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2020-10-21 10:32阿什子轨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际思考习惯

阿什子轨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教师要把学生培养好,就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生活的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解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关键词:习惯;作业;实际;数学;思考

“养成良好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在课堂上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对学生自学数学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特别是学习习惯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初中、高中、大学,甚至走入社会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深入专研教材,了解教法,优化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凉山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州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下,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许多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光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感受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做到的不光是关注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仔细研读教师用书,通过网络找找相关的数学知识,包括拓展知识,课堂语言的规范等,都要用简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授所要讲的数学知识,争取使每一节课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当我上《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这节课的内容时,“0”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我的仔细琢磨,得出了要用“不够商1,商0”这句最合适。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认真专研,仔细分析才感觉到这一句很容易懂,并能很好运用于做题过程中,抵过哪些很多的“口水话”。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规范的语言来讲解。通过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数学教材,不但可以较好地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能把握数学教材的深度、广度。教师还应仔细研究教材的内容,包括前后顺序、例题、习题。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年龄特点,灵活地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自己所传授的数学知识。还有就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包括仪表、语言、教态、板书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数学知识。

二、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学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之中,又用于生活,“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参加。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这课时,我安排我班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购物。我告诉学生,我们把各种商品的价格看成是不同的小数,安排一些学生购买,安排一些学生当“老板”,计算购买的同学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我班学生在我的带领下,感悟到在商店购物的同时,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种让学生亲自参加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并领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我就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学,带着兴趣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数学是看得到、摸得着,很适用的学科。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摸”到学习的门道,尤其是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从而使学生认真地认识数学、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挖掘出来,安排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调查、试验、研究等,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切实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从而起到运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们知道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来获取数学知识的,也就是对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围绕着教师的思路“走”才行。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仔细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如果前面的一些知识没有搞懂,后面的学习肯定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至始至终专心致志地听教师授课,使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后获得的知识,才掌握得牢,也才适用。教学中教師要想办法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试想,一个学生把题意都理解错了,会做得对吗?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要培养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只有审题对了,才能更好地解题。教师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利用具体例子,让学生明白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如应用题的审题,要仔细读题,弄清楚题目中的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最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有的学生题意都没有理解,拿着题就问老师、问同学。因此,我在严格要求我班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书写的格式要正确,字迹要清楚、工整。学生只有养成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才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及培养、激励学生认真倾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更容易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要明确,而且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全班学生都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才能”,达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普格县刘家坪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实际思考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浅谈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
试论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