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路径探寻

2020-10-30 10:03余建国
关键词:专业素养

余建国

摘要:“名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适当程序选拔出来的、享受若干津贴的骨干教师,在同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威望。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和立德树人的教育观,能坚持终身学习和努力实践,重视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推广,珍惜多平台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主持工作室是其自我修炼。

关键词:名教师 专业素养 形成路径

对教师成长的规律或周期,国内外均有相关研究。如加拿大学者把教师职业水平分为五个阶段:(1)角色确认;(2)角色适应;(3)角色成熟;(4)发展“高原”期;(5)发挥骨干作用。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国内产生了教师成长的“三阶段论”(角色适应阶段、自主发展阶段、最佳创造阶段)、“五阶段论”甚至“七阶段论”等。这与国外研究大同小异,均包括了建立、发展、维持等几个主要阶段。事实上,教师的发展是多样性的,有时还存在非连续性、偶然性甚至逆向性。

上述“阶段发展论”为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名教师的成长规律研究则更加复杂。探寻名教师的教学风格并挖掘其影响因素,凝练名教师的教学主张并追溯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全方位、立体化地感知名教师风采,并汲取名教师的成功经验,助力自己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一、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名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适当程序选拔出来的、享受若干津贴的骨干教师,如市(区)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他们在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是所处区域的杰出代表,德、才、识、学兼备,为校内外所熟知,尤其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威望。研究名教师的成长规律,首先必须弄清楚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界定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必须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概括。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学业评价、个别化指导、家校共育等。而名教师专业素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高水平的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能上出“好课”(所谓“好课”,就是能实现立德树人,能落实核心素养);二是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既能评价自己的“教”,又能评价学生的“学”,且能通过归因思考,改善教学实践,提高育人效果;三是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是区分一般“好教师”和名教师的重要依据。

二、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

名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榜样,具有高效示范、广泛引领、积极辐射的作用。正因为名教师专业素养具有极强的个性化和示范性,探寻其形成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为样本,试做探究。

(一)名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和立德树人的教育观

如果教师的事业动力要靠个人毅力乃至制度约束来维持,说明其真正意义的教师生涯并未启航。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更是一座教育的丰碑。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名教师的教育人生,那就是“爱”。有了“爱”,他(她)就有了无限的力量、巨大的潜能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事業定力。名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将爱学生、爱教学、爱教育事业融入工作和生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校20多位名教师都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经历,平均年限已超过15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青年骨干教师大部分一直兼任班主任。一位特级教师50岁才从班主任岗位退下来,20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中,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温暖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名教师团队的涌现与我校致力于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发掘、培育不无关系。每年教师节,我们会隆重表彰教学名教师,向为学校教学服务工作30年的老教师颁发“功勋教师”证书和奖杯,表彰他们的默默奉献精神,将他们的大幅照片做成遍布校园的标牌、灯箱,为全校教师树立榜样标杆。另外,学校还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学生集会等多种场合或形式,讲述名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校园文化的浸润,也是名教师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精神动力。

(二)名教师能坚持终身学习和努力实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示范者,首先要学会研究性、选择性、创新性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并行者和推行者。名教师的成功和辉煌,是他们在终身学习和努力实践中的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能博采众长,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就是能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凝练教学主张;就是要逐步把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就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高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桃李满天下”的赞誉,得到社会的肯定以及家长、学生的爱戴。

通过访谈,我们归纳出名教师学习的一些共性特点。一是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是自觉的行为;二是学习理论总是与教学实践相关,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理论支撑→开展实践探索→总结反思→继续发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学习中,名教师寻找到适合的教学理念,并随着生源质量和课程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丰富教学主张的内涵;三是个人的学习往往影响本学科教研组甚至更大范围的学科教师,能带出出色的教学团队,使这些教研组集中更多的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这些名教师往往多才多艺,不限于学习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与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相关;五是名教师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往往走在青年教师的前列,能将新技术、新媒体恰到好处地应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名教师重视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经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累加,但教师的优秀程度并不一定和年龄成正比,教育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主张。“教育科研的风格这一命题,至少包含两层意思:教育科研本身应是有风格的,并提倡风格主张的独特性与表达的多样性。教育科研能帮助教师追求并形成教学风格,并让教学风格走向深处。”因此,名教师需借助教育科研深化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必须具备批判思维,有勇气和能力去审视、纠正教育中的一些教条和偏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名教师应有的站立和行走的姿态。

我校名教师近五年来都参与了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规划课题2个(含青年专项),市级规划课题6个以及市级个人课题若干。名教师还申请了市级课程基地、前瞻性项目等。“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我校名教师将教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重点解决本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非常接地气且卓有成效,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社会美誉度不断上升。与课题研究相呼应,近五年,名教师人均每年发表论文2—3篇,有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四)名教师珍惜多平台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名教师笃定的教育信念、独特的人格魅力、鮮明的教育主张以及卓越的教育科研能力等对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深刻、持久、稳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又会反哺名教师的发展,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我校名教师大部分都是南京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他们参与全市高中各学科的教学培训、考试命题、教学质量视导等工作,参加制订教学计划和撰写教学建议等活动。这些活动反向促进了名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并且在更大范围内与各类专家、学者或骨干教师实现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助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我校名教师还常年参与省(市)级的各项评审工作、命题工作以及开题结题、送教支教等活动,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专业水平。

(五)主持工作室是名教师的自我修炼

名教师工作室不仅是教研组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也是学校或区域范围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蓬勃发展的名教师工作室的运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

我校成立了由名教师领衔的8个校级名教师工作室,其中3位名教师还主持了3个区级名教师工作室。同时,这3人又是南京市名教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

各级工作室吸纳了本区50多位青年教师。从运作情况来看,名教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未来名教师的孵化地、教学成果的共创共享地、相互学习交流的书香地。通过访谈工作室主持人,调查区名教师工作室总结报告,我们发现,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教师中的出类拔萃者,其专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一是有坚定不移的研究方向。主持人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设定为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研究方向,促进成员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同时夯实了自身的专业性。

二是有出类拔萃的教学艺术。工作室开展得最多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研究,名教师的教学思想生动地展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观摩名教师的课堂是工作室成员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反过来,还可促进主持人教学艺术的日臻完善。

三是有丰富多元的教学成果。比较而言,主持人取得的论文、课题、讲座、公开课等成果比较全面,为整个工作室成员做出了榜样。我校3个区级名教师工作室还加入了“全国名教师工作室联盟”,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研究、示范、创新、发展。可见,主持工作室是名教师的自我修炼。

名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从外部因素看还与学校的文化密切相关,但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不是外部要求,而是其生命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一种“内在唤醒”,是一种以自身发展而带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职业追求。名教师立足教育实践,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的教育信念持续增强,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教育理论修养深层发展,具备更敏锐的教育问题意识、更开阔的教育视野、更过硬的教研能力,以及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逐步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行列迈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多次促动增进教师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编号:D/2016/02/1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庆明.“有的放矢”:教师培训的丰富意涵[J].江苏教育,2018(86).

[2] 吴增生.用指向实践的教学研究引领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9(22).

[3] 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4] 孙焱.教育家型教师发展四部曲[J].江苏教育,2020(6).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
中国梦视域下青年教师构筑育才梦实现途径
浅谈如何构建开放而有序的高中语文课程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
搭建修炼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和素养
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