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中的“五须”

2020-10-21 21:11江萍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

江萍

【摘 要】:教育惩戒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需要惩戒,这是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依据。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具有教育惩戒权。为实施有效惩戒,对惩戒的前提、实施的过程、惩戒的时机等都需有讲究。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艺术

最近,五莲二中的事件被热议,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又一次引发关注。教师是否拥有惩戒权,如何实施有效惩戒,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正确认识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简而言之,惩治不当行为,以达到警戒的作用。教育惩戒是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当然也要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而很多时候,说到教育惩戒往往把它等同于惩罚,甚至体罚。或许教育惩戒和惩罚很难完全区分开,教育惩戒就是通过惩罚手段来实施的,但它与惩罚又有明显区别,以体罚为例,《教育大词典》中认为,体罚是一种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它往往以肢体的疼痛达到惩戒的目的,虽然也起到了教育的效果,但对学生人体造成的一定的伤害。变相体罚也同样如此,在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同时,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教育惩戒。

二、教育需要惩戒

教育惩戒,在国内古来有之,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便是最鲜明的体现。在国外各种惩戒也运用于学校教育之中。如在美国,尽管它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但学校教育中依然保留着学校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短期停学、开除等。

教育惩戒的存在有着一定的依据。首先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心理学者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次,教育惩戒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教育惩戒在促进学生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若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锻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需要惩戒,那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对学生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的同时,为了履行好这一职责,必须赋予教师一定的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

三、惩戒需要讲艺术

现行教育中,教育惩戒常达不到相应的效果,甚至引起教师与家长、学生的矛盾。这其中有目前我国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的原因,但更多的还在于运用惩戒时过于随意造成的。因此教育惩戒需要讲究艺术,以下“五须”或许会给老师们帮助。

(一)惩戒前提须重视

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是实施有效惩戒的前提。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当师生、家校关系良好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惩戒,能让家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营造和谐的关系,真诚沟通是最重要的手段。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不是有事才说,一说便是“告状”,殊不知,“报忧不报喜”式的沟通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大忌。和谐的关系是在点点滴滴真情、真心的沟通中积累起来的。沟通需讲技巧,多种多样的沟通技巧在这里不再赘述。

(二)惩戒制度须透明

哪些行为该受惩戒,每个学生(包括家长)都应该明明白白地知道,这就能很好地避免惩戒的随意性和后续矛盾的产生,因此制定相关的规则、制度很有必要。班级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的惩戒制度切实可行。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温馨班规》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规(含惩戒内容),公开、透明,避免了矛盾的产生。由于学生的参与,班规不仅成了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也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

(三)惩戒实施须公允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偏袒好学生或歧视差学生,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被偏袒的学生易产生骄傲、自负的情绪。久而久之,则骄纵跋扈,耐挫力降低。被歧视的学生,或自卑,或叛逆。当学生犯错,需要受到惩戒时,如果教师有失公允,对学生的伤害会更重。此外,还会减弱学生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影响学生民主、公正的法治理念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努力克服偏爱心理,保证惩戒的有效实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惩戒时机须把握

惩戒的时机选择也有讲究,一般宜及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并不会随时间的推移完全被遗忘,待到相同刺激出现时,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就会重新出现。及时的惩戒,即及时地制止了学生的违规等不当行为,同时也是给予其他学生一种警戒,避免无知的效仿,即避免“破窗效应”的产生。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惩戒都宜早不宜迟,当学生情绪激动或场合不合适时,那缓一缓处理,效果也许更好。

(五)惩戒之后须反思

惩戒结束之后必须要反思,包括学生自我反思及教师的反思。待学生情绪平复后,师生一起分析违规的原因,共同寻找改正的方法。作为教师,反思学生违规的原因与自己教育之间的关联,寻找教育的缺失链。唯有如此,方能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出现。

總之,教育中的惩戒不可少,恰当运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传达老师对学生的爱,正如王益民老师所言,教育的惩戒是包含着爱的惩罚,教育的爱是包含着惩戒的爱。

参考文献:

[1]郑立平,张乐华.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如何正确使用教师惩戒权?[N].中国日报,2019-7-29.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
运用惩戒方法,转化问题学生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不能永远是“空白页”
浅谈教育惩戒权及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
关于教育惩戒的几点思考
论司法伦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