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2020-10-26 02:22闫志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赤峰市公共服务体育

闫志辉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与逻辑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契机和现状进行一系列梳理,提出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提升的路径,以供体育主管部门及农村牧区体育管理人员借鉴与参考。当下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相对滞后,现有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在国家出台体育与健康政策和赤峰地区农村牧区的快速发展的契机下,要促进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提升,应因地制宜,加大健身设施网络化建设,突出组织建设,加强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结合地域特点,激活农村牧区民间特色体育项目。

关键词: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9-0090-03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指出:“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着力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城乡之间均等化,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完成。纲要的出台为进一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法理性支持,也为体育公共服务实施指明了方向。其中,“均等化”则是接下来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的重点。为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实施方案,其重心除了关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发展外,还要着眼于农村牧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建设。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大市,在自治区公共体育的政策支持下,体育公共服务获得了一系列长足发展。当然也存在着诸如体育公共设施不足、服务体系发展缓慢等问题。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当下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紧迫性

1.1 加快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内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都有了很大发展。相对而言,群众体育发展是相对缓慢的。赤峰市体育的发展也呈现这一态势,群众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为了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牧区体育活动是关键。自2012年以来,赤峰市借内蒙古自治区全运会契机,支持建设了敖汉、翁牛特旗、宁城县等旗县的农村牧区一系列综合健身场地的建设,发放安装了一系列全民健身器材。据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底,共计在农村牧区安装了健身器材180套、篮球架321副,协助完成了47个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然而,由于农村牧区体育健康意识较差,经济基础相对不高,加上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体育公共服务的展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升体育人口比例均有重要意义。

1.2 加快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是提升群众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体育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教育引导、法制宣传、情操教化、实践养成的重要举措。体育对群体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精神的养成需要培养公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国家意识与健康意识。体育则在个体精神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体育群体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健康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公民的体育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體育公共服务不仅能促进公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公民精神上的教育也是不可替代的。体育公共服务的大力投入,群众健身就有了良好的外界环境,能更好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人们在享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群众集体主义精神。举办群体性比赛,提高居民对公正、公平、平等、法治等理念的认知。体育公共服务本身就是为体育文化发展服务,提供各类硬件体育设施,促进了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2 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

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服务体系数据(2015—2018)》显示,内蒙古东西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呼、包二市发展相对较好,赤峰市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位于呼、包二市之后。在赤峰市,赤峰城区体育服务体系明显好于农村牧区,而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各方面相对不足。而体育健身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调研数据上可以发现,当下赤峰市大部分农村牧区的体育健身设施相对缺失的,体育发展经费不足,健身指导员更是严重短缺。在赤峰市的农村牧区中,新惠、天山、林东等部分城镇的场地设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国家要求5至100万人口的城镇,人均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应达到0.7—2.3平方米),由于资金等原因,政府对体育基本建设的投入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需要注资较多的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如公共健身中心、健身步道、户外多功能球场的体育设施也是很难保障的。

2.2 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相对滞后

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组织体系年鉴》上来看,赤峰市农村牧区的大部分地区尚未能建立专门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大多数体育公共服务主要依靠农村牧区的行政人员或有体育爱好的志愿者来担任。与此同时,也缺少专项体育经费支持。同时,由于缺少成体系的体育公共服务组织机构,自然也缺少相应的工作规划,缺少具体人员的职责界定,使得体育公共服务一度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整体规划来看,农村牧区的体育公共服务的工作责任主要落实于自然村、镇主管体育、文化与旅游的职能部门。然而,文化、旅游与地方经济有直接关联,而群众体育难以直接体现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因此,大多数体育、文化旅游部门的主管部门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与旅游事业上,对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积极性不高。因而导致群众体育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推进力度不够,体育科学普及面不够大,关于群众体育的法治法规难以落实,出现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群众在城乡之间、农牧区之间所享有的体育锻炼权利不平等,所以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也不协调。

2.3 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当下,农村牧区经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部分居民有了许多空闲时间。据《2019年赤峰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赤峰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年收入4万,日常工作时间9小时左右。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当下农村牧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体育运动参与的基本条件——“有钱,有闲”。然而,由于体育观念相对滞后,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致使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当然,也存在公共体育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无人维护与维修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机关、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考虑到人身安全与维护费用等问题。在赤峰市几乎所有的农村牧区机关、学校的体育设施与场地均未对外开放,造成了公共体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公共资源一度处于闲置的状态。另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万分之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于缺少鼓励与奖励机制,大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直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发挥群众健身指导作用。

3 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契机

3.1 国家体育与健康政策的出台

从宏观发展前景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体育强国纲要”等政策,都极大支持了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表明了农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农村各项事物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振兴乡村”战略的论述中对农存的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理想愿景。体育公共服务已成为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乡村”还要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另外,《体育强国纲要》的提出,也给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体育强国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向农村牧区,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全民事业的发展”。纲要明晰了全民健身发展政策的未来走向,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有了政策上的支持。

3.2 赤峰地区农村整体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十四五”期间,赤峰市响应国家的号召,提出了“振兴乡村五年计划”“体育文创之旅”等激活农村牧区活力的重要方略。赤峰市计划用2019到2023年的四年时间,实现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的整体提升。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体育与文化协同发展。体育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乡村体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如《农村牧区体育服务提升指导意见》《群众体育促进指南》等,为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当下,体育健康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渐地深入人心。虽然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农村牧区居民认识上还欠缺一些,但受到社会体育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已经成为促进赤峰地区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

4 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

4.1 因地制宜,加大健身设施网络化建设

从调研中发现,当下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是体育基础设施与场所不足,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为了提升赤峰市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在设施、场地上加大投入。(1)要积极的对旗县区的健身活动中心和乡镇社区的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资金,要倡议各类机关单位、学校开放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2)鼓励各单位开办多种形式的体育经营场所,推进公共场所的体育健身区域和健身设备建设;(3)要加大推进体育园林化和园林体育化的建设进程,逐步形成网络健全、设备多样、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群众体育发展格局。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地域辽阔,乡村牧区相对分散,人民生活空间较为离散。根据这一特征,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布局方面要科学规划,先行建设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带,而后,再进一步完善其他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锻炼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科学地建设体育设施与场所,更好地为群众体育服务。

4.2 突出组织建设,加强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当下农村牧区的体育组织中,体育指导员队伍尚未健全,体育活动的组织主要依靠民间志愿者或体育爱好者,因而体育活动表现松散。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赤峰市农村牧区的体育服务组织相对较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处于缺乏的状态。因此,要想提升赤峰市农村牧区的體育公共服务,需要突出组织建设,加强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居民自发地参与体育社团,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体育辅导员进行培训,社团成型之后,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农村牧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在体育健身指导队伍的建设中,结合当下农村牧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应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校园化,培训和分类指导多样化。针对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偏少、组织结构不健全和缺乏激励机制等情况,对农村牧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实行岗位制和派遣制,由政府给予经费补贴。

4.3 结合地域特征,激活农村牧区民间特色体育项目

众所周知,体育公共服务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不仅有体育公共设施等硬件建设,还需要组织体系健全,有足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包括新的体育资源的动用与开发。因此,为了激活农村牧区体育公共服务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过程中,还要对区域性体育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与利用,调动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赤峰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区,有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不同区域都有特色的独具民族体育项目。经过现代化改革与实践,现逐渐兴起了冰、雪、车、马等品牌赛事和活动,对农村牧区的体育服务与资源调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要加大对牧区的安代舞、抢枢、马球、沙力搏尔、布鲁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传承。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加强专业性中介体育机构的建设。

——————————

参考文献:

〔1〕蒋星,朱亚成.精准扶贫视域下西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7):5-8.

〔2〕傅昱玮,佟强.吉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7):31-34.

〔3〕闫建华,田华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规制与冲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03):10-13.

〔4〕李慧林.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分化性发展与张力整合[J/OL].体育与科学,2020(03):50-56+78[2020-07-04].https://doi.org/10.13598/j.issn100 4-4590.2020.03.007.

〔5〕刁节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突破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5):66-68.

〔6〕曾艳筠.广西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调查——以广西容县浪水镇为个案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96-197.

〔7〕王齐辉.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逻辑起点、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03):30-34.

〔8〕毛敏.江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204+207.

〔9〕杨中皖.上海市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实践及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35-41.

〔10〕蒋治华,朱五一.新时代高校体育资源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山东体育科技,2020,42(02):57-61.

猜你喜欢
赤峰市公共服务体育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我们的“体育梦”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