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的对策建议

2020-10-21 06:16黄璜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对策建议新时代

黄璜

摘 要:新时代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是革除婚丧陋俗、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顺应百姓期盼、减轻群众负担的必然要求。当前移风易俗工作还存在着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工作方法生硬粗暴,长效机制未能建立等突出问题,新时代改进移风易俗工作,需要从加强阵地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动实现真“移”真“易”。

关键词:新时代;移风易俗;真“移”真“易”;对策建议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广教化,美风俗”是自古迄今的政治目标,“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是弘扬时代文明新风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弘扬传统美德、确立科学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是革除婚丧陋俗、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要求,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會议上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中共中央办公室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作为试点工作的五大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基层村居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在有效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中充分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也要求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特别是在2019年的5月29日,总书记又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民自治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此,我们要集中力量,创新思路,助推移风易俗走向深入。

(二)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是推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风俗,天下之大事也”。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2015年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将乡风文明作为其中一个章节,指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培养健康、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2016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依次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去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党中央连续数年对移风易俗工作作出明确要求,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是我们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是顺应百姓期盼、减轻群众负担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有所蔓延,甚至愈演愈烈,传统的礼仪已经演变为大吃大喝的面子工程,沦为社会陋习,也给基层老百姓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以笔者所在的如皋市为例,2018年,如皋市委市政府为筹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专门邀请上海社科院专家团队进行课题调研,召开了23个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实地走访了20多个村居,老百姓一致反映婚丧陋习、人情负担重等问题突出、越演越烈、亟待解决。近两年,如皋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建议、提案中,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建议、提案多达几十条。可以看出,破除封建迷信、改革婚丧陋习、减轻人情负担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抓实移风易俗工作,劝诱摒弃丧葬陋俗,及时制止大操大办行为,提倡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倡导礼轻情重、环保低碳新风,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抑制奢侈浪费。我们要理直气壮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服务群众中担起“大管家”重任,做好阻挡世俗流言的“防风墙”,真正实现群众愿望,维护群众权益。

二、当前移风易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移风易俗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打心底接受新风俗、新风尚,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真“移”真“易”。当前我们一些地方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时候没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广大基层群众在移风易俗当中的参与度不足,很多时候基层地方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看似出台了不少推进移风易俗的政策,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但是基层群众却不理解,常常“冷眼旁观”,上热下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导致移风易俗的成效不佳。

(二)工作方法过于生硬粗暴。

一些地方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尊重传统风俗,不考虑群众接受程度和社会禁忌,出台政策往往搞“一刀切”,缺乏法治思维和法制观念,各种禁止、各种不准,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在具体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作风简单粗暴,伤害群众感情,引起群众抵触,造成新的对抗和冲突,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河南周口平坟事件、江西抢棺材事件、江苏高邮拆土地庙事件等极端案例,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未能建立。

當前一些地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往往是一种短期的应激性的工作安排,一些地方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片面追求短平快的治理效果,运动式的一哄而上,现场会、观摩会开的轰轰烈烈,移风易俗“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喊在嘴上”,但是却无法融入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没能形成常态化。一些地方缺乏有效抓手,硬举措不多,存在压力传导逐层递减现象,领导重视推一推,领导不提松一松。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落实移风易俗相关要求浮于表面,满足于立一纸村规民约,进家入户宣传少、引导少。村规民约的内容存在于纸上,没有进入群众心里。

三、新时代推动移风易俗真“移”真“易”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破立并举,牢牢抓住镇村两级阵地。

移风易俗重点在“移”与“易”,并非简单“一刀切”。镇村两级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主战场,要大力推进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体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好各类阵地在宣传文化、党员教育、村民教育、科普教育、普法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引导基层群众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强化村民教育引导的同时,加强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将移风易俗工作绩效纳入镇村和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文明镇村、文明户评比“一票否决”事项,从制度层面大力破除陈规陋习,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同时,注意改进工作方式,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充分听取民众各方面的声音,避免“一刀切”,杜绝急躁情绪、方法粗暴,多引导少强制,防止既破坏了文化传统,又伤害了群众感情。

(二)坚持示范引导,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要抓好示范引导。古代中国,移风易俗走的是君子上行下效、化民成俗的渐进式路径,现在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也是如此。“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流传度高、示范效应强,容易为群众所模仿。作为社会中的成员,党员干部也难免会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浸染,进而侵蚀党风政风。党风政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政风。“上行下效”,事半功倍。要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正气,自觉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同时,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对大操大办、违规吃喝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风俗具有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一代人的观念很难单单因为一纸文件就轻易改变,移风易俗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转变观念才是风俗移易的关键。要建立移风易俗的常态化机制,反复运用媒体宣传、思想沟通、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提升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深度改变群众潜意识,引导人们与时俱进。要从小抓起,注重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要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强化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有效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陈规陋习,减轻百姓负担,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得实惠。“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等评选活动,加强基层移风易俗工作创新举措的总结推广,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始终坚持“政府督查、民间监督、媒体跟踪、考核奖惩”不动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做实做优,营造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管理员”的良好氛围。

结语

北齐刘昼在《刘子·风俗第四十六》中说:“风自厚薄,俗有淳浇,明王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移风易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推进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作者单位:中共如皋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对策建议新时代
高庄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
白沙埠镇:争当移风易俗“四大员”
合川区双凤镇:移风易俗有妙招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结婚也要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