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儿童向美而行

2020-10-29 10:50顾润生刘英杰
江苏教育 2020年71期
关键词:英杰场域品格

顾润生 刘英杰

顾润生:学校为什么以“美育”作为学生品格锤炼的突破点?

刘英杰: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我校就确立了“审美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育情”,探索学生成长之道,追求“立教育自身之美,塑儿童人格之美”的育人境界。几十年来,学校始终围绕“美”展开研究与实践,从“审美”到“立美”到“育美”,美学教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臻美旅行’:儿童敦品砺行的美育实践”项目就是对学校传统审美教育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儿童品格提升是一个动态生长的过程,儿童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美育工作的讲话中提到,美育实践路径要能扎根儿童生活,要遵循儿童美育特点,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所以,我们学校以五大主题场域为育人空间与平台,让儿童在这里吸收能量、砥砺品格、磨炼德行、传递分享成长经历,从而发展行动力、欣赏力、学习力、良善力、表达力,提升归真、尚合、雅谐的核心品格。我们期待6 年的小学生活,成为儿童品格生长的时光之旅,大美品格涵育之旅。

顾润生:项目建设的重点和具体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刘英杰:我们项目建设的路径包括场域建设、课程开发、美育实践活动。

学校立足儿童视角,以“臻美旅行”为主轴,着力打造“一谷一堂一吧一社一站”,围绕五个主题场域,学校建设了欢乐谷游戏大道、多媒体活动展厅、“一馆二廊三苑”美学堂、一体三级“快乐读书吧”、“1+3”爱心社工程、播播站(见图1)。这些场域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形成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儿童的心中种下美的种子。主题场域之间彼此交融,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力互助的生态系统。

我们以五个主题场域为项目载体,架构相应的项目课程体系和序列活动。其中,欢乐谷项目开发了“快乐大本营”“我的游戏我做主”“集创大赛”“游戏达人秀”“欢乐嘉年华”五大主题游戏课程;“美学堂”项目开发了“儿童美学启蒙课程”,设计了“大自然孕育了美”“心中有爱美无限”“在交往中走向美”“新事物让我们触摸美”“文学艺术中的美不胜收”“品尝美的味道”“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劳动创造美”等八个主题单元;“读书吧”项目采用“一体两翼”原创课程定制与设计,“快乐读书吧”是载体,“悦读课程”“悦享课程”是两翼,分别指向校内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

学校还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儿童美育实践活动,如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主题的欢乐游戏节活动、校园集创大赛和以时间和年级为主轴展开的读书节序列活动、“光影里的童年”电影节、“童心同伴 梦想起航”年度课程发布会等。

顾润生:项目有哪些创新之处?

刘英杰:我们围绕“臻美旅行”进行了校园物型空间建设,建构“空间的诗学”和美的教育场域,形成有力互助的生态系统;结合各个主题场馆,架构相应课程体系,设计序列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境脉学习”理论,在项目实施中形成了“境脉实践”品格培塑范式。该范式突出情境性、主体性、交互性和系统性,符合儿童成长规律,其中“境脉创设”是基础,“主体参与”是核心,“境内协调”是重点,“脉络出境”是成效,儿童通过完整的境脉实践过程,获得品格的内化提升。

此外,我们还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团队建设。我们搭建了“要追这样的星”家长美坛,定期邀请“金句爸爸”“故事妈妈”“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校还与校外单位联动,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内涵,满足项目组儿童公益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需求。同时,通过项目的建设,学校加强了项目指导老师的培养,培养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专业素养的德育团队,助力学生成长;落实了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成立了“家长美坛讲师团”;借助社会力量,聘请了社会辅导员团队,助力儿童品格提升。

评价是活动项目的重要环节。“臻美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体验、重实践的空间和平台,学校实行线下线上同时评价的方式,记录儿童“臻美旅行”的经历和成长感悟。

顾润生:项目的发展愿景有哪些?

刘英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诗化“臻美旅行”物型空间建设,利用校园空间继续开辟美育实践场域;进一步深化“臻美旅行”课程建构,使我们的课程之间更具逻辑性,更能指向儿童品格提升的实施;进一步优化“臻美旅行”评价体系,尤其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线上评价体系;进一步扩大品格提升工程的辐射作用,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坚持整体推进,做典型引领,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局面。

猜你喜欢
英杰场域品格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急性子的妈妈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