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方格写作法”教学初探

2020-10-30 19:56周丽萍

周丽萍

摘要:英语“四方格写作法”教学,将写作过程划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三个环节。写作前,提出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写作中,引导学生确定四方格关键词,基于四方格剖析范文,借助四方格合作成文;写作后,引导学生展示并评价作品,及时回顾学习过程。

关键词:四方格写作法 写作教学 驱动性问题 建构图式

“四方格写作法”又称“四方形写作法”,由美国人Judith S. Gould和Evan J. Gould于1999年提出,并撰写了系列相关书籍。这种写作法借助一个简单的四方框架图来引导写作者从文章的标题或主题开始,以“1个主题,3个理由(或步骤、证据),1个结论”搭起每一框的“骨架”,接着逐步罗列要点、充实细节,从而丰满“血肉”,形成文章。与其他写作法类似,“四方格写作法”的运用也可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三个环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四方格写作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笔者以无锡市优质课展示中某位教师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ask板块Colours and moods为例,呈现“四方格写作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写作前环节:提出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对问题的探究。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契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

本课的中心任务是广告写作,写作素材是一篇有關颜色与情绪的范文和两则用于写作训练的广告图片。为此,教师向学生展示若干广告图片,提出驱动性问题:“颜色的世界充满神秘,我校广告设计俱乐部推出‘优秀广告的颜色解码活动,你能否从颜色与心情的关系出发,为优秀广告配上合适的解说词?”

这里,如果教师直接设问“本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广告写作”,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基于情境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产生了足够的代入感,从而兴趣陡增;同时,这个问题和校园生活紧密相连,容易开启学生的思维。

二、写作中环节:借助四方格成文

(一)感知主题:确定四方格关键词

首先,教师呈现以颜色为主题的自创五行诗:

Red

Heat, strength

Active, confident, cheerful

The colour of China

Power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此五行诗的特征,发现每行的词数分别为1、2、3、4、1,每行的功能分别为标题(title)、象征意义(symbol)、对应情绪(mood)、作者观点(opinion)、结论升华(conclusion)。

以五行诗的分析为写作教学的第一步,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其一,五行诗的内容呈现了颜色和情绪的关联,和本课的主题呼应;其二,五行诗第二至第五行的功能可作为本次写作的关键词,从而确定图1所示的四方格写作的关键词,为运用“四方格写作法”做了铺垫。

(二)建构图式:基于四方格剖析范文

图式建构属于知识与能力建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激活所学知识或已有经验,探索已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

1.结构图式。

结构图式是指文章的语篇形式和层次结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结构图式的过程,就是帮助其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脉络框架的过程。

本课中,教师围绕四方格中的关键词(symbols、moods、opinions、conclusion),根据教材范文内容,设计如下问题:

(1)How does Millie describe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olours and the models moods?

(2)What are her opinions?

(3)How does Millie support her opinions?

(4)What is the conclusion?

学生基于四方格中的关键词剖析范文,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将文本内容四方格化(见图2),建构结构图式,形成可视化思维。这样,学生对范文的语篇结构就了然于胸,为即将进行的广告写作搭建了框架。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与所写主题相关的材料和内容,也就是背景知识。

图2所示四方格中的①②两格内容分别是颜色的象征意义、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这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思维束缚,在事实理据的支撑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以红色为例,通过场景呈现,让学生感知:在中国,每逢佳节、喜事,常用红灯笼、红对联、红鞭炮等红色事物烘托喜庆和吉祥的氛围;而在西方,红色常寓意残酷、危险、血腥等,如斗牛士斗牛时,用红布来引起观众的兴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基于已有经验,根据自身文化积累,从颜色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视角出发,进行多角度思考,赋予颜色多元文化意味,完善了内容图式,丰富了写作素材。

3.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作者对作为写作材料的词句的把握程度。

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重点词和复合句的运用。其一,在第②方格颜色与情绪关系的表述中,要运用表示猜测性的词语避免表述的主观化、绝对化。教师通过和学生罗列含有猜测性词语的范文原句,引导他们体会副词和情态动词maybe, just, may的作用,即英美人遵循的表达原则是用严谨的推理和事实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强调以理(据)服人,所以常用猜测性词语来表达个人推断。其二,在第③方格表明作者观点时,要借助连词体现逻辑性。教师让学生找出范文中连词and, that, because等所在的句子,通过对比有无连词的不同表达,体会连词能使文章内容连贯顺畅,在表明观点时能使逻辑严密、理据充分。其三,在第④方格得出文章结论时,要注重变换句式增强表达效果。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范文中的复合句,引导其揣摩此类句子在作文中的表意功能:一方面,千篇一律的简单句会使文章枯燥乏味,变化的句式能让文章生动可读;另一方面,从实际写作需要出发,常用“I think/I hope”开头的复合句在文末总结,点明主旨。

写作就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建构新的图式,达到成功输出特定文本的目的。教师从结构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入手,围绕四方格激活学生已有的与作文题材相关的经验图式,使已知和未知发生勾连,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图式。

(三)完成作品:借助四方格合作成文

完成图式建构后,教师要求学生组成4人小组,运用四方格图示,合作完成作品。基于范文剖析,学生小组根据教材中的广告图片,首先列出四方格提纲(图3即一个学生小组制作的四方格写作提纲)。然后,各小组成员借助四方格提纲,各自完成关键词指引下的某一段内容的写作。最后,学生小组将四段内容整合成一篇习作。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独立成文。运用“四方格写作法”的写作教学,学生首先能在小组合作中获得“安全感”。小组成员从用四方格列提纲着手,围绕写作主题贡献智慧,合作成文。由于最终要进行成果展示,在写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竭尽全力,自觉自愿地打磨,力求呈现较完美的作品。

三、写作后环节:展示、评价与回顾

(一)展示作品

展示作品是学生分享成果、获得反馈、建立自信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4人小组一起上台,首先向大家展示并阐释本组的四方格提纲;然后,呈现本组作文,每人朗读自己所写的段落,同时陈述作文的词句运用特色以及各段落和四方格提纲的对应关系。台下倾听的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某小组根据图3写作提纲完成的作品如下:

The girl in the advertisement is wearing a green Tshirt, a yellow skirt, a white hat and a pair of blue shoes. She is holding a bottle of juice near the beach in the sun. Green represents energy and nature. Yellow represents warmth and wisdom. The girl is also wearing a white hat. White represents calm and peace.

The colours in the advertisement are perfect. Green can make her feel energetic. She chooses yellow to make herself more confident and that is why she is wearing yellow. Perhaps the colours of the girls hat can make people feel calm and happy. The girls blue shoes show that she is relaxed.

The colours in the advertisement have influenced me a lot, because the colors can remind me of the happy summer days. It seems that you will be in a good mood with that juice.

So I think the colours make the girl look cheerful, and the cheerful girl makes a good juice advertisement.Good colours create a good advertisement.

作品闡述了颜色和心情的关系,回应了课始的驱动性问题。这一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也获得了团队的归属感。

学生在好奇心、好胜心、获得感和成就感的驱使下不断用英语交流、质疑、辩论,积极运用新学语言知识,也为下一步的评价奠定基础。

(二)多元评价

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为了使学生在评价中有据可依,教师设计了评价表(见表1),请学生从content(内容)、structure(结构)、language(语言)和expression(表达)四个方面进行自评。

从评价表的细目分类来看,前三个评价项目为内容、结构和语言,呼应了写作中的三大图式,学生可以在自我提问中反思自身这三大图式的建构程度和实际运用情况。第四个评价项目为个人观点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体现思想性和理据性,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落到实处。

在自评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展开互评,参照评价表组间交换作品评析。互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找出对方作文中值得肯定和赞赏的部分,如用词精准、结构清晰等,并做五角星标记;第二层次,找出作文中不完美之处,如遣词造句不恰当、结构不清晰等,并做问号标记;第三层次,提供内容、结构和语言方面具体的修改建议。

写作后的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学习能力。一方面,借助评价表自我反思作品,学生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他人的反馈建议,学生也能意识到作品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写作实践提供经验积累。

(三)课堂回顾

进入课堂回顾环节,教师在总结中提炼“四方格写作法”的要点,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评和互评,课后进一步打磨习作,并将修改后的小组作品张贴在教室内。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布置拓展性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上学习的“四方格写作法”,完成新的作品:观察生活,根据颜色的意义以及颜色和心情的关系,设计一则广告图片,在“四方格写作法”的指导下独立撰写相应的广告文案。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将静态的书本知识延伸到动态的生活实际中,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创新的平台。

“四方格写作法”教学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体现了“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这一合作探究、开放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解决了传统写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拓展了语言实践的宽度和深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参照蓝思指数的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研究”(编号:2019JK13L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闰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胡佳怡.从“问题”到“产品”:项目式学习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课程,2019(9).

[3] 黄小燕,姚晶晶.例谈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8(2).

[4] 卢国华.美国PBL英语教学的体验与启发[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5).

[5] 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6] 王蔷.大咖来了之王蔷篇[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5).

[7] 张冠文.四方格写作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4).

[8] 林辉.四方形写作法的教学实践与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