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方言与岚腔戏曲

2020-10-21 10:32詹豪强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潭方言

摘 要:本文叙述了作为福清话一支的平潭方言(岚语),指出平潭方言留有汉语上古语音和词汇,建议用国际音标来为平潭方言注音。介绍了英语单词casino可能来源于福清话“开始了”招揽开赌语。并介绍了岚腔戏曲:词明戏。

关键词:方言;平潭;岚语;福清话;casino;词明戏

海岛具有文化博物馆的作用,那些在大陆已荡然无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可能会在海岛得到很好的留存。例如,在海岛留存着至今的古老方言。有“海滨邹鲁”之称的平潭(即海坛岛,简称“岚”,今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素有“闽东南文化基因库”之称1。笔者在论述“平潭学”(Pingtanology)理念时,曾指出平潭人(Pingtanese)与平潭方言(Pingtan Dialect)是“平潭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元素2。语言是人“存在的家园”,平潭方言(即“岚语”)作为平潭地区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平潭人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地方文化(如岚腔戏曲:词明戏)的创立、丰富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方言是反映海岛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文化要素,海岛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是“方言岛”形成的重要因素。平潭岛东濒台湾海峡,县境东部的牛山岛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 126km;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市隔海为邻;北接长乐海域,与白犬列岛相望;南连兴化水道,与南日群岛对峙。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人口往来使得平潭岛同时拥有三种方言:福清话、闽南话和莆田话。本文所谓的平潭方言即指“福清话”。从语言角度来讲,“福清话”具有极鲜明的地域性和通俗性。语言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岚语的组成亦可看出,平潭文化属于闽东南文化1。

一、福清话

平潭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与福清话相同。行政区划的变动,往往对语言的传播和扩散起一定的作用。平潭古称海坛,俗称“海山”,秦汉时属闽中郡、会稽郡、侯官都尉,晋时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时属闽县,唐时属长乐县、万安县(福清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州)。清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改设平潭厅,属福州府。民国1年(1912年)10 月 14 日,废厅置县,仍隶属福州市。设县以后,县域除1956年大扁岛划入福清县外,无大变动。从唐圣历二年(699年)到清嘉庆三年(1798年),平潭隶属福清管辖将近 1100 年。福清很长一段时期是平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福清话在海坛岛是主流方言。考察福清市区与平潭县域发现,福清随处可见地方风味小吃焖薯粉、煎赤尾饼、薯粉米时、薯粉丸、薯粉面等,除传统食品外,还有许多特色食品,如鱼丸、鱼面、鱼片、鱼卷、鱼饺等。对平潭本地居民访谈发现,薯粉丸以及鱼丸、鱼面是平潭的特色小吃,也从福清传入。

平潭是个移民社会,移民作为人群迁移的一种方式,也促进了语言的传播与扩散。经济移民也成为平潭福清话的来源原因之一。移民社会的团结精神也是十分协调的,平潭人方言使用得很充分,只要没有外地人参加,开大会也用方言做报告。他们的优点是不强加于人,和外地人交往,大多数平潭人还是能够使用普通话的。

平潭方言是反映海坛岛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文化要素,海岛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是“方言岛”形成的重要因素。平潭方言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平潭方言的文化景观等内容,构建海岛方言地理框架体系。对于平潭岛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意义。平潭发言与福清话(即“融语”)仅是在音调上仅有少许差别,由于上述的“方言岛”效应,“岚语”可能比“融语”在语音上更古老些。

二、岚语

袁家骅等著《漢语方言概要》认为闽方言至少应划分出闽东、闽南和闽北三种次方言,福州话则是闽东方言的代表。福州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州话指历史上的闽中十邑,即今福州、闽候、平潭等县市通行的方言;狭义的福州话指分布于福州市区以及闽候县等地区,不包括平潭。《戚林八音》是最早的完整反映福州话音系的专著;美国传教士合编的《福州话拼音字典》对当时福州音系做了描写说明。

闽东方言不仅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而且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它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了不少中古汉语的特色,在重建汉语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汉人入主闽东南福清地区(包括今日之平潭),当从汉武帝之后开始,作为入闽汉人的交际工具,古汉语也从这个时期开始在福清流行。岚语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岚语”承载闽越余韵、秦汉遗音,含七声十五音,被认为是古代汉语的愿意,如“蛋”,岚语读“卵”;“锅”,岚语读“鼎”;如“开水”,岚语则读“汤”,等等。“岚语”还是保存古音最多的方言之一4,项羽的“项”字,“岚语”读“hàng”,不读“xiàng”。“岚语”留下汉语上古语音和词汇。在平潭方言(即“岚语”)中,“田”与“陈”是同音之字,这与秦汉时的汉字发音也是一致的!这是因为“田,陈也。”3“岚语”保留着现在已消失的上古汉语特征,“岚语”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应是恰当的。

三、英语词汇的福清语音

向异域他国播迁。包括海坛岛民在内的福清人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至少从唐宋开始5,就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漂洋过海、迁移至异国他乡。他们到海外打工赚钱之余的娱乐活动就是聚众赌博,他们便以“开始了[k?'si:l??]”为开赌语招揽同乡们参与入局,福清话声母的连读音变6,元音尾韵母[l],就变化成鼻音尾韵母 [n]了。后来,福清话casino[k?si:n??]就进入英语,指专供赌博的场所。再后来,这些融籍(包括岚籍)华侨回归故里,在福清与平潭本土则亦发展出“合会”(ROSCA)金融模式。

四、平潭方言注音

记得,《平潭时报》主任记者余小燕女士在她所写的《平潭趣事》书中,她从四川嫁到平潭,曾用白字注音学习平潭方言。因此,得有一种注音法来学习平潭话发音。由于平潭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有较大的差异,如平潭话“我”的发音,是由鼻辅音开始发啊的长音构成的,“吃”是由舌齿音开始发啊的短促音构成的。而这些发音却可以从国际音标中找到,11个国际音标是用来解决平潭话特有的发音问题,为了降低拼读的难度和汉语中的四声音韵,故考虑使用拼音的拼读规则。平潭方言(岚语)属于汉语的一个分支,可用与汉语拼音混用来标注“岚语”的四声。

五、岚腔戏曲

词明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流传于平潭、福清、长乐等地。从其历史、剧种和唱腔诸方面考察,该剧种近似于明代弋阳腔的四平戏。明末清初,浙江余姚词明戏艺人林姓兄弟流落平潭,在敖东苍霞垄村落户后,开始演出木偶词明戏。至清乾隆年间,词明戏十分盛行于海坛岛,名喧福清、长乐一带。清道光年间,改为以人扮演角色演出词明戏。1962年9月,征集到词明戏剧本46本,其中有珍贵的清雍正、嘉庆年间的手抄本。弋阳腔的音乐特点是用只用金鼓铙钹按节拍,无管弦乐器的托腔伴调,但尾段或尾句用后场帮腔,以加强音乐效果。在闽剧尚未传入海坛岛时,词明戏是平潭人喜闻乐见的唯一剧种。

参考文献

[1]詹豪强,林晓夏,“平潭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平潭学””,炎黄地理,2019,(557),37-38。

[2]詹豪强,詹立新,“‘平潭学研究新视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244-246。

[3]《尔雅·释地》。“郊外谓之牧”,“牧”又写作“田”。李巡云:“田,陈也。谓陈列种谷之处。”

[4]阿灿 著,《故土海坛》,页119,2012年,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5]詹豪强 著,《詹豪强文集·第二卷[海坛夜话]》,页91,2017年,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6]冯爱珍,“福建福清方言的语音系统”,《方言》,1988,(4),287-300。

通讯作者:

詹豪强(1963.10-),汉族,男,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博士,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平潭学、计算社会学。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平潭方言
平潭映象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跟踪导练(2)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Analysis of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Uyghur loan words in Xinjiang Chinese dialect
实验区+自贸区:双核驱动 平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