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提升”凸显大民生

2020-10-29 05:44许朝军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情福祉小事

许朝军

道路失修、花坛破损、屋顶渗水,这些小事情在一些村或失管的老旧小区,因集体和物业没钱、财政资金很难兼顾等原因,成了久久无法解决的“大难题”,严重影响居民幸福感。2019年开始,北京市昌平、通州等区先后围绕小微项目,将疏整促专项资金化整为零,探索解决了几百件居民身边的烦心事。

民生无小事,小事同样也是甚至更是民生焦点和民情所系。有时候,“小事情”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民生所盼”和“民情所系”。如此次北京市实施的“微提升”项目中,对一个无物业小区楼门口的公共区域修复仅投入500元。因为资金投入小、项目小微等,往往不被治理者注意,难以列入城镇建设和提升的重点,也难以纳入项目建设的盘子。但再小的项目也是项目,再小的事情只要涉及民生福祉,就没有“小微”和“庞巨”的区别。反而有些时候,小难题里蕴含的是大民生诉求。因此,“微提升”虽然表面上看解决的是小事情,但事实上凸显的却是一种急民之所急、纾民之所困、解民之所苦的大民生善意。“微提升”雖在投入、解决问题性质方面尚“小”,但在民生善意方面却是释放多多,也更具民意肯定和点赞效应。

“微提升”解决了“小事情”,凸显了大民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市政不能因善小而不为,而应该精准施策,紧密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老百姓身边诉求集中的问题,不管问题大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重要。我们不仅需要聚焦大民生,精准实施大项目,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应该紧扣民生主题,关注百姓生活,在小事小难上下足“绣花功夫”。小项目和“微提升”在民生福祉落实方面须臾不可或缺,“微提升”更应该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也应该成为民生项目实施时关注的焦点。“微提升”也是大民生,更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关注和聚焦落实。

猜你喜欢
民情福祉小事
关于发型这件小事
福祉与福祉学的基本理念与宗旨
如何理解福祉与福祉学及其实践
小事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编者的话
新常态下优化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的组织功能探索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民情写在“日记”里 有的放矢解难题
生活那点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