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领导权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困境与超越

2020-10-21 18:30刘华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困境

摘 要:安东尼奥·葛兰西揭示了国家背后的文化和伦理意义,他指出国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把广大国民的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也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适应。”这一理论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相契合,为正确审视当前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内外困境,促进高校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拓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新路径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大学生文化自信;困境;路径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狱中札记》中通过对东西方工人运动不同命运的审视,历史地揭示出了藏匿在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领导权背后的文化领导权,论述了无产阶级取得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文化策略。认真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将这一理论与新时代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相融通,有助于探究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难题、开拓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夯实高校人才培养的文化基础。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契合

“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和“阵地战”是安东尼奥·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葛兰西在文化和伦理层面上论述了与“政治社会”相对的“市民社会”概念。他认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维持政权的不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将在维护政权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指出,“有机知识分子”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构成稳固的“市民社会”的基础。此外,葛兰西分析了在俄国和西欧国家间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结果,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拥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强大“堡垒工事”。坚持培育本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注重市民社会建设,以灵活的革命策略与资产阶级打“阵地战”,是无产阶级取得和巩固政权的必要条件。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青年大学生一方面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性,可以说青年大学生始终是新旧社会力量争夺的焦点,也是先进阶级重视培育的“有机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境遇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更是新时代培育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困境

在国内,文化商业化、泛娱乐化导致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危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商业化烙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文化产业受商业资本的驱使,片面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效益。各种影视栏目为获得收视率,荧屏上历史人物忙于“穿越”,自媒体平台为博取流量随意裁剪、杜撰历史,在这样的以商业和消费为导向的文化氛圍里,受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逐步降低了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也会逐步丧失文化自信。泛娱乐化是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泛娱乐化”的文化往往追逐畸形的娱乐效果、模糊是非边界、曲解文化作品的正面意义,批量生产所谓纯粹“娱乐性”的文化产品,以“娱乐价值”为价值标准,追求和宣扬“娱乐至上”。比如“抗日神剧”、“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低俗浅薄的文化内容喧嚣霸屏,消解着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对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从国际来看,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对垒与冲突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因素。自鸦片战争始,生发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在应付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攻中显得力不从心,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在几经制度改良与革命的波折之后,又在更深的精神与文化层面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却又矫枉过正,推崇全盘西化、落下了文化自卑的“病根”。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固守意识形态偏见,利用人们在文化上的“弱势心理”,凭借文化话语主导权和网络技术优势,炮制和宣传所谓的“文化优劣论”,“虚无化”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企图把中国的年轻人引向和传统文化相悖的方向,解构中国青年一代的价值观,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文化渗透是西方敌对势力最常用的文化入侵手段。文化渗透具有隐蔽性和持久性,其破坏性在于能够改变人们特别是思想不成熟的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控制人们的生活与行为习惯,达到演变整个国家性质的终极目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渗透形式多样且隐蔽。例如,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影视文化渗透;打着“学术研究幌子”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输出;许多所谓“公知”“大V”等自媒体吹捧的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等,这些形式的文化渗透具有超强的持久性和影响力,形成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冲击,将大学生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漩涡,甚至动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

三、文化领导权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探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具体来看,就是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化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基础,防止文化渗透,守好意识形态的高校“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筑牢文化自信的社会屏障。

第一,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重视培育一代代青年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和“魂”,离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培根铸魂”最有力的形式,高校必须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决定着大学生受教育水平,也直接影响其思想境界,这就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作用,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培育大学生的根本指导,教育当代大学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ⅰ]。

第二,防止文化渗透,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取得和长久地掌握政权,就必须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当前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大肆宣扬文化优劣论,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其本质就是“和平演变”的变式,意在“同化”不同的意识形态,“弱化”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最终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目的。而这一企图实施的主要对象就是高校大学生,也警醒了我们要注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抵御不同意识形态入侵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实现对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一是要坚持守好高校课堂“阵地”,高校处于不同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只有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才能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二是打造一支素质精湛、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三是做好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养成性教育。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筑牢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社会屏障。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最重要的就在于发现了藏匿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背后的坚强堡垒——市民社会。这一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既是文化传播的空间也是介体,“不仅可以普及文化知识,推动教育进步,还可以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ⅱ]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过程,除了需要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还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首先,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整体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其次,注重公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发现和宣传大学生身边道德楷模、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以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新时代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社会是新时代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也是不同文化角力的新“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向引导作用,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网络文化自信。

总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视角。只有切实分析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外因素,发挥高校在大学生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其以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熊英,王祚桥.葛兰西领导权理论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领导论[J].武漢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5):763-766.

[2]叶玲慧.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自信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2):113-117.

作者简介:

刘华,1994年-,男,籍贯:湖北恩施,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困境
课程故事向左,现实困境向右
技术语言困境下的中文打字机
突破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新时代城乡接合部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及出路
走出困境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做自己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