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020-11-03 07:45付江月
物流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耦合度物流业贵州省

罗 艺,张 盛,付江月

(1.贵州商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2.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物流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物流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提前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所设定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将长期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的实现,不仅能满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消费群体所产生的生活性服务需求,还能满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能有效促进市场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同时,物流业高强度的就业吸纳能力能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此外,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降低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类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城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能产生大量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需求,极大地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其次,随着新型城镇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际、城内、城乡交通路网将进一步完善,积极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闲置用地将会重新规划,这为物流企业用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加大教育、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发展或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1-3],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的关联关系[4]、互动关系[5-7]、协调关系[8-10],以及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与第三因素(如产业结构[6]、农村居民增收[11])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灰色关联法、耦合协调模型、向量自相关模型等。研究的数据样本主要以全国或者中东部物流发达省份的统计数据为主,少有研究是关于欠发达省份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的。贵州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大多数省份都较为落后,而关于两者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的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贵州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状况,提出今后两者协调发展的建议。

2 贵州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测度

2.1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前文对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分析,同时考虑指标的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得性等原则,构建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投入、物流规模三个方面选取9 个指标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五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见表2。

表1 物流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家数据”数据库、“贵州省宏观经济数据库”、2004-2018 年《贵州省统计年鉴》以及贵州省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物流业的部分数据,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从业人数、物流增加值用交通、仓储及邮电业的数据代替。

2.3 测度方法

2.3.1 确定功效函数。定义(k=1,2;j=1,2,...,mk)为第k系统中第j项指标;其中,k=1 表示物流系统,k=2 表示新型城镇化系统;当k=1 时,mk=9,j=1 对应表1 中的第一个二级指标,即公路运输里程,其他指标对应编号以此类推;当k=2 时,mk=13,j=1 对应表2中的第一个二级指标,即城镇人口比重,其他指标对应编号以此类推。(i=1,2,...,n)为Xjk的第i个样本原始值;n表示样本数量,n=15;其中i=1 表示2004 年的样本数据,其他年份数据对应样本编号,以此类推。

2.3.2 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物流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熵权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指标数据的信息熵,即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赋予指标权重。简单来说,指标数据变异程度越大,该指标熵值越小,在综合评价中该指标越能发挥大的作用,也就应赋予更大的权重;反之亦然。计算步骤如下:

第二步计算指标权重。定义wkj(k=1,2;j=1,2,...,mk)为第k 系统第j 个指标的权重,则有:

2.4 结果分析

采用式(1)-(4)计算出贵州省2004-2018年历年的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8年贵州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

由图1可以看出,2004年贵州省物流业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指数非常低,分别为0.021 与0.025。但是,到2018年物流业综合指数上升至0.19,相比于2004 年提升了8 倍;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上升至0.40,提升了15倍;两者在15年间都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且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物流业发展速度。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贵州物流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贵州省大力夯实交通路网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贵州新型城镇化依托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在2012 年后就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虽然二者的增速较快,贵州省物流业目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3 贵州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研究

3.1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该概念最早在物理学里提出,后被众多学者应用到经济社会中各子系统关系的研究。本文参考陆欢等(2018)[12]采用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贵州物流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相互影响程度及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式(5)中的Ci表示第i 个样本年贵州物流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表征的是两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其值越大表示系统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式(6)中,Ti为耦合协调指数;λ1和λ2为待定系数,表示的是两个子系统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目前物流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同等重要,本文取λ1=λ2=0.5。式(7)中Di为第i 个样本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反映的是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

本文参考梁雯等(2018)[9]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将耦合度划分为4个等级:Ci∈[ 0 ,0.3) 为低水平耦合阶段,Ci∈[ 0 .3,0.5)为拮抗耦合阶段,Ci∈[ 0 .5,0.8 )为磨合耦合阶段,Ci∈[0 .8,1] 为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划分为10 个等级:Di∈[ 0 ,0.1) 为极度失调,Di∈[ 0 .1,0.2 )为严重失调,Di∈[ 0 .2,0.3) 为中度失调,Di∈[ 0 .3,0.4 )为轻度失调,Di∈[ 0 .4,0.5 )为濒临失调,Di∈[ 0 .5,0.6 )为勉强协调,Di∈[ 0 .6,0.7 )为初级协调,Di∈[ 0 .7,0.8)为中级协调,Di∈[ 0 .8,0.9 )为良好协调,Di∈[0 .9,1]为优质协调。

3.2 结果分析

采用式(5)-(7)可计算出贵州省2004-2018年历年的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a)可以看出,2004-2018 年间,贵州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都在0.9以上,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这表示两者发展的相关性非常高。由图2(b)可以看出,贵州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介于0.15-0.52之间,15年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具体来看,从2014-2015 年的严重失调,逐步提升到2006-2010 的中度失调、2011-2013 的轻度失调、2014-2016年的濒临失调,到2017年后进入了勉强协调状态。

图2 2004-2018年贵州省物流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结合图1和图2可以发现,贵州省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直到2017 年才进入勉强协调状态,之前一直处于失调状态,物流发展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贵州虽然一直致力于物流发展,不断加强交通路网、物流园区、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但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着物流规模,制约着贵州物流的发展,导致物流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力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贵州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构建的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两者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1)2004-2018 年贵州物流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2年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速增长;(2)贵州物流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一直保持高度耦合的关系,但是直到2017 年二者的发展才进入勉强协调状况,在此之前一直处于失调状态;(3)贵州物流的发展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着二者的协调发展。

为促进贵州物流和新型城镇化更加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辐射力强、关联性广,但其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滞后效应,即物流行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继续完善物流节点、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需着力于扩大物流规模、提升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技术,以促进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2)在深入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物流发展纳入各地的建设规划中,依托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实现市场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提升贵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耦合度物流业贵州省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