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探析

2020-10-21 15:20黄丽雪
理财·财经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失真会计政策措施

黄丽雪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行业信息为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支持。然而,近年来,会计政策的选择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频发,同时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了国家及公众的利益。故此,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当前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可从完善相关会计结构与制度、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提高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基础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政策;信息失真;问题;措施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的是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出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以及真实呈现出会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还会使信息使用方形成决策性的失误。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分類

1.技术性失真与非技术性失真

通常把非故意导致的失真称为技术性失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能力偏低;反之,故意导致的失真称为非技术性失真,主要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处理上以企业利益为主导,故意使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在不顾及公司制度及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情况下采用变相处理手段,以致于形成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事实失真主要体现的是会计账簿以及相关的凭证报表等所呈现出的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跟真实情况有出入的现象;而会计处理失真主要体现的是在信息处理环节产生的失真,常见的现象有会计人员因随意变更工作方法或是弄错了账户等来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以此掩盖不利于自身的信息。

(三)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后果和危害

当会计信息失真发生时,通常会对信息的使用者构成一定的决策性误导,极有可能造成投资决策上的失误,直接危害和侵害企业利益及投资方利益等,有些严重的还会影响宏观政策的推进,从而扰乱经济市场秩序,且这种影响一般都是长期性的,更不是单一性的,所以最终会对整体经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影响。

二、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

从会计制度不完善角度来看,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会计行为作了具体的要求,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与种类的增多,相应的经营模式不断丰富,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具体情况相脱节,会计政策的多样化选择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记录等环节有条件实施作弊行为,而无需耗费太多精力。就目前来看,一些企业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十分随意,这样一来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能充分体现出监督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当前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管力度相对来说较小,缺乏相应的审核机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对会计部门的监管缺乏系统性,这样一来,企业中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要求相应降低,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在会计行业监督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处理多半是对负责人采取警告、罚款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对会计信息处理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也仅仅是对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进行追究,而不会对其进行过分的处罚,这样的做法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远远不够,从根本上说,企业没有建立起系统且执行力强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参差不齐

会计信息主要是在确认和计量会计相关要素的过程中形成的,故此也就规避不了客观经济的影响,致使出现不同的判断、评估以及推理,并且职业能力不同的会计人员在判断、评估以及推理时通常结果存在差异。一些专业素养和技能比较高的会计人员在此类工作中能客观且公正地选取符合企业运营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程序,但也有少部分人员由于受判断、推理及专业技能的影响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处理,甚至随意改动账户的对应关系以及会计科目等,致使会计确认和计量时发生混乱现象;另外,还有少数企业因会计制度不健全以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产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完善企业结构与会计准则

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无误,首先要完善企业结构与会计准则。在考量会计行业相关法律的过程中,要对相关会计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一定的考量,以保证企业在合理的管理中平稳运行。另外,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中的高级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其他部门展开一定的监督工作,确保企业会计工作在具体的落实中不会损害企业利益。总之,在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中,需要完善各部门的结构,相关部门对决策的监督要到位,对于有损企业利益的不合理政策要及时进行反馈与调整,避免政策出台后造成更多的问题。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失真问题出现,要对会计准则的使用进行选择,避免对会计程序选择失误,可以对政策选择范围进行一定的调整,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问题,此时就需要企业对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与完善,根据现实问题不断修改相应的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建立体系,根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引导多方利益者参与准则的制定,多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保证准则审批过程的严谨性。

(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及监管机制

其一,建立起相应的内部监督体系,不断强化内部监管机制。以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为基础,配备专业素质较高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审计监管人员,同时以规定的职责权限为基准,充分做到权责利三者相结合;对于内部审计机制也要不断完善,可建立审查制度定期实施,要确保内审人员拥有独立性,明确企业高层与内审人员及机构间的制约关系,规避因滥用职权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发生。其二,要充分运用起企业广大职工群体的力量,可建立便民监督举报通道,如邮箱或电话等方式,这样能对职工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而促使企业领导层和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反映上存在敬畏心理,确保信息真实呈现。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会计人员方面,要注重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专业知识的完善来提升自身对会计事务处理的能力,在丰富的专业知识下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积极推进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可设立職称或专业资格等相关门槛,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从业者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会计从业者整体的从业标准、门槛,可将专业素质及技能偏低的人员清除出会计队伍。第二,要不断加强会计从业者的道德品行建设。对会计从业者而言,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尚且不够,还要对其加以良性的引导和健康教育,将其能力用于正确和有用的地方。

(四)强化合法合规意识

作为企业的财会人员和管理层人员,要积极参与各类法规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强法规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在工作中的合法合规意识,知道随意篡改或伪造会计信息的后果。

(五)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减少利益冲突

倘若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极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造假者的主要目的和动机是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利益分配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杜绝与防止相关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其一,可以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国家、地区、企业以及职工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理顺,最大限度做到兼顾各方;其二,将绩效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相应地完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绩效考评,务必要做到综合考量。

(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在激励企业有序发展和放宽企业限制的基础上,也应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并细化相应的管制措施。从引导及处罚等方面入手,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持续性完善法律和经济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加大经济市场监管力度,同时要适时实施外审制度,结合相应的处罚措施,进一步减少甚至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四、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管理产成严重危害,为保证企业会计数据及信息真实可靠,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对会计政策进行制定,保证企业会计政策及相关准则最大程度地完善,通过相关监管制度对会计体系以及决策进行风险预防,最大程度减少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失误。

参考文献

[1]李效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缘由及治理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32):90-91.

[2]孙玉芹,李军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2):122.

猜你喜欢
信息失真会计政策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调查与分析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策略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