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之窗,投射关爱之光

2020-10-21 10:32张少双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爱教育学生

张少双

摘 要:师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品质,更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所进行的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更是积极的关爱学生,用师爱去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投射关爱之光,从而教会学生都能够用一颗真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情感共鸣之中完成教育目标,最终帮助学生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师爱;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由此可见,师爱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教师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够公正对待每位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在爱与关怀中获得健全成长。

一、民主平等,构建和谐师生情

古人云:“得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就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关注其外在的活生生的生命的崭露。所以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融洽的学习环境,通过民主平等的态度,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全面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1]。

例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用学生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注重自身为人师表的作用,并严于剖析自己,努力培养班级中的民主气氛。教师要每天坚持和学生一起出早操,上朝自习,不仅能够监督学生的早操情况,还能在无形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在每一次考试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前段时间学习上面的得失,并帮助学生一起制定下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等。通过这样心与心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情。

二、真情相处,凭心灵达到心灵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还需要拥有火热的内心。教师在一日工作中如果注重对学生的爱,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将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教师应当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加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将爱存在于和学生的交流之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例如,曾经我带过这样一个女学生,由于她父母离异,并且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她在班上很自卑,平时都不敢和学生老师大声说话,且对于同学和老师的言语十分敏感,我发现个别时候她还会默默的流泪,对于学习更加没有热情和自信。因此我在生活上我会偶尔给她买点面包牛奶,在课后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的真实想法。同时我还在班上让她担任小组长,每日负责帮助老师分发书本等任务。慢慢的,她仅能够愿意主动和同学老师交流,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变得活泼开朗,逐渐摆脱了自卑,变得更加的自信。

三、宽容以待,撑起自省的天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用一种宽容的爱去敞开胸怀拥抱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够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多一分宽容去耐心疏导,引导他们学会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长远的人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抬起头来走路[2]。

不可否认,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着个别在学习、生活上有着不良习惯的学生,他们常常令教师感到头疼。而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而是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接近学生,并用情感去构建高效的师生关系,消除后进生对教师存在的偏见和隔阂。尤其是个别后进生,他们犯错误只是想博得教师的关注,由此来平衡自己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深入理解学生,并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他们。

四、严爱结合,踏雪无痕心相宜

对学生的关爱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护还应该体现在严格的爱,把握好爱与严格中间的尺度,运用科学合理的交流方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尊重而不放纵,关爱而不溺爱”。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如果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不仅不会起到一定的正面教育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增强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如果只顾着和学生搞好关系,一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分不清事情轻重,则会让老师失去自身的原则和立场,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忘记了你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不仅丧失了老师应有的神秘感和权威感,还让老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严,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也根本听不进去,这样的爱也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的原则下去批评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批评的艺术,将严格和爱合理把控。

例如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不喜欢做作业,对作业的态度就是应付了事,对这个学生也教育了很多次,但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惋惜的感情色彩对这个学生进行了批评:“你什么都好,就是在作业完成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是可惜。”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许下承诺如果这个学生能够在以后认真完成作业,就会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能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

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繁琐的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当积极用爱去诠释教育的内涵。只有做到真正的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情感,才能去感化学生,学生才会积极愉快的接受教育,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

参考文献

[1]李源.让微笑与师爱同行[J].读写算:教师版,2017(19):134-134.

[2]何姗.师爱无限 情系学生——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J].天津教育,2017(12):56-57.

(作者单位:惠阳淡水石桥小学)

猜你喜欢
师爱教育学生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