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20-10-22 02:55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463000单记永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针灸穴位康复

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463000)单记永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大危害的临床疾病,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虽然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该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但诸多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与正常生活均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只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改善上述不良症状[1]。以往由于缺少治疗技术,仅能够使用常规的康复疗法,但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患者仍未能够获得良好的改善[2];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中多使用中医针灸疗法[3]。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 月我院收治的8 1 例脑卒中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52~63岁,平均年龄为(57.5±4.9)岁,病程为5~80d,平均病程为(42.5±0.1)d;试验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为53~63岁,平均年龄为(57.8±5.1)岁,病程为6~80d,平均病程为(42.6±0.1)d。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4];②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治疗过程;②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现象。家属了解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即对患者予以降颅压、活血化瘀、抗凝与抗感染治疗等。试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人中、极泉、内关、尺泽、合谷、委中、三阴交等穴位,依据醒脑开窍针刺方式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进行针灸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循经络按摩操作;按摩的主要顺序为头部、上肢、背后、下肢,每次按摩约15min。使用头针,待针灸得气后,辅助患者进行患处的活动,每日针灸1次,第1周连续针灸7d,从第二周开始每周进行4次针灸;若患者伴有口眼歪斜症状,则在上述穴位基础上增加颊车、地仓、下关、迎香穴;若患者伴有舌强不语症状,则在上述穴位基础上金津、玉液、廉泉、通里穴,每个疗程为20d,连续针灸5个疗程。在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变化程度进行不同的穴位针灸。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受损神经获得完全修复,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实现完全自理;有效,受损神经基本修复,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基本实现自理;无效,受损神经未修复,肢体功能未恢复正常,生活未实现自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BI)评分、运动功能(FM)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与平衡功能评分依据改良Barthel指数[5]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运动功能评分依据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6]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BI评分、FM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明显比对照组80.00%(32/40)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BI评分、FM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FM评分与平衡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BI评分、FM评分与平衡功能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虽然其在较大程度上获得救治,但由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较大程度的不良损伤,因而在治疗过后仍然产生较大的不良后遗症,因此为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与生活质量,则需要采取良好的康复治疗措施[7]。但由于缺少相关的康复治疗技术与经验,使得常规的对症康复治疗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8]。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BI评分、FM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分)

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采用针灸的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起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与疏通经络的效果,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同时由于此种方式无需患者服用药物,因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对患者的保护,与常规的康复治疗效果相比,针灸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依据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至95.12%,并且治疗过后的BI评分、FM评分与平衡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原因在于通过针刺相关的穴位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机体的气血运行;同时通过采用头针治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患者获得扩张血管的效果,进而能够增加血流量,并且头针能够对周围循环状态进行良好的改善,对感觉功能进行良好的激活,因而能够提升患者的神经修复效果,最终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BI评分、FM评分与平衡功能评分,且作为临床中康复治疗脑卒中的首选模式。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加强对针灸方式与疾病的研究,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恢复机体健康。

猜你喜欢
针灸穴位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