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家乡湖南望城——积极推进社区垃圾分类

2020-10-21 09:25谭铁安
雷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学雷锋雷锋

谭铁安

“各位居民,搞好垃圾分類处理,推行移风易俗,共建文明和谐社区。”在雷锋家乡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村上的“六老”宣讲团成员、学雷锋志愿者们在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而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雷锋路社区,安静优雅的小区里,一个个环保、干净的垃圾桶,按垃圾分类的要求摆在居民的家门口,保洁公司的保洁员在按时上户收集垃圾的同时,还将垃圾桶清洗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将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切入点,积极发挥基层雷锋环保志愿者的作用,将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到社区、到屋场、到家庭,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开展垃圾分类,构建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一个环境生态、干净整洁、文明礼让的和谐新望城已经形成。

初秋,笔者和工作人员走进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石韵社区,街道整洁,秩序井然,身穿红背心的学雷锋志愿者或挨个门面宣讲文明,或伫立交岔路口劝导交通,或轻轻地向您走来拣起脚下的垃圾。

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石韵社区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52个居民小组,居民1.7万人,社区党组织为总支建制,下辖4个党支部。社区内有5个楼盘小区,2个重建安置小区,是一个新兴的农村安置型社区,社区居民很多是“洗脚上岸”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依然带有农耕的习气。近年来,石韵社区立足社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满意为目标,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为抓手,做强社区,做优治理,做实服务,走出了一条“党建+志愿服务”的社区治理之路,社区内的抗疫、环境卫生整治、关心下一代、移风易俗、百姓城管各类学雷锋志愿者达到2000多人,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服务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实行垃圾分类,推行干湿分离”“移风易俗,倡树文明”……在石韵社区的街道上,20多名党员志愿者敲锣打鼓、举横幅宣传、走街串巷,用“接地气”宣传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我喜欢嚼槟榔,有时候嚼完后槟榔渣也随地乱吐,既不卫生又不文明。看到社区的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搞宣传,我既感动又受教育,也不好意思再吐槟榔渣了。有时候看见别人吐,还要喊几句,我也成了宣传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了。”社区居民老苏笑着说。

垃圾分类处理,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垃圾分类的难点在“人”,更新观念、改变习惯,成为垃圾分类的关键点。为了有效推进垃圾分类,促进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石韵社区除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将13名学雷锋环保志愿者划分到网格,从每天9点到下午4点值守在垃圾固定投放点,专门负责指导前往投放垃圾的居民正确分类投放,记录分类难点、盲点以及垃圾投放高峰期,并清理分类错误的垃圾,追溯误投源头。到“饭点”便逐户上门手把手教会居民正确分类,面对面为居民答疑解惑,心贴心交流改进意见。

“这些茶叶、鸡蛋壳、动物内脏等都是吃剩的垃圾,属于厨余垃圾,也是一种湿垃圾,请按照垃圾桶上的厨余垃圾标志投放到桶中。”刚刚过了中餐时刻,社区志愿者谭倩就来到了她的网格责任区,指导居民投放垃圾。

将垃圾分类融入到移风易俗过程中,也是志愿者们的重要服务活动。石韵社区成立了以红白理事会成员、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会员、党员为主的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队,社区居民操办红白喜事,志愿者上门与户主算好“一盘账”,告知每增加一桌酒席可能产生多少餐余垃圾,将垃圾分类减量与推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常态化宣传,对辖区内操办红白喜事的居民,进行事前登记、事中服务、事后报告跟踪服务;对店外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劝导、制止,带动广大居民支持并自觉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北苑刘漾、王景文夫妇,喜事不办典礼,两人相携领取结婚证之后,双方家长聚在一起,婚礼就这样礼成了。北城天籁小区老党员李建国因病去世,在生病住院期间,李建国多次强调,去世之后丧事要一切从简。去世后,家人按照遗愿,只在殡仪馆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这两场红白事,都没有产生额外的垃圾,也成为其他居民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案例。

望城石韵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志愿者带动,切实发挥学雷锋志愿者的作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彰显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新样本。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合川区双凤镇:移风易俗有妙招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结婚也要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