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2020-10-21 06:26孙晓雪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孙晓雪

【摘 要】初中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教师想要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就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其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我在文中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个教学设计,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知识脱轨”的情况。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提升。而分层教学模式,就能达成素质教育下的诸多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古代思想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提出了就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其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知识点较多的学科,数学的知识前后关系比较强,一旦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就极其容易出现“脱轨”的情况,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差距通常会越来越大[1]。

分层教学法是将教学目标、课后作业、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分层制定,以此应对学生不同的发展区间。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学生出现“脱轨”的情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我在下文中就对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组,目前初中教学阶段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A类,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B类,学习成绩中庸、学习习惯一般,需要教师、家长督促的学生;C类,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习惯良好,具有一定自主探究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然后再根据三个群体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二)备课分层教学设计的制定,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对教学设计进行制定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分为两个大类:第一,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第二,通过教学后部分学生能掌握进阶的知识内容。最后再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A类学生,应该以强化其基礎知识为主,问题的提出要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改善其学习习惯;针对B类的学生,教师可设置正常难度的问题,引导B类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将其被动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对C类学生的教学,则要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此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

(三)教学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操作难度最高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由深到浅,将学生的分层考虑到教学流程中。比如,问题的提出可以跟随教学进度而改变,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A类学生回答基础问题;在进行解题的阶段,教师可以让B类学生到讲台上做经典题目;在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C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题目。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举个例子,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向A类学生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什么?”;在课堂进行到一般的时候向B类学生提问“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是否相等?”;最后在所有学生都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就要向C类学生提问“如图1,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求证三角形DEF为等腰三角形。”

将教学过程立体化是分层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确保每一个教学流程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所以分层教学的课堂并不是简单的针对某一层次学生进行教学,而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灵活教学过程。

(四)作业分层课后作业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经过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同,所以作业也必须进行多层次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规划作业量、作业难度。一般情况下,针对A类学生的作业应该以简单的基础题目为主,为了夯实其基础,所以作业量偏多;针对B类学生应该以练习题为主,作业量适中即可;针对C类学生的课后作业,可由选做题、必做题两个部分组成,这样其学习能力就能得以强化。

(五)评价分层考核评价是检验分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检验教学成果,还有着一定的导向、激励功能。教师在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评语应该以鼓励、支持、引导为主。对A类学生应该评价其学习习惯;对B类学生评价其解题正确率;对C类学生则要对其思维方式进行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行为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内在需求,使所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学有所得”。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该教学方式给予重视,合理的将分层教学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兴军,李淑华.创新初中数学学案分层教学中训练模式构建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6.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