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阳老街

2020-11-02 13:20邢世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8期
关键词:朱氏永康金华

邢世樟

坡阳老街,位于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岭五村,南依330国道,东临长深高速,紧靠长深高速岭下收费站出口。清光绪二十年《浙江全省與图并水陆同道里》记载,岭下为金华通往永康唯一通道,称金永古驿道。距离永康35公里,武义为20公里,离金华城仅有10公里。就地理位置,坡阳老街处在浙中金衢盆地东南边缘,从岭下(镇)向东即为山地丘陵阻隔而成为金华至永康的交通咽喉。向西向北为开阔地,可通往浙江中部北部地区;向东向南则进入浙南山区,因此,坡阳老街自然也就成了南来北往的商客、行人憩息住宿的好去处。自古是一条上通丽水、台州、温州,下达金华、衢州、严州的陆上交通要道。

岭五村口,以马头墙、小青瓦造型的徽派建筑特色的牌坊,“浙中第一古街”六个大字,醒眼辉目。石柱上刻有“追远亭幽接千年,坡阳街达通六府”“商是流通路,市是聚盆盆“的两副对联,其中寓意已将岭下镇和坡阳老街万象包罗其中。小小建筑物看上去无论是造型,还是空间结构和空间利用上,构思精巧别致,自然得体,融丰富灵活、富丽堂皇于一身,让人还没有进入老街,就己经把你推进了饱经岁月沧桑浸溺了的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化之中。

坡阳老街全长400余米。古人为了能够保证两匹馬在街中相向而行,街道有一丈余宽,也符合古驿道必需的交通要求。路面则以青石板鹅卵石铺设,地面表现挺平整,其实,则中高两边稍低,全靠眼力真的看不出。遇雨积水自然向两边墙根而流,通过沟眼石进入地下水道。这种精巧排水设施,起到了有效保护建筑的作用。

岭下镇老说,村口的朱氏祠堂和阳埠塘,都是岭下人的生命之源,精神寄托所在。朱氏祠堂原为前后三进五开间。首进是戏台,其藻井色彩斑澜,绘刻精美,雕梁画栋;第二进为中厅;后进才是祖先灵位之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朱氏祠堂,岭下人将进行恢复性建造集住宿、餐饮、会议、民俗活动于一体的集镇古貌建筑。

而阳埠塘,又是岭下人丁兴旺经济繁荣的风水口。阳埠塘形状极像古制金元宝,故亦称元宝塘。占地20多亩,三面环山,风光优美。即使大旱特旱年份,元宝塘依然水源充足,常年清澈如镜。近年新建的“迎客亭”与元宝塘南面的凤凰山(俗称亭山)上的“追远亭”遥相呼应。“追远亭”之名,取之《论语》中的“慎终思远”之意。始建于1915年,建筑为三层六面体,六角攒尖顶,内柱六根,檐柱六根,为岭下镇朱氏最远十代祖先所建。

走进老街,街道两旁是明清时期或民国建造的商铺,二层木结构楼屋,前店后宅,建筑形制大同小异,且不是很高。一楼大多安装可拆卸的木板门,屋檐下的睡花栏杆和牛腿,精致雕刻,有极为简单的单木斗拱支撑。大街上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黛瓦,且以坡阳老街为轴对称建造,大街主格局自然延伸。两旁店家之后的一户户宅院,挤挤挨挨,青灰矮楼院落,曲径小巷,韵味独具。

岭下人十分好客,“豆腐宴”是餐桌上招待客人的一道特色菜,当地妇女几乎人人露上一手。一块小小的豆腐在她们手里,马上变得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古时流传的“豆腐宴”渐成岭下镇别具风味的美食风俗。

沉淀了千百年历史文化的坡阳老街,融入到了建设美丽新农村、创建精品村的现代版,着眼寒木春华之思维,体现霞明玉映之韵味,旨在冰壶秋月之创意。风物馆内,琳琅满目的美食、美风、美景三大岭下自然和文化资源展示,大饱眼福之余,浑然把人拉回早年那个古朴、温馨的年代。花轿、水车、老式爆米花机、竹篮、木桶、蓑衣、草鞋以及陶瓷品等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应有尽有。在二楼仍然保留着青砖楼板,岭下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文化的原始风貌。

老街上的百年老店、百年老字号、特色风味风情店铺,引人注目,有口皆碑。自发组织的民乐队活动场所,还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猜你喜欢
朱氏永康金华
张金华
王祥卧冰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岁朝清供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永康日報
陈金华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