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平台风险分析

2020-10-26 02:22张颖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

张颖楠

摘 要:随着网络支付平台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不断暴露出诸多方面的风险,对网络支付平台的长远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对网络支付平台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网络支付平台风险与控制的研究中,从信用体系、网络支付系统的技术安全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支付平台所面临风险,并针对性地从信用体系的建立、技术支持、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网络支付平台;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9-0101-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很多方面不断发生着改变,比如在支付形式上,现金结算逐渐被网络支付取代,特别是在此次的疫情影响下,更是加快了网络支付形式的改革进程。其实相关商家很早就预见了这个趋势,当前我国网络支付平台蓬勃发展,像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等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由于是新生事物,对应的监管比较滞后,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网络支付平台自身还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网络支付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诸多方面的风险和问题。这些风险不但影响着支付平台的健康发展,随着支付市场的不断壮大,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网络支付平台现状的分析,剖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政策漏洞以及由此导致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国家相应政策和相应的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出控制网络支付风险的对策,让网络支付平台健康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

1 网络支付平台概述

网络支付即第三方支付,它是以网络发展为基础,以健全的信用体系为保障的新型付款方式。在电子交易中,包括购买方、生产商和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当事人,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传统的现实有形市场,都是采用现金付款、票据付款以及通过银行柜面进行汇兑。以上的几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直接支付,即一步支付方式。然而,在虚拟的网络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不具体不了解等因素,支付问题限制了网络交易的发展。

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顺利进行,需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支付给第三方,在第三方通知卖家款项到账后,要求卖家发货;买方在收到商品,经过检验无误后,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再将货款转出至卖家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其中的扮演的是“临时保管”、保证人的角色,不承担实际风险。为了适应商品购买的发展节奏,从2004年开始,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网络支付平台开始上线。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主要有银联商务、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中汇支付、财付通、支付宝、融宝、PayPal、拉卡拉、盛付通、易票联支付、壹钱包、京东支付、乐富、百付宝等等。

网络支付平台的兴起与繁荣,与它自身的优势息息相关,它能有效保障交易各方的利益,为整个交易的順利进行提供支持。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都不需要在特定的银行开立不同的账户,这样降低了消费者网购的成本,同事也帮助商家减少了运营成本;商家无须考虑无法收到货款的风险,客户也解除了商品质量方面的顾虑。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银行节省了网管的开发费用并且带来潜在的利润。同时,客户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界面,不必考虑背后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增加了业务发展广度,同时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网管接口的开发和维护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在最初阶段,国家对新兴事物的产生给予比较宽松的管理环境,以促使其快速健康发展。

2 我国网络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也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网络支付规模的增加。从2004年最早的阿里巴巴的支付宝、2005年腾讯的财付通开始,到现在各种支付平台的百花齐放。伴随着的是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壮大,从2011年的1.67亿到2016年4.75亿,截止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7.68亿。随着更多用户的加入,网络支付的交易规模也是逐年攀升,2009年仅为0.58万亿元,2013年为1.2万亿元,2017年达到了120.3万亿元,到2018年为190.5万亿元。由于基数大,虽然近几年的增加比例没有前几年那么高,但是净增量的增加值还是比较显著的。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从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五个季度分别为44.4万亿元、44.8万亿元、48.6万亿元、52.7万亿元和55.4万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2018年第一季度增幅为24.7%。这个数据与上一年的数据比较,增长趋于稳定,更趋合理化,要知道2018年第一季度的44.4万亿元同比2017年第一季度的22.7万亿元增幅高达95.7%。

在网络交易市场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各种网络平台在竞争博弈过程中,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一些实力比较薄弱的小规模支付平台渐渐退出市场,其市场份额被支付宝、财付通(含微信支付)、中国平安旗下的壹钱包和京东旗下的京东支付等占据。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90%以上。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中,从2018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五个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所占比例分别为53.71%、38.82%,53.78%、38.87%,53.21%、39.44%,53.36%、39.47%和53.58%、39.53%。五个季度这两种支付平台所占份额分别为92.53%、92.65%和92.65%、92.83%、93.11%。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两种支付平台所占份额占据了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并且正在逐渐增长。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网络支付平台行业还是以发展最早的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支付平台为主要的市场格局。

3 网络支付平台存在的问题风险及相应对策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随着网络支付平台的繁荣发展,在方便人们支付的同时,一些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几年,与网络支付平台相关的各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由于支付业务的不断成熟,一些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付款人在进行支付时录入的账户信息、个人信息,若平台系统存在漏洞或者不健全,将很容易将相关信息泄露出去,这将给付款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严重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互联网结算支付平台的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比较缺乏,如若平台出现危机,用户的“电子货币”可能会遭受损失;由于购买方的暂存资金还在互联网平台保管,且网络支付平台并非像金融机构那样具有完善的资金账户管理规定,在管理账户资金方面可能会存在违规现象,因而会造成资金暂存的风险;用户和商家对网络支付平台的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主要的爆发点体现在用户对支付平台的不满意度上。根据21cn聚投诉的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部分数据,尽管2018年较2017年有所下降,当时每年全国金融消费者关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问题的有效投诉案件达均超过万件。占据市场份额多数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年位于有效投诉总量的前三名。

2018年较2017年的下降趋势除了由于网络支付平台市场逐渐成熟的原因外,国家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是主要原因。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监管政策,例如《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非银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等,说明在当前网络支付平台风险聚集的情况下,国家在政策指导上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3.1 信用体系的建立

网络支付平台建立的基础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因此信用问题是网络支付平台能够健康、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平台上的交易方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者不能履行合约义务时,会对对方或者平台产生一定的影响或损失。例如,如果是买方违约,会导致自身和平台信用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卖方遭受损失。如果是卖方不履行约定,在影响自身信誉的同时,也会让买方遇到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损失。更严重的情况是如果支付平台违约,受影响的是买卖双方,其连锁效应可能会减弱人们对网络支付平台的信心。

这种风险对于国家来说,完善我国现有社会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要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宣传信用的重要性,使诚信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国家要积极收集相关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作为网络支付的主体,支付平台行业要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勇于尝试和探索信用体系模式,在尽可能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同时,完善平台的使用者买方和卖方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欺诈监控机制,降低交易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3.2 技术支持

从理论上讲,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环境,特别是对使用非常方便的支付平台来说,其安全性尤为重要。网络支付平台应用系统的安全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系统的漏洞如果被不法之徒利用,不但会给平台和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有的平台与银行有接口,对银行的冲击将是非常严重的。近年来,关于技术性的风险事故发生不在少数。

如何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不仅是平台的责任,也是平台用户的责任。作为平台,要建立更加完善、安全、稳定的网络支付系统,需要平台对系统的安全系数的研制进行更大的投入。作为用户,在支付过程中,要防止支付相关信息的泄露,按照平台和国家政策的要求,养成好的支付习惯,防止网络诈骗,不安装可疑的钓鱼软件。另外,要做好网络安全的宣传工作,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让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

3.3 网络支付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网络支付平台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原有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是针对传统支付制定的。针对网络支付面临的新战况的管理还不是很明确和健全,存在着灰色地带。有的操作在法律上讲,既不违法也不合法。另外,在网络平台上也可能面对银行的经济、金融業务,但相关的内部规定可能也不适用或不完善。需要平台在管控措施方面,与具有丰富经验的银行系统进行深入合作,吸取借鉴相关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完善行业法规环境。网络支付平台的出现,使在交易方式方面变得更加隐蔽,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平台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赌博以及偷税漏税等提供了便利。因此,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加强网络支付的监管。为了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并让网络价值最大化,中国人民银行针对网络支付已经出台了相关制度和规定,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按照相关非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的申请,对其支付业务处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以及容纳上述系统的专用机房进行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性和安全性的检测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针对备付金业务,为了保障维护相关权益,保障支付行业有秩序地发展,制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文件,构建起了安全、健康、有序的网上支付体系,为网络支付平台企业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 结论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经济领域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从网络支付平台的出现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缓慢发展到后来的爆发式膨胀,这种势头可能还会持续下去。网络支付方便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支付平台的不断稳定、发展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使网络支付更好地发展,需要在信用体系建立、系统的技术安全和政策法规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健全,促进网络支付平台向着健康和良性的方向快速发展。

——————————

参考文献:

〔1〕宋晓.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第三方支付规范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6,37(10):8-12.

〔2〕章晶.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潜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02):174-175.

〔3〕吉海芳.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监督管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38(11):106-109.

〔4〕李涛,张伟.第三方支付平台隐含的洗钱风险及防控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1):12-18.

〔5〕李政辉,张宁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基础分析[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6(05):48-58.

〔6〕于秀丽.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33(s1):134-135.

〔7〕宋凤轩,范瑾.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对策研究——基于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视角[J].经济论坛,2016,20(06):58-62.

〔8〕王思华,林秋莲,裴荣坤,等.网络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7,35(03):96-98.

〔9〕程泽萍.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问题之研究——以支付宝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6,31(01):29-32.

〔10〕于秀丽.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33(s1):134-135.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