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祖:胸罗沟壑起长城

2020-10-26 06:56逸舟
中华瑰宝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城创作艺术

逸舟

一一位老人,一支画笔,三年时间,几赴边关,行程万里,足迹遍布长城内外。他不仅完成了长城沿线实地写生,还创作出二百米长卷,全景展现了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色,堪称惊世壮举。这位老人就是李墨祖,一位执着于长城画的百岁艺术家。

回首半生岁月,当胸万里江山。

人生磐礴似层峦,起伏高低回转。

莫道命运多舛,天公不负登攀。

历深揭浅水云间,画得风光一片。

—高汉《西江月》

这首《西江月》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高汉为李墨祖所作,记述了他创作《长城万里图》的艰辛历程与执着的艺术追求。

革命情怀是明灯

1922年,李墨祖生于山东德州。他本不姓李,原名盖士贞,曾用名李元。他自幼酷爱绘画,上小学时就是班里有名的小“画匠”,班里演出用的道具都是由他绘制的。他尤其喜欢军旅题材,曾收集很多战争主题的宣传画和年画。中学时期,他开始自学国画和木刻,多幅作品刊登于北平(北京)《吾友》杂志。

1943年,李墨祖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4年,他在平北根据地工作,在八达岭至张家口一带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亲历并见证了无数战友浴血奋战,与长城同在的英雄事迹。因此,他对长城的一草一木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这也成为他日后创作长城画的精神动力。

1947年,李墨祖在延庆创办了木刻版《延庆画报》,由他自编、自画、自印,进行军民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这年秋天,他被吸收到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得以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后加入部队文工团,其间创作了连环画《富贵》、剪纸《兄妹开荒》和多件年画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李墨祖于195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滑天友、李桦、罗工柳等大师,学习了中外美术史、艺术讲评、创作方法、勾勒课、素描课等课程和绘画理论。院长徐悲鸿经常教育学生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对李墨祖触动很大,成为他一生遵循的做事准则。班主任罗工柳则在艺术构思、構图和创作方面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罗工柳曾为他题字“闻鸡起舞”以示激励。李墨祖经常去京西六郎庄和河北白洋淀写生,以不断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艺术素养和绘画技巧得到了全面提升。

后来,李墨祖遭遇变故,经历了20多年的沉寂期。用他自己的话说,这20年把一个36岁的壮岁青年硬生生变成了一个57岁的木讷老头。但是,他心中的艺术之火并未熄灭,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重拾画笔,为自己点亮通往艺术殿堂的一盏盏明灯,直到《长城万里图》问世,成为艺术天空中一颗光华璀璨的星。

重拾画笔绘长城

重拾画笔的李墨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投身于艺术创作,把主要创作方向定位于山水画。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他对山水画有着较深刻的认知,在创作中不断寻求突破,追求艺术变化与创新。他经常只身去野外写生,并将长城沿线雁门关、娘子关等一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作为写生创作的重点。他把一些历史名城、革命圣地以及战争史实融入山水画的创作中,把革命情怀与艺术情结贯穿如一,使画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1995年,李墨祖创作的《桥沟风光—平型关战役故址》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龙泉杯中华书画大展”荣获金奖,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唤醒了他累积多年的长城心结,进而萌生了画长城全景的构想。之后他创作了一系列长城画如《古城高卧》《欲揽万里长城于胸中》《长城初雪》等。经过十余年酝酿,在2006年这一构想得以实施,此时他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耄耋老人。

实地写生万里行

李墨祖最初的构想是以长城各个关隘为主题创作系列长城画,他的想法获得了老同学苗地的支持,并听从其建议改为以长卷形式呈现。决心既定,李墨祖便开始筹备。

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首先要到长城沿线实地写生。当李墨祖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长城山高路险,要走完全线不仅十分危险,更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和超强的心理素质,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个不易完成的任务,何况他已经85岁,家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个性刚强的李墨祖态度坚决,说服了家人,又开始寻求同学的支持,寻找写生的伙伴。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回绝了他,而且劝他也不要去,一些年轻人也不愿跟随他以身涉险。

2006年春节过后,倔强的李墨祖毅然背起行囊,孤身带着画具踏上了长城写生的征程,这一画就是三年多。三年时间里他七上山海关,两赴嘉峪关,从苍茫大海到戈壁荒滩,行程几万里,足迹遍布河北、辽宁、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省市,用脚步丈量了万里长城。

在长城实地写生是非常艰苦且危险的,对于耄耋老人来说更是如此。李墨祖向我们讲述了写生过程中的几次遭遇。一次是在长城董家口一段,由于山势陡峭,道路狭窄,只有50多厘米宽,得拉着铁链才能勉强走过,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李墨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走完全程,站在长城上那一刻他无比欣喜与自豪。还有一次是87岁时,去箭扣长城写生,用了4个多小时登临峰顶,下山时已是晚上10点多。走在幽深寂静的山谷里,身边不时传来狼叫声,月光洒在身上,如同照着远征归来的将军,平添了几分诗意。李墨祖对此感觉“十分潇洒”,他说得很轻松,个中艰辛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这样的艰辛对于万里长城征程来说,又何止一二?

三年半的时间,一千多个日夜,李墨祖习惯了睡醒即起,起来就画,困了打个盹,不分春秋冬夏。就这样边写生,边构思,画了改,改了再画,经过两年半的实地写生,李墨祖完成了墨稿,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修改、着色,终于在2009年6月以88岁高龄完成了旷世之作《长城万里图》。

长城万里尽画图

《长城万里图》横200米,纵1.3米,画面东起大海之滨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外戈壁滩,描绘了长城沿途各段城墙、关隘、山川、河流、峡谷、飞瀑等自然景观,是一部具有写实性的画作,堪称长城全景写真图,这之前在画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始于大海,归于大漠,长城连接起的是无限的苍茫与辽阔,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在李墨祖眼中,长城无处不风景。他笔下的《长城万里图》景色雄浑壮丽,气势磅礴宏伟,对长城风景进行了高度还原,展开画卷即如置身于万里长城的境界之中,让人感受到山河的壮观。这幅画在追求写实效果的同时,也注重画面的艺术化表现,将写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这固然是李墨祖艺术素养的具体表现,也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与长城有过生死与共的接触,熟知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步台阶,一草一木都深印于内心,从而作画时能转化成意象在笔端流淌而出。这幅画可以说是倾注了他全部的生命和理想,画的背后是祖国的强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是不屈不挠的长城精神。

另一方面,画面整体构图饱满却不显壅塞,山石堆叠,城堡相连,适当的地方或留白作气口,或以云水树木进行分割,使画面张弛有度,不至于产生视觉上的压抑感,这与清初四家之一石涛的风格有相似之处。画中各个地点衔接自然,长城如一条巨龙在山海云霭之间蜿蜒盘转,山的穿插,水的奔腾,云的流动,树的掩映,关隘的沧桑,湖波的静謐,戈壁的旷远,驼队的孤寂……种种意象真实而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绘画技法上,李墨祖融百家之长,在《长城万里图》中水墨、浅绛、青绿相互融合,几乎综合了中国画所有的技法,这是中国画艺术上的突破。他还重视画面的细节表现:山石采用雨点皴、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等多种皴法,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山势选择不同的技法,以表达出远近、虚实、浓淡等对比关系;云水的画法虚实结合,突出水汽的流动和云霭的飘浮,营造一种空蒙淡远的效果;一些重点关隘如山海关及一些楼阁建筑,采用界画工笔画法,用笔细致,与粗放的山川形成鲜明的对比。200米长的画卷,数十座关隘,千百座山峰,大片的水域、云海、戈壁,能做到气势连贯、风格统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长城万里图》显示出李墨祖非凡的绘画功底,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高汉撰文所说:“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未必能找到如此巨幅长城全貌图……极尽造化与人情交错之变幻,不愧是中国气派,大时代精神……”

2010年6月,《长城万里图》长卷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进行首展,引起各界强烈反响。2014年,《长城万里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刷新了大世界吉尼斯“八旬画家自绘最长画卷”的纪录。2018年,作为对《长城万里图》的补充,他又画了百米长卷《长城四季图》,把长城的春、夏、秋、冬四季融于一卷,堪称《长城万里图》的姊妹篇。

如今,李墨祖已经年近百岁,但依旧思路清晰,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他总是紧跟时代,在画作中回味历史,展望未来,现正筹备创作《京张高铁》和《黄河》系列主题。但使李墨祖终生难忘的还是长城,对于他来说,长城是心中的一个结,也是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的《长城万里图》更体现了一个老兵所葆有的爱国情怀。

李墨祖说:“长城是挡住敌人的城堡,也是中华民族的丰碑。如果能再活90岁,我依然要画长城。”长城在他心中,是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

猜你喜欢
长城创作艺术
Jazz
登长城
纸的艺术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长城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