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上海新雷锋精准扶贫十八春

2020-10-21 09:25樊晨窦芒
雷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张志勇学雷锋校服

樊晨 窦芒

满载着帮困助学的深深情怀,他又一次从彩云之南归来。

9月2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的“张志勇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见到了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上海新雷锋张志勇。历经12天上万公里的长途奔波,前一天夜里刚回到上海,年过6旬的张志勇一早又出现在工作站,顶着高原反应还没有恢复的身体,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中。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带队去云南,给7所学校送去了近千件校服和几十箱物资。 眼下是全国扶贫攻坚决胜之际,我虽然帮困已做了18年,云南去过无数次,但总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太紧迫了……”谈起精准扶贫,助学帮困,这位“上海阿爸”虽然因疲劳嗓音有些沙哑,但言谈中仍充满着不了的激情和快乐。

初心开启,缘于一次云南旅行

张志勇1976年入伍,5年军旅生涯,党的培养和雷锋精神的滋润,使他在一次平常的旅游中开启了大爱人生:专注于在云南帮困助学的“事业”,竭力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那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孽债》,让张志勇萌生了去云南西双版纳看一看的想法。2002年终于成行,从上海前往《孽债》中上海知青所在山区。在一班长途客车上,一位勐海县的小学老师得知张志勇的想法,邀请他前往勐海县勐遮小学。

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张志勇还是被那里的所见所闻深深震撼。“知道山区很穷,但没想到那么穷。”张志勇回忆。眼前那些穿着不合身旧衣服的孩子,那一间间昏暗破败的教室,以及孩子们脸上天真纯朴的笑容,都让张志勇揪心不已。

张志勇的首笔捐款捐给了一位与盲人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他捐出的500元,相当于这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丧父的孩子怯生生地拉着他的袖口,小声唤了一声“阿爸”。离开学校后,张志勇心情异常沉重,一闭眼就是孩子清澈又渴望的眼神。因为这个眼神和一声“阿爸”,张志勇决定,盡己所能为这里的孩子们多做些事情。

原计划一周的旅游行程延长到了2个月。张志勇踏访了勐海县周边10多所学校。每到一处,他就将困难学生拉到身边聊一聊,然后尽自己所能捐些现金或学习用品,很快随身带的旅费化光了。

回到大上海,坐在家里,张志勇觉得自己再也无法象之前那样平静安逸的生活,心里老是想着山里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斟酌再三,咬牙把私家车卖掉,又把经营多年、已有7家分店的文具店关掉,从此一趟趟往返沪滇两地,全身心扑到学雷锋做公益上。

再难走的山路,再偏僻的山村,也挡不住张志勇的步伐。18年来,他的帮困足迹踏遍云南各地。最初几年,他常在云南一住就是大半年,开着借来的车到处转悠,他管这叫“走访摸排”。那些车都开不进的偏远山寨,有着他最不忍见却又迫切想去改变的窘迫——一家四五口人轮流穿一套衣服见客,刚读完小学的女孩被父母早早定了亲,有的孩子只能以少量糙米抵学费……

李瑶芬是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戈奎乡托牛小学学生,因为小时候生病无钱医治落下残疾,只能在地上爬行。去年5月,张志勇经过多方联络、筹款,帮助李瑶芬赴上海就医。通过手术治疗,李瑶芬终于站了起来,第一次靠着自己的双腿迈开了步伐。如今,回到家乡的李瑶芬每天步行上学,曾经十分自卑的她和同学们玩成一片,笑容越来越多。

在勐海县,张志勇颇受当地群众尊敬。他们生孩子会请他来起名,建屋上梁会请他喝酒,孩子考上学校、找到工作都会第一时间给他报喜。因为,“‘上海阿爸是真心待我们好。”

这些信任,是张志勇坚持下去的力量所在。他说,这些年投身公益让自己内心富足,只是很遗憾没有对家庭尽到责任。为了筹资捐助,家里几套房几辆车都“填”了进去,连儿子结婚这样的大事都办得艰难。妻子曾评价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儿子则认为他是很难理解的“超级老爸”。

张志勇投身公益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在山区的日子里,总有人这样问张志勇:“你是政府派来的?还是慈善机构派来的?”张志勇回答:“我是自己来的,我能力有限,但会也多帮些人。”在上海,也有人会投来不解的目光。张志勇说:“没办法让大家都理解我,除非他们能回到42年前,体验一下我在军舰上死里逃生的经历。”

那是1978年,20岁的张志勇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那一天,军舰舱室意外起火,张志勇英勇救火时不慎被混着烟雾的热浪“冲”进大海,幸好被战友及时发现才死里逃生。在张志勇看来,这个经历不亚于一次“重生”:“我必须用第二次生命做点有价值的事。”

组建团队,凝聚志愿者群体力量

从事公益事业的时间长了,张志勇难免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借助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和爱心市民通过多种渠道找到张志勇,希望能加入他的行动。

2014年以后,在多方社会力量的关注支持下,“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和“张志勇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相继成立,先后拥有了27支队伍,近千名志愿服务者,公益之路也开始转型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整合各种爱心资源,为贫困学生与慈善组织之间牵线搭桥,解决山区贫困孩子生活、学习的困难……

“扶贫先扶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只要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机会多一分,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张志勇经常对志愿者说。前年,他又一次来到勐海县,但这次不是捐钱捐物,而是捐“房”。他看到很多从城市到山区支教的老师住在破烂的危房里,就下决心要给支教老师盖新房。“荣耀之箱——支教老师住宿支援计划”应运而生。一座座集装箱运抵山区,打开箱门,里面有舒适的床、实用的写字台以及书架、沙发和茶几,还有卫生间,极大地改善了支教老师的住宿条件。

团队自组建以来,张志勇把个人帮困助学行为提升为整合资源,带动更多的志愿者群体学雷锋,做公益。他们不仅在云南贫困地区帮困助学,还涉足西北的贫困地区。通过劝导、引导等方法,让失学、辍学、弃学的孩子重返学校,使当地学校的学童失学率大幅下降。他们有计划的资助一批有志少年,让他们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

目前,张志勇团队登记注册的近千名爱心人士中,有刚进校门的小学生,也有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有退伍不褪色的老兵,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

今年春节,张志勇和往年一样同队友们在云南的山村里走访。得知疫情暴发,他立即联系在泰国的队友,将购买的1500个口罩分别送给了云南勐海县的当地老乡和上海的社区志愿者。 2月10日,张志勇从云南回上海后马上带领精干力量穿上防护服,加入退役军人组成的战“疫”队伍奔赴上海南站。

今年 7月,张志勇因带领团队“战‘疫成绩突出”成为全国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之一,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

构筑平台,校服漂流传递爱心

今年7月16日上午,仍处在梅雨季节中的上海,天气阴沉,风雨阵阵。而徐汇区田林街道文化广场却洋溢着欢声笑语:6000多套校服,22所中小学、幼儿园,4000多名小志愿者,以及家长、老师、爱心物流企业、志愿者集结在张志勇学雷锋志愿工作站前,参加“2020爱心校服漂流”志愿行动发车仪式。

这一活动旨在号召更多上海中小学和学生志愿者家庭参与,将闲置校服捐赠给云南多地有需要孩子们的扶贫项目,缘于3年前张志勇的一个电话。2018年5月,正在直播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节目接到志愿者张志勇来自云南的求助电话:在红河州的学校里,看到孩子们穿着不同季节的衣服来上课,因为那是他们仅有的一身衣服,有的学生连鞋子都没有,光着脚走山路来上学,着实让人心疼。希望能在上海募集适合孩子活动的衣服,送往贫困地区。

“上海阿爸”的呼吁通过电波传递后,引发广泛共鸣。上海小学生志愿者谭惠予同学在《直通990》节目中率先响应:把我们闲置的校服送给艰苦地区有需要的同龄人。于是,爱心校服捐贈活动成了青少年学雷锋的一个平台。2018年募集4000多件,通过张志勇送往云南、贵州等地的贫困小学,惠及近2000名学生。2019年募集5000多件,上海广播记者和张志勇共同把校服和物资送往云南麻栗坡、屏边、普洱、勐海五地。

今年5月,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的牵头下,沪上首个“爱心校服联盟”在线成立。联盟学校包括上海建桥学院、世外中学、华师大四附中、汇师小学等数十所大中小学在内。

这是张志勇今年的第三次云南帮困之旅。200多名穿上簇新校服的孩子们相互打量着笑得合不拢嘴。与新校服一起送到学校的,还有团队订阅的《雷锋》杂志。张志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雷锋感悟,与同学们座谈交流: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伟大的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小朋友们第一次见到印制精美的杂志,见到杂志封面微笑的雷锋头像,爱不择手。

作为30年前全国首批5所“雷锋学校”之一的寻甸县“雷锋希望小学”有着优秀的红色基因,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曾经过这里,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以这段历史为教材,在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个月前,张志勇带领志愿者来学校捐赠棉被、蚊帐和教学用品时得知,部分学生穿的校服已过年限需要更换,但是资金还有缺口……连日奔波后,在爱心人士郝先生、慈先生的积极响应下,仅用20多天就定制出270套设计新颖、工艺精细的校服,保证了孩子们开学就能穿上新校服。

马鞍底乡中梁小学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最边远的一所村级完小,这里教室明亮,桌椅崭新,处处可见张志勇爱心团队及上海各界对口帮扶的印迹。“上海阿爸”又来了,孩子们奔走相告。 张志勇和志愿者们把上海小学生捐献的400多套校服一件件地传递到排队等待的孩子们手中,并当场试穿。整齐的校服让孩子们更加精神,保暖的冬装可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冬季抵御寒冷。随着校服还有来自上海中小学生的信件,孩子们打开夹在服装里的信,默默地念着,有的感动地掉泪,有的笑得灿烂……

猜你喜欢
张志勇学雷锋校服
我的校服我做主
学雷锋
“颍上张家”倒台,牵出“保护伞”
锐角
“颍上张家”二代接连“出事”
记忆深处的校服
“上海干爹”张志勇:退伍后行善14年助百名孩子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我要像流星那样去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