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公文写作能力

2020-10-21 05:07孙颖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文写作领导干部提高

摘要:公文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最常用的文体,是实施领导、上情下达、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公文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和工作效率;直接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素质。因此,本文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公文写作能力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领导干部;公文写作;提高

会写能写是领导干部们的必备素质,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会写"。然而,面对这项高级而重要的脑力劳动,很多干部表示写不好、不会写也不知道从哪写起。接下来,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公文写作整理出“三知”、“四勤”、“四有”,希望对“新手”干部的公文写作能有所启发。

一、面对公文写作,做到“三知”

(一)知道公文写作的重要性

文章开篇也提到关于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自然会采取相应的态度,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管理者,写公文也是必备的素质,若不会写公文,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也很难服众。

(二)知道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

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到公文写作就“敬而远之”,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有公文写作任务就委托他人代笔。这是心理上的畏难,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年轻干部学历高,成绩好,觉得写作信手拈来,草草了事之后,写作成果并不理想,这属于自负型,轻视了公文写作这项工作;还有的干部,明明知道公文写作的重要,也觉得自己该写,就是不愿意写,这属于“懒”型。

(三)知道写作能力非一蹴而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写出东西,脑袋里需要先有“米”,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免得关键的时候捉襟见肘。

二、工作生活中,做到“四勤”

(一)勤学

学习使人进步,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也是一种谦虚端正的态度。有的同志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平时要上班,家里还有老人孩子,哪有时间学习?一位基层干部曾说过这样的话: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所以,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想学总会有时间学,况且我们的学习渠道很多,报纸、杂志、新闻、网络……手机我们都随身携带,利用好手机,也能方便我们的学习,不断的学习随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才能够与时俱进。总之,想写好,总会想出办法努力去写好。

(二)勤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俗话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把握每一次写作的机会,对具体写作的格式要求和写作内容要有了解,收集常用的专业词汇,可以从小的文件材料起笔,不求数量,质量上要尽力做到最好,写不好也没关系,当成一次锻炼,总结经验,下次一定会有进步!平日里,捕捉头脑中闪现的灵感和好词佳句,动笔记录下来,为以后能挥洒自如的写作做好铺垫。

(三)勤思

动笔之前要有思考,关于公文的框架、要点、梗概,先在大脑里过一遍,不能拿过来就写,东一下西一下,毫无逻辑感还容易偏离主题;写完之后要思考,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哪些地方是不是语言可以更精准?闲暇之余要思考,为什么那篇公文写的好,好在哪?为什么这篇一般,差在哪?

(四)勤问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在公文写作上,对于不懂或不确定的问题,一定要向有经验者求教,这是一种谦恭的学习态度,也避免了蛮干,事倍功半。不懂就问,可赞!不懂装懂,可恶!

三、文本内容上,做到“四有”

(一)有分明的层次

一篇文章也好,一个人的讲话也好,有鲜明的层次,读者或听者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先讲70年前我们处于悲惨的境地,然后讲70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的成绩,之后讲当下我们国家的地位,最后号召我们向着美好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时间为主线,层次就非常清晰,言简意赅,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二)有真挚的情感

想要写出有温度的、有血有肉的公文,需要真挚的情感。如何避免一篇文稿读起来干巴巴,亲身实践、切身感受很重要。比如,从来没有下地干过农活的人,他是无法体会到农民们在炎热的夏天,一人多高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干活,玉米叶子划破了皮肤,加上汗水一渍是什么滋味,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所以,领导干部要去基层多锻炼多体验生活,写出的公文才不会千篇一律。

(三)有鲜活的语言

同一篇文稿,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语言风格,用更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更容易被人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过“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这样去激励我们这一代人践行使命;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样质朴带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群众是喜爱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入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入谚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等让文稿锦上添花。当然,我们的语言风格的选择,要根据读者而定,对于广大的基层民众,就不要选择“官话”、套话,大白话、大实话为好。

(四)有匠心的精神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要想写的好,除了动笔之前的谋篇布局,还要在文稿完成之后的反复修改、“精雕细刻”,从形式内容到字句标点,要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良好习惯,不是因为水平不够反复修改,而是精益求精。可以自己改,也可以虚心听取他人建议帮助修改,凡是文稿写的好的人,在修改上一定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一位文章大家、诗词大家,他对自己诗词的修改其实是非常认真的。如今我们学习的毛主席的《长征》跟最初的版本相比是修改了多处的,比如诗中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和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第五句中的“水拍”的前身是“浪拍”,1952年,一位大学老师罗元贞写信给毛泽东表达了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喜爱,但出现两个“浪”字,显得重复,且与律诗规则相违,建议把后一个“浪”字改为“水”字更好些。毛泽东觉得这个意见提得很好,欣然接受,并称其为“一字师”。再比如,我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稿,就是上上下下、反反复复讨论、研究,修改了283处才形成的。

写作很辛苦,但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写作并坚持下来,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參考文献:

[1]徐云飞.办公室公文写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办公室业务.2018年14期

[2]曾锐.练好公文写作的“内功”[J].秘书工作,2015(09).

作者简介:孙颖(1990-)女,满族,辽宁抚顺人,讲师,单位:中共法库县委党校,研究方向:中文。

猜你喜欢
公文写作领导干部提高
浅析文学修养对公文写作主体的影响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