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的呼唤,永恒的皈依

2020-10-21 00:03刘畅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呼啸山庄自然文明

刘畅

摘 要:艾米丽·勃朗特是荒原上的一朵奇葩,《呼啸山庄》道尽了她对自然的狂恋与守护,也预见性地提出了自然与文明如何相处这个永恒议题,用一种笑中含泪的苍凉式结局做出了建构,蕴含着无穷的生态意蕴。同时也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唤,用一种柔和的姿态诗意地栖居于自然与文明对立交融的世界,实现永恒的和谐。

关键词:《呼啸山庄》;自然;文明;爱情

艾米丽短暂的一生中,几乎全部的时间都在与荒原相处,荒原塑造了她刚烈洒脱的天性,她也把荒原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泻进《呼啸山庄》之中。小说主要讲述了在英国北部蛮荒的自然环境中,一个吉普赛出身的养子与两大家族之间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故事。矛盾与冲突的根源也在于自然与文明两个因子在两代人生命中鲜活的交织。

一、荒原奇葩:对自然的狂热痴迷与坚守

艾米丽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一个叫霍渥斯的地方,在她短暂的30年生命中,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牧师住宅里度过的,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到荒原上自由自在地散步漫游。夏洛蒂·勃朗特曾说:“我妹妹艾米莉爱荒原,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银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会变成人间乐园。”①她深情地把对自然的热爱融入作品之中,《呼啸山庄》的两代人都深深迷恋荒原,他们全部的爱恨也最终消融在这片滋养他们的荒原之中。

第一代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从小相伴成长,荒原是他们无拘无束的天堂,他们在长久的陪伴中深入骨髓地爱上对方。“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②凯瑟琳深情倾诉她和希斯克利夫精神世界的交融,他们的爱情来源于荒原,植根于荒原。

呼啸山庄是自然的象征,这里的爱和恨都充斥着原始的野性,但是未被文明所侵入时也并不是一片安宁,老恩肖去世之后,整个呼啸山庄都散发着一种腐烂的气息,亨德利对希斯克利夫的凌辱与蔑视扭曲着人性,也积攒着丑恶。荒原是他和凯瑟琳忘却不快的天堂,也由衷激发了两人之间的迷恋。艾米丽通过爱情故事将自然对人性的抚慰提升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探讨自然与文明关系,却终归要响应自然呼唤的出发点。

二、针锋对峙:最强烈的爱,最深切的恨

呼啸山庄原始、恣意,是自然的象征;画眉山庄精致、压抑,是文明的指向。越是封闭的环境,越会有偏激的爱情。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封闭的呼啸山庄长大,偏狭的境遇使得他们对彼此的依恋更加深沉。这种爱不是在历经千帆之后选择的,而是青春岁月里唯一的可选择与被选择。

小说中自然与文明的交锋起始于凯瑟琳与林惇一家的相交。凯瑟琳在画眉山庄生活了五天,被这里的物质文明深深吸引,当林惇向她求婚时,她放弃了希斯克利夫,走向一个她眼中富裕的未来。她深知纵然和希斯克利夫真心相爱,可是在物质和精神这个两难问题面前,她选择体验一番更加体面的人生。凯瑟琳婚后并不幸福,循规蹈矩的生活束缚了她向往自然的天性,她无法忘怀希斯克利夫,无数次想要迫切回到石楠荒原,希斯克利夫含恨出走,荣耀归来后用折磨的方式表达对凯瑟琳的爱,凯瑟琳在愁恨之中离世,在精神上回归到她魂牽梦绕的石楠荒原。“在这样一片安宁的土地下,长眠于此的人却并不安宁。”③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灵魂在荒原永久流浪,拒绝天堂与人世,真正地与自然融合。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这一代人的爱恨源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不可调和性也成为下一代人宿命般的羁绊。

三、交手言和:自然与文明走向对立统一

最后,艾米丽通过爱情叙述完成了自然与文明的建构。自然与文明在第二代人身上不再是利刃,小凯瑟琳从小在画眉山庄长大,遵循着贵族生活的精致,有着林惇家族的宽容与善良,但同时也携带着母亲身上痴迷自然、追寻自由的天性,她热爱在荒原策马奔腾,正是自然和文明的交融塑造了她的刚柔并济,较之于母亲,她更加柔和。哈里恩是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工具和牺牲品,希斯克利夫把曾遭受过的耻辱加倍发泄到哈里恩的身上,他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却有着自然顽强与温和的气质。当他遇到小凯瑟琳,就被她的博学开朗而吸引,审视过去浅薄粗鲁的自己,对知识和文明产生了向往。小凯瑟琳和哈里恩相爱,一个当老师,一个当学生,在呼啸山庄苍凉而压抑的生活中一起探寻新鲜事物,惬意而满足。希斯克利夫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消解了最后的敌意,他选择回归最初的愿景,和凯瑟琳永远停留在那片物我齐一的精神家园。

自然和文明在故事的结局中走向了真正的通融,也最终回应了荒原的呼唤。然而这份回应并不简单地指到自然环境中去,荒原也代指纯粹的天性。自然与文明是桥的两端,人终生行走在这条桥上。接受文明世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但同时不要成为物质的牺牲品,要认识自己的天性,永远饱含着对生机勃勃、万般精彩的自然真挚的热爱,在自然中安放人生中的欢悦与伤悲。

结语

自然与文明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议题,艾米丽在《呼啸山庄》中通过两代人的爱恨情仇进行了深刻的建构,从针锋对峙走向对立统一,自然与文明在震撼心灵的爱情故事中握手言和。自然是此身和心灵的天堂,包容快意与伤悲;文明是精致生活的向标,褪去无知和愚昧,现世的栖息必然连接着自然与文明。荒原的呼唤是自然生态的呼唤,也是纯粹天性的呼唤。在荒原无所拘束地奔腾纵然令人神往,但是用文明的视角去审视和亲历这个复杂而多姿的世界才会真正实现艾米丽笔下永恒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M].宋兆霖译,作家出版社,2015.

[2]陈茂林.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07(01):69-73.

[3]王桂平.蛮荒之地的诗意栖居——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7):48-52.

注释:

[1]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95.

[2][3]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M].宋兆霖译,作家出版社,2015:68、290.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呼啸山庄自然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对不文明说“不”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学事视角下解读《呼啸山庄》
浅谈《呼啸山庄》叙述形式的革新
文明歌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