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020-10-21 18:30孙一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摘 要:2019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一篇题为《共同迈向富裕之路》的演讲,其中涉及到中非双方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公共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容。“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期许,也是中华民族携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的优质举措。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以共同发展为原则,打破各行业各行业的垄断格局,创设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中国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前言

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从最初的奴隶制社会,到清朝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再到后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各色社会主义路线,足见中国在政治决策上的正确性。在“人民为本”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民生、民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实现劳动人民的当家做主,促进生产资料平等分配,也成为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通过共同发展与共同富裕原则的提出,从根源上消除两极分化的问题,在提升各行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把群众团结起来,向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

一、共同富裕必然要以共同发展为前提

(一)以共同发展为前提,缩小各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催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形成了赋有浓郁中国韵味的特色文化体系,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但地区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局限。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深圳、海南、厦门等城市充分利用自身地理资源优势,大搞对外贸易,短短四十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十六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再次指出要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充分利用东北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优势,振兴老工业区,鼓励各地区开展特色产业[1]。

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因资源的匮乏、信息环境等闭塞的因素,使其经济呈现出滞后性特征。为了不断缩小这种差异性,我党相继提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为社会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近几年的西部开发实践来看,有关经济发展与人才扶持的政策越来越完善,西部各区域的基层建设已形成规模,从而达到了扬长避短、共同振兴的良好局面。

(二)以共同发展为条件,缩小城乡间的贫富差距

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因经济体制的不同,获得收益的方式也有所差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青壮年到城市务工或求学,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与孩子,劳动力不足,致使农村耕地荒废。据2000年的统计表明,当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城市居民收入则达到了6000元以上,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也吸引着更多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虽然农村户口享有一定的补贴,但交通环境不便利,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较差,这也导致更多的农民想要进城“享福”。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岗位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衰落,这使得身无一技之长的农民陷入了困境。以熊安新区为例,为了使被占地的农民得到安抚,企业增设了大量的农民工岗位,但由于岗前培训的缺失,薪资制度的不合理,也使得大量农民望而却步。

共同发展设想的,是我党对农民经济问题的深刻考量,是促进城镇与农村人口共同进步,提升政府改革公正性的必要性手段。通过引导村镇共同富裕,激发农民的改革热情,增加农民财政收入的同时,也能促进对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让农民彻底脱离土地资源的束缚,才能真正的打破城乡壁垒,丰富农民收益体制,创建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格局。

(三)以共同发展为基础,打破行业垄断局面

自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以来,中小型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企业发展进入“百花争放”的繁荣阶段,但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激烈,各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也不断出现,诸如企业机密泄露,恶意竞标等,影响到企业环境的公开公正。与此同时,社会个别人员往往会采取非常规的方式,实现对某一行业的垄断,更有个体通过非法手段大肆敛财,最终导致社会财富始终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促成了社會经济体制的畸形[2]。

二、共同发展必然要以共繁荣为目标

(一)以共同繁荣为使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脚踏实地搞经济,不遗余力求创新的同时,也要站在人文角度,加强对生态文明的保护,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统一,形成可持续发展局面。基于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设想,我们既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现代人的社会需求,也要从把目光放长远,让今日的努力也能够为子孙后代造福。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人类想要实现持续的进步,必然要先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约束自身行为,做到开源节流,不要妄图挑战大自然的局限。我们要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最终也会为人类自身带来致命的伤害。在地球资源还未被人类消耗殆尽,我们必须要树立起危机意识,保护不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用可再生能源,抓住人类大自然发展的平衡点,使社会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向导

大跃进时期,全国人民同样拧成一股绳,大搞炼铁、炼钢,送卫星上天。这种经济体制以共产主义为引导,却犯了“左”倾错误思想,没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最终形成“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思想。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开始按照“单位”、“职称”等进行资源分配,虽然杜绝了大跃进时期的严重错误,却仍未达到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级别越低的单位,获取到的资源越少,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相对不完善,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的社会价值被忽略。这种社会体制下,企业“信息孤岛”问题明显,各部门各自为政,员工晋升困难,生活得不到良好保障[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社会责任的分配不断细化,收益主体也从“单位”演化为“个人”,在市场经济体系,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且更加注重利益的多元化分配,使个人的幸福感有所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也使得供共同富裕的内容不断得到创新。

(三)以共同富裕为理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资源有限性与人类生产的无限性矛盾,是我党政治决策的核心点,更是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必然要着力于科技与经济发展,摒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结合中国国情,创设中国特色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对象是自然资源,最终受益者是人类社会,对此,国家建设必然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综合考虑个人、集体等因素,创建动态化、多元化经济体系,将物的价值放在人的价值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共同富裕以共同发展为前提,共同发展却不应只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还应综合考量科技、文化、经济、人文等多项因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依托,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各个区域的统筹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王静,丁春福.精准扶贫经验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9(32):118+120.

[2]冯敏.法治与社会文明互为助力共同发展[J].法制博览,2019(30):218-220.

[3]赵鲲,王刚.坚持共同富裕方向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山东省茌平县耿店村发展集体经济启示[J].农村经营管理,2019(07):30-31.

作者简介:

孙一(1994-)女,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长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