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中的“白娘子”
——茶白毒蛾

2020-10-27 06:29赵莹婕
中国茶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白娘子羽化菊酯

赵莹婕

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 桂林541000

2019年10月,笔者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金结村一处有机茶园中见到一种雪白体色的蛾子,与茶树叶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与之前“跟着专家认茶树病虫”专题里介绍过的茶毛虫有相似之处[1],其幼虫都是毛毛虫。实际上在茶园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毛毛虫,它们都属于毒蛾科大家族,目前茶树害虫名录上能检索到的茶树毒蛾多达49 种[2]。本文要介绍的是在茶园中不成群分布的茶园“白娘子”——茶白毒蛾。

一、分类地位

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 Brem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是茶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毒蛾类害虫。分布普遍,西至云贵川,东至东部沿海,北至山东,南至两广[3]。该虫以幼虫取食茶树叶片为害,影响茶树生长[4]。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茶白毒蛾成虫体长12~15 mm,翅展34~44 mm(图1)。

体、翅均为白色,前翅稍带绿色具丝绸光泽;触角羽状;腹末有白色毛丛;雄蛾前翅中室端部有1个黑色斑点[5]。

图1 茶白毒蛾成虫背面观(上)和腹面观(下)

2.卵

茶白毒蛾卵淡绿色呈扁鼓形,直径约1 mm,高约0.5 mm,孵化前蓝紫色(图2)。卵期8~10 d。

3.幼虫

茶白毒蛾幼虫共分5 龄,体色多变,1~5 龄体长分别为1.5~3.0 mm、6.0~12.0 mm、13.5~14.0 mm、15.5~17.0 mm和25.0~28.0 mm。初孵幼虫体色褐色,胸、腹部背侧间隔黑色(图3)。2 龄幼虫头暗红,胸、腹部背侧黑色(图4)。老熟幼虫头赤褐,胸、腹部背侧茶褐色,亚背线宽,黑褐色。体节多具8 个毛疣,生有白色长毛和黑白短毛,腹面带紫色。有些个体头红,体红褐色,8个毛疣上丛生白色短毛(图5)。

图2 茶白毒蛾孵化前的卵

图3 初孵幼虫

图4 2龄幼虫

图5 老熟幼虫

4.蛹

茶白毒蛾幼虫老熟后,在叶片上缀丝,倒悬化蛹。蛹长12~15 mm,圆锥形,粗短,绿色。体表散生凹点,密布白色短毛,背面有2 条淡白色纵线。腹末尖削,臀棘端部有钩刺,蛹期8~17 d(图6~图7)。

三、生物学特性

茶白毒蛾以老熟幼虫在茶丛中下部叶背越冬,1年发生6代,成虫寿命5~9 d,静止时翅面平展,栖伏于茶丛内叶面,受惊后即飞翔,但飞行能力较弱。卵多产于叶片背面,一般每处5~15粒,偶有散产。初孵幼虫在茶叶背面取食叶肉,残留叶片上表皮,呈枯黄色半透明不规则的斑块;2龄后分散活动,自叶缘蚕食或缺刻;3龄后可取食全叶仅留主脉。幼虫爬行迟缓,受惊后即弹跳逃逸[5]。

图6 蛹

图7 茶白毒蛾羽化后留下的蛹壳

四、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

在11月至翌年3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生长季节于幼虫1~3 龄期摘除有虫叶片,在盛蛹期进行中耕培土,在根际培土6~7 cm,以阻止成虫羽化出土。成虫喜在16:00 前后羽化,此时多伏于茶丛或行间不活动,可人工踩杀。

2.灯光诱杀

在成虫羽化期,进行灯光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杀。

3.生物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幼虫3 龄前,建议用每克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喷雾,选择无风的阴天或雨后初晴时进行喷雾防治。

4.化学防治

可结合茶园其他害虫防治时兼治,一般不需专门防治。

如需防治,在3 龄幼虫前用24%溴虫腈悬浮剂1 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氯氟氰菊酯乳油或10%联苯菊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白娘子羽化菊酯
悼留民兄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白娘子形象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变
论方成培《雷峰塔》中的“宿命论”思想
发胖也有好处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黑皮肤的“白娘子”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