,也能够第一时间展开应对。对安全事件进行深层分析能够认识到,其发生大多有迹可循。例如,对于自杀事件来说,若是家长、教师与朋友积极关注学生,在出现异常举动的情况下及时采取诸如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措施,就能够实现对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

分级分类。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后果的严重性等对其进行分级,并落实不同的应对策略,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此时,应当结合我国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安全事件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个等级。结合不同的分类,应当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启动不同的员,实现安全事件的精准应对。

除了分级管理外,还需要进行分类应对。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根据安全事件的成因完成分类,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例如,当发生传统盗窃事件时,需要由高职院校的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管理,并提升学生加强防范;而对于信息安全事件来说,则需要展开网络安全教育实现应对,安保部门的管理并不能起到应对作用。

协同合作。在进行安全事件的管理与应对中,需要高职院校所有部门展开协同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全方位的完成事件处理,降低安全时间带来的危害。例如,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时,需要安保部门及时控制形式,由德育部门、教师等展开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后续处理,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新媒体中发布安全教育等信息,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

建立事前预防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并落实安全事件预防计划,确保在安全事件爆发后能够及时、有序、有效的应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成安全事件的诊断、提出预防措施、形成应急预案、制定并展开应急演练、形成预制与管理机制等。其中,在提出安全预防措施环节,需要结合安全事件的问题点完成针对性的控制。例如,对于交通事故,应当从加强安全教育、优化校内外交通线路等实现消除;对于火灾事故,可以通过消除用电隐患、禁烟管理等完成消除。第二,要展开监测与预警。在监测的过程中,要在保障传统安全事件有效监测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新型安全事件完成监测,包括网络约车安全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等,形成监测指标与应对方案,保障师生的安全。同时,要结合事件发生规律形成预警级别,并落实不同的应对策略。

构建事中反应机制。当安全事件发生时,高职院校需要第一时间展开应对处理,并要重点展开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及时发布警报。必须要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当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的安全事件时,要向政府职能部门或是国务院上报。第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且形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展开处理。第三,结合安全事件类型与级别展开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事件影响。第四,做好应急沟通, 包括对师生的沟通以及对外部的沟通。

落实事后恢复机制。在事后处理阶段,需要重点完成以下工作:第一,学生工作,包括安抚学生及学生家长、展开心理治疗等等。第二,妥善处理受害者(受难者)相关事宜。第三,展开整改与重建,并总结尽管,避免相似事件再次发生。第四,依照法律规定处理事故责任人。

(三)安全事件的评估与反思

在完成学生安全事件的处理后,需要针对此次事件的发生、应对等,进行工作评估与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切实了解安全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中的不足、应对处置程序的失误等等,同时能够完成应对经验技巧的总结,为后续的安全事件应对处置提供參考。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反思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并通过调整工作方式实现防患于未然,切实的将安全事件“扼杀在摇篮中”。笔者认为,在完成某一安全时间的应对处理后,高职院校需要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展开反思大会及经验总结会议,对事件的成因、处理过程、后果等展开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安全事件应对机制等的优化,更好的保障了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学生管理应对策略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