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重点

2020-10-21 05:29张岩
理财·财经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财务审计会计制度

张岩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会计制度

我国在2016年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开始在全国的事业单位中实施[1]。新的制度相比于传统的制度,在会计科目的使用方面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但更为详细的规定也造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和审计人员不适应,审计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当前急需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和问题,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度不足

新的事业单位审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在审计工作中明确预算,达到收支平衡,避免编制赤字[2],但我国的事业单位很多都是接受国家财政全额补贴或差额补贴,只有少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可能达到不出现编制赤字,对于接受国家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来说,即便是出现编制赤字,也会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审计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特性,很多事业单位很难凭借自身的收支达到不出现编制赤字的状态。

(二)期初余额设置不合理

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在审计前设置明确的期初余额,但事业单位的余额表中受影响的因素非常多,不仅包括单位目前的运转资金,部门补贴、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职员的社保公积金等也属于余额表中的一部分,但将这些不确定因素加入余额表中,容易导致月余额表中的期初余额设置出现问题或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核算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的属性性质,在审计工作中,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经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新事业单位审计制度中对这两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事业单位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审计通常是从其产生后的第二个月开始的,但这会出现资产使用年限的问题,使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审计不符合新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的要求,無法正确估计其剩余年限和具体价值,容易出现资产价值问题。

二、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审计的改进方案

(一)改进审计方法

新事业单位审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审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事业单位也应与时俱进,更新和改进原有的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经常学习目前较为先进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并将其用于单位的财务审计中,对于单位正在进行的项目,应将项目审计和效益审计紧密结合,通过效益审计评估项目对单位的具体效益,以便推算单位将来是否会出现财务和编制赤字,适应新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对于已建成的项目,则应重点对后续评估工作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应从单位的经营和资金消耗方面出发,检查建成的项目对单位经营的影响,作为建成项目对单位收益影响的判断依据,以此来拓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确性,更好地判断单位是否会产生编制赤字,适应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完善保障制度

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性,审计人员需要对单位中的资金和人员等涉及审计项目中的部分进行全面审查,但由此会带来权力冲突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受影响。因此,在很多大型企业单位中,都会建立对审计人员的保障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审查权力,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但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往的事业单位中往往不重视对审计人员的保障,使得审计工作频繁受阻,难以对单位的状态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为顺应新事业单位更高的审计需求,单位中应建立完善的对审计人员的保障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审查权力,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杜绝单位审计中的“特别现象”,做到审计范围全覆盖,提升审计结果的精确度和财务工作的水平,满足新事业单位中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

(三)提升人员素养

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更高,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更加高效和新型的审计技能。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工作之余也应积极学习时下审计学科中的新内容,更新自身的工作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熟练掌握单位审计工作的流程,并在其中应用新的审计技术,以此提升单位的审计水平。

三、提升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把控审前调查、内控和风评环节

审前调查、内控和风评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对审计工作前的需求,为提升事业单位的审计水平,审计人员也应当借鉴这些方式,在审计之前对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现金预算等进行详细调查,并通过内控测试测试其可信度,以此为依据对审计工作中的潜在问题进行评估,决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规避其中的问题。

(二)把控行政收费、罚没权限和资金收缴环节

事业单位的行政收费、罚没权限和资金收缴环节是事业单位中容易出现资金合法性问题的环节,因此这些环节也是审计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部分。审计人员在对这些环节进行审查时,应当重点对票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包括票据的领取、使用和管理环节是否存在不一致情况,以及单位资产和负债数据等是否存在问题。特别是对“账外账”和“小金库”等更要严格检查,防止出现资金合法性问题。

(三)把控对二级单位和关联单位的延伸审计环节

二级单位和关联单位虽然不归事业单位直接管理,但也容易出现资金问题,因此,审计人员也应重视对二级单位和关联单位的审计。重点检查本单位和二级单位以及关联单位的资产、资金以及收支业务中的资金转让,防止出现虚假操作侵吞资金的问题。

四、结语

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水平和使用更加先进的审计方法是提升事业单位审计水平的关键,同时,审计过程中应重视一些事业单位独有的业务环节,杜绝这其中的不合法问题,使事业单位的财产更加透明化,达到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探讨[J].财会学习,2020(1):156,158.

[2]郑勇.财政财务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应用[J].营销界,2019(32):242-243.

猜你喜欢
财务审计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论公立医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衔接问题研究
完善电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措施分析
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分析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之我见
西部农村村级财务审计思考
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