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孔子》电影有感

2020-10-21 18:30邓楚江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论语孔子

邓楚江

摘 要:《孔子》是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历史电影,由胡玫导演执导、周润发、周迅等演员主演,于2010年1月在全国上映。该电影的背景树立在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作为电影的主角,为了其理想信念奔走在各国之间,略显孤独地在和整个时代做抗争,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影响了春秋时期诸国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孔子;论语;春秋战国

公元前六世纪,持续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岌岌可危,各诸侯国为了称霸东征西讨,相互作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气势磅礴的时期。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孔子出身于一个小小的诸侯国——鲁国的已经没落的贵族家庭,在纷乱的时期,他有着超乎常人和时代的智慧,其言行也获得后世的极大推崇和认同,《孔子》这个影片就是以其为主角,以春秋时期为时代背景,叙述了孔子的医生。《孔子》这部电影节奏慢,基调沉重、严肃,刚开始看的时候很难静下来看,但是随着电影的慢慢播放,慢慢变得耐心,沉下心来看待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孔子由受到赏识,成为一国之相,到以礼治国收到重重阻力,到被罢黜、开始游历各国的故事。

电影刚开始时就很震撼我,在当今的“快餐”社会里,不论是吃饭、行走、工作都讲求效率,对礼节也就没有那么重視了。但是在电影的开头,每个人面带恭敬,秩序井然、不疾不徐地倒水、洗手,这样的场景在现在的社会真的很难再看到了。当孔子觐见鲁定公时,不管身边有人与否,都没有丢掉自身的礼节和对鲁定公的尊敬,这也充分地表现了孔子对礼节的重视。起初,孔子受到鲁定公的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他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论得以实行,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三桓独霸朝纲,孔子的执政思想受到了重重的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家奴免于陪葬之苦,因而与季桓子结怨。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结果引发奸臣谋反,在处理好叛乱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把孔子罢黜,自此,孔子便开始了各处的游历。

电影有个非常触动我的地方,就是颜回之死。颜回无疑是孔子最偏爱的弟子,《论语》中不少夸奖颜回的语句,比如“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如:“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都足以表达孔子对颜回的偏爱之情。颜回不顾自己的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最后溺水而亡,在他心里孔子的竹简甚至比自己的生命的更重要。而孔子看到溺亡的颜回,抱着他的尸体大哭,弟子们纷纷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很难缓过来了。但是孔子依旧抱着,不为所动。那个场面真的深深感动了我,弟子为了师父的书简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师父看到早逝的弟子迟迟不愿意放手,这种如师如父的感情真的很让人动容。

电影中的孔子,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因为时局、因为现实改变了不少。年轻时候的孔子满腔抱负,希望凭着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家甚至改变时局,但是老年时期孔子的理想却被消磨殆尽。电影中的他是正义凌然的翩翩君子,一生都在寻找知音,但是知音寥寥。电影把孔子对知音的无力感描述地淋漓尽致,他明明知道南子对他是那么赏识,但是仍旧无法留在卫国;明明知道最偏爱的弟子颜回落水有性命之忧,却不得营救,心急如焚。这正是一种无力感的体现,不能改变局面,也不能改变身边人的命运。他有着满腔抱负,但是却被迫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影片结束的时候,孔子穿着一袭白衣,最终领会到了“不参政事”和“无为而治”。影片中的孔子,从入世到走向世界,直到最终都想逃避政治的争端,一心传道授业,他领悟到了生命中珍贵的东西非常多,比如师生情,知音情,家园情,而政治上的争端与这些比起来并无意义,所以这部电影很少有激烈的矛盾和强烈的戏剧性斗争,所以电影节奏看起来非常的缓慢。

孔子的后半生都在传道授业,其言行包含孝道、治学、治国等方面,十分广泛。尽管孔子所表述的不一定全部适合当下,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学习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首先是孝道,不管是在几千年前还是在现今社会,孝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侍奉父母,具有良好的品德,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情,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教诲做人,这些孝之法在现在也同样适用。其次是治学方面,孔子提出要以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态度对待学问,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同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几千年来得到肯定和广泛应用,为后世带来了非常宝贵的财富。然后是治国、为政之道,孔子认为以礼治国,为民着想,才能长治久安。为政一定要尊礼,爱民,施仁意,教化民众,做到五美,摒弃四恶。这样才是好的为政之道。

孔子距今已经几千年,他的思想及学说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在新时代背景的发展下,他的部分思想已经不太适应当今的社会,但是无论如何不可否定的是他为后代作出的贡献。不奢望能完全领会孔子的内涵,只希望能在现在以及以后的学习中修心养性,找到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我。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论语孔子
学富五车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历史喵第二部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