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2020-11-03 14:26周丹郭义周国平周智梁岳颖金军高旸张赛涂悦程世翔丁晶陈泽林郭永明潘兴芳王秀云马岩璠任秀君姚凯徐放明徐汤苹徐枝芳余楠楠高靓卢轩赵雪蒋丽元张洁张静莎屈超超陈宇岑姜小秋赵烨刘宝虎李博杨家玥
世界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昏迷预防

周丹 郭义 周国平 周智梁 岳颖 金军 高旸 张赛 涂悦 程世翔 丁晶 陈泽林 郭永明 潘兴芳 王秀云 马岩璠 任秀君 姚凯 徐放明 徐汤苹 徐枝芳 余楠楠 高靓 卢轩 赵雪 蒋丽元 张洁 张静莎 屈超超 陈宇岑 姜小秋 赵烨 刘宝虎 李博 杨家玥

摘要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关键词 井穴;诊断和治疗;昏迷;启智;预防

Abstract Jing-well points are located at the end of limbs.Observing or detecting changes of jing-well points may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Jing-well points can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especially bloodletting at Jing-well points,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first aid measur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odern clinics also use this therapy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oma caused by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poisoning and trauma,and explained its related mechanism of action from multiple angle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Jing-well points is also extended to other fields,such as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ing Jing-well points,which come from Research Center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Science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ing Jing-well points were concluded,the theory of stimulating Jing-well points can regulate blood circulation of brain,improve intelligence,and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vegetative nerve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Jing-well poi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ma; Improve intelligence; Disease prevention

中圖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1.025

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是经脉之气的起始部位,也是十二经脉循环流注中互为表里的阴阳经交会的部位。《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井穴的论述,其后经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并有诸多发挥。日本、韩国等国家应用也较多,特别是日本,很早就成立了井穴刺络研究会,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上百种疾病的治疗,称井穴刺络学为“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井穴的研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从文献、临床、实验等角度开展了工作,评价了其急救(中风、煤气中毒、颅脑创伤)效应,明确了其应用规律,诠释了其科学机制,升华了其理论内涵,推动了其广泛应用。有关研究成果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1],并将手十二井穴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手十二井穴的诊疗体系。提出了“井穴刺络,通调脑络”“井穴刺激、启智健脑”“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研究课题获得多项基金的资助,有关研究成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武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现结合国内外研究综合介绍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1 诊断疾病

1.1 古代文献对井穴诊断的论述 古代利用井穴诊断疾病主要为观察井穴和爪甲局部感官、形态与色泽等的变化。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记载膀胱病可于井穴至阴处出现热感,“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灵枢·本脏》篇里提到望爪甲辨胆腑功能的异常“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提示井穴和爪甲部位的变化可反应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后世诸多医家也都论及望爪甲诊病,如晋代王叔和《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篇中所载“病患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以及清代汪宏《望诊遵经·爪甲望法提纲》篇载“爪者肝之华,故以爪候胆也。然候胆者言其常,而诊病者论其变也”。

1.2 井穴诊断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多观察手指尖端所呈现出来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的变化。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医家赤羽幸兵卫[2]利用点燃的线香在井穴上进行热感测定,依据患者对热感度的敏捷或迟钝反应,来判断患者左右两侧井穴的反应是否一致。正常人左右侧的知热感度是平衡的,疾病状态下出现失衡的现象,依据失衡的具体表现进行经络辨证诊断,而治愈后这种失衡现象消失[2-3],这种诊断方法被称为“知热感度测定法”,又称为“赤羽氏测定”,该法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风靡日本,并影响到欧美诸国,后经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介绍进入中国,在国内也掀起了研究的热潮,是早期经络现代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利用该方法,研究者们进行了健康人群、体质偏颇人群和疾病人群井穴知热感度的测定,获取了健康人群每个井穴知热感度的正常值[4];发现体质偏颇人群井穴的知热感度出现失衡,如气虚质人的敏感度明显低于平和质人[5];明确了肺心病、胃痛、肺癌、支气管哮喘、肾切除术后等[6-9]疾病状态下井穴知热感度失衡的特征和规律,其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经脉上。

在知热感度测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井穴电阻、温度、血流灌注量等的测定,明确了其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征[10,14],也发现在疾病状态下会出现左右侧失衡的现象。例如脑瘤患者[11],井穴电阻的失衡出现在小肠经、三焦经、肝经、胆经、胃经,这些都是与头部密切相关的经脉和脑瘤发病病机所涉及脏腑对应的经脉;病毒性肝炎患者[12],肝经井穴双侧大敦的导电量明显失衡;冠心病患者[13],十二经井穴的温度都出现明显的失衡。本团队[14]也开展了井穴电阻、温度和血流的测定。发现健康人十二经脉各经井穴的电阻比值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测量值范围为1.15~0.77,而更年期患者胃、小肠、肝胆4条经脉的测量值上限均比正常高出0.4以上,胃、肾、肝、胆四条经脉的测量值下限均比正常小于0.4以上。还发现不同体质人群[15]井穴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存在差异;平和质人群左、右手体表温度无差异,阴虚质、阳虚质人群左、右手体表温度失衡,右手体表温度高于左手;阴虚质人群手部体表温度高于阳虚质人群,阳虚质人群手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强于阴虚质人群。这些研究都提示根据相应经脉左右两侧井穴温度、血流和电阻等特征的失衡改变,可以判定相应脏腑功能的状态,从而协助诊断疾病。

1.3 井穴诊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由于体质偏颇和疾病状态下井穴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现代临床可利用井穴这一特性进行辅助诊断。但传统的测量井穴局部知热感度、温度、电阻和血流来辅助诊断的过程较为繁杂,不适合现代临床对诊断要求简便、迅速和高效的需求。因此,井穴诊断研究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需要紧密与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智能化、多模态、穿戴式的概念引入其中。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对人体不同体质和疾病状态下井穴的各种生物物理学特征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建立预测模型,开发便捷的井穴诊断应用系统[16]。然后将电阻、温度和血流等多模态特征的测定模块集成到一起,研制出微型化高精度的测定探头和数据传输系统;并将此套系统嵌入手套和袜子式的穿戴设备中[17-18]。将来,受试者只需穿戴专用的手套和袜子,连接手机运用程序,打开测试按钮,就可看到自己每个井穴的每个模态的测量值,以及根据测量值运算出来的健康状态评估建议[19]。

2 治疗疾病

2.1 井穴刺络,通调脑络

2.1.1 井穴刺络,通调脑络的理论基础 通过系统的梳理古代文献,我们发现在《黄帝内经》时期十二井穴即开始用于急救昏迷,其刺激方式是刺络放血。如《素问·缪刺论》中所载:“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內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到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该疗法已大量运用于临床,如《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及大敦主之”。《备急千金要方》记载针刺厉兑、大敦治疗尸厥昏迷[20]。到了明清时期,井穴刺络放血运用更加广泛,且逐步简化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的范围也扩大为一切急性昏迷,如《针灸大成》中明确指出“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不省人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乃起死回生妙诀”。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手十二井穴所在的手指末端是动静脉吻合交汇处,有着丰富的血管和密集的神经感受装置,感觉十分灵敏。根据潘菲尔德与拉斯穆森绘制的大脑皮质初级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功能定位图可见手在大脑皮质体感区占有很大的面积,手与大脑皮质的联系非常紧密,刺激手部,尤其是指尖部(手十二井穴),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相对于刺激其他部位的影响更大[21]。

2.1.2 井穴刺络在急救领域中的应用

2.1.2.1 急救内科疾病所致昏迷——中风昏迷 中风是临床最常见的导致昏迷的内科疾病。本团队历经十余年,先后进行了3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2-25],分别纳入中风昏迷患者52例、175例和362例,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发病3 d以内、损伤面积小、具有中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促醒效果好,优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对部分患者其促醒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更为突出,具有一定的后效应。这个研究结果得到了后续其他研究单位的证实,如沈彤等[26]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高压氧疗法治疗中风重度昏迷3 d以内的患者,持续治疗30 d以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显著高于西医常规对照组。廖培松等[27]治疗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昏迷患者,运用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发现联合观察组对GCS评分等症状改善效果更好,井穴刺络放血是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促醒作用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在手十二井穴急救中风昏迷有效的基础上,本团队进一步研究了该疗法的各个影响因素,明确了其急救中风昏迷的作用规律。比较放血与不放血、刺激手十二井穴与其他腧穴、感受疼痛刺激与不感受疼痛刺激,发现放血、手十二井穴和疼痛刺激是发挥急救中风昏迷的必要条件,三者任何一个缺失,均可影响疗效[28-30]。此外,还发现上肢躯体神经、血管壁交感神经是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中风后脑血流的重要传入途径,切断上述神经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脑血流效果下降;其效应主要受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的调控,其中α受体和M受体发挥了重要作用[31]。在临床实际运用时,手十二井穴可以简化为手六井穴放血,即单侧和双侧井穴放血疗效相似,均可对缺血后的脑血流供应表现出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以缺血侧的井穴放血效果为优[30]。另外,单侧手六井穴刺络放血还可进一步简化为手三阳经井穴放血,但手三阴经井穴放血基本无效,对REG波幅仅有短时微弱升高效应,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阳经上头,阴经不上头”理论的正确性[31]。

对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昏迷的机制,我们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该疗法可以双向调节中风患者、脑血肿和高血压模型家兔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管舒缩和血流量[32-34]。并且可以保护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改善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含水量、脑系数值,其作用在48和72 h内最为明显[35-39]。还可以良性调节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中的K+、Na+浓度变化[40],阻止胞外Ca2+向胞内迁移,阻止胞内Ca2+的聚集,降低脑缺血引起的钙调素活性含量升高,从而保护脑细胞[41-43];并可迅速降低缺血区胞外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从而调节胞外EAA浓度,对缺血诱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有一定的抑制功效[44];还能降低脑缺血区组织的NO2-浓度,从而减轻NO神经毒性[45];可抑制缺血区PaO2的降低,延缓脑组织低氧状态的发展[46]。此外,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还可以促进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区c-fos蛋白和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缺血区脑组织的抗应激能力[47-48];以及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巢素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从而保护神经元,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修复[49]。

2.1.2.2 急救中毒所致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昏迷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我国北方冬季的常见病,该疾病容易导致患者迅速出现昏迷,死亡率高。该疾病的病因病机是吸入的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造成大脑和全身其他脏器组织的缺氧。现代医学对于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为高压氧吸入,但缺少急救的措施。在前期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具有耐缺氧的作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存时间[50]。因此,将该疗法用于CO中毒昏迷的急救,观察了40例CO中毒昏迷的患者,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治疗后即刻、30 min、50 min至1 h和3.5~4 h 4个时间点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联合观察组在治疗后即刻的GCS评分差值也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51]。在CO中毒模型小鼠和大鼠上,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也可以显著缩短昏迷时间,提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CO中毒昏迷有良好的促醒作用[52-53]。

进一步研究该疗法对CO中毒昏迷的作用机制,发现刺络放血治疗的大鼠在中毒后1 h和4 h静脉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以促进COHb的解离,从而改善组织缺氧的情况;而脑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增强了大脑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脑组织中过氧化物代谢产物的形成,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52]。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还可以降低CO中毒小鼠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缺氧小鼠的能量消耗,提高脑组织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提升脑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减轻细胞呼吸障碍[54]。此外,针刺手三阳经的井穴,可以提高缺氧小鼠大脑皮质和心肌的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而减轻大脑缺氧时大脑与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55-57]。

2.1.2.3 急救外傷所致昏迷——重型颅脑创伤昏迷 颅脑创伤(TBI)是临床常见的外伤,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创伤后昏迷和脑水肿,以及继发加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尤其是重型颅脑创伤(sTBI),在现代医学各种先进治疗手段的干预下,仍然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也缺乏第一时间简便可用的急救措施。本团队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用于sTBI昏迷患者的急救,第一阶段纳入了56例患者[58],发现该疗法联合西医亚低温常规治疗在创伤后7 d内有改善患者意识状态的作用趋势,后续阶段的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而在sTBI模型大鼠上,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以明显缩短昏迷时间,具有促醒的作用[59-60]。

在动物模型上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亚低温可以减轻创伤后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脑水肿及血肿的吸收,以伤后48 h作用最显著[60-62];还可改善创伤性后脑微循环障碍,提高微循环灌注量,减轻继发性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3]。进一步研究该疗法减轻创伤后脑水肿的机制,发现,井穴刺络放血可以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相关通路,减少脑组织水肿[64],还可以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减轻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65]。此外,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以促进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等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的增加,促进端粒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TERT、TRF1)以及端粒DNA(TEL)拷贝数的增加,从而减轻因线粒体功能障碍而通过端粒-线粒体途径造成的细胞凋亡[66-67]。

2.1.3 井穴刺络在急救领域中的意义和前景 急救即紧急救治,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疾病发生时,施救者或医护人员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质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初步的救援和护理。我国的急救医学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救护车急救和院内急救方面已显示出较高的水平;但院前急救却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的不足[68]。而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院内急救治疗的前站,并且通常是危、急、重症医疗活动开始的首要环节,对于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9]。在一项院前急救的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优质院前急救患者致残率显著低于普通院前急救患者,提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可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率和致残率[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院前急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加大。但目前我国在院前急救方面,却还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统一的操作规范[71]。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院前急救事业发展不平衡,在急救车的硬件设备、人员急救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地区差别明显[72]。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我国的国情,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必须中西医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道路。一方面,在现有急救手段的基础上,大力挖掘中医学中的急救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充分调动人们群众的积极性,大力配合院前急救工作。

据统计,我国院前急救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车祸、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中毒和发热等,其中约56%患者以昏迷为呼救的主要原因[73]。井穴刺络放血疗法作为中医学中急救昏迷最常用的方法,紧急情况下,可不拘泥于特定针具,只要是尖锐可刺破皮肤的物体均可用来刺络,满足“急”所强调的速度和时间;该疗法作用范围广泛,可救治一切原因所致的昏迷,符合“救”所强调的有效的医疗干预;且该疗法操作简便,只需对急救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进行简单的培训既可完全掌握。因此,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在院前急救领域将大有可为,与现代医学院前急救相結合,能开辟出一条中西合璧的院前急救发展道路,弥补我国院前急救水平的不足。

2.2 井穴刺络,清热解毒

2.2.1 古代文献对井穴刺络,清热解毒的记载

刺络放血可泻除热毒之邪,是传统医学中治疗热毒郁结诸证的常用外治法。井穴是各经脉经气起始之处,临床常在井穴处刺络放血,治疗相应经脉循行经过之处和所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之热证。如《灵枢·热病》篇载“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类经》中载“热病七八日,邪必深至阴分,故脉口之脉当动疾如喘而弦,宜急刺手太阴肺经,则汗自出而邪可散矣。然刺此者宜浅。手大指间,即少商穴也”。以及《针灸大成·刺热论》篇载“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亦井荥也)”。

井穴刺络放血泻热后可立刻见效,如《景岳全书》中载治喉痹案例“火证喉痹……又古法用三棱针刺少商穴出血,云治喉痹立愈”。《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载治乳蛾案例“穴在手大指内侧(少商),去爪甲后如韭叶,男左女右取之,刺入三份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出血,即愈”。《丹台玉案》中载治缠喉风案例“缠喉风水不能通,一刺即愈刺少商穴”。在针灸临床经验总结的一些歌诀中,也常见到对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热证的记录,如《十四经穴主治歌》云“少商惟针双娥痹,血出吼开功最奇”。《肘后歌》云“热血流入心肺府,须要金针刺少商”。《百证赋》云“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

2.2.2 井穴刺络干预热毒郁结的现代临床运用

在现代临床,对于咽喉肿痛、急性乳蛾、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痤疮、牙龈肿痛、麦粒肿、外感发热和高热惊厥等热性病症,井穴刺络放血仍是主要的干预措施,往往起效迅速,立竿见影,疗效好。我们查阅到大量的相关临床文献,如孙桂平[74]独取少商穴刺络放血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放血1次/d,46例患者均3 d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中34例患者仅放血1次就治愈。赵艳香[75]采用少商点刺放血治疗肺热鼻衄,仅刺血2次后,患者鼻衄已止,随访半年未复发。牛舜宝[76]在厉兑穴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1例患者中大多数1次即愈,少数患者连刺2次痊愈。孙永生[77]在中冲穴刺血,治疗160例麦粒肿患者,所有患者也均在1~3次治疗后痊愈。

在使用井穴刺络治疗急性热病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还探讨了井穴刺络的效应影响因素,以及井穴刺络与西医疗法之间的差异。涂敏[78]在运用少商放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的过程中,观察了针刺不同刺激量放血对镇痛疗效的差异,发现直径较粗的6号针头放血镇痛的效果要显著优于较细的3号针头,提示刺激量越大对急性咽喉肿痛的治疗效果越好。曹树琦[79]采用少商、商阳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了出血量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出血量多的组别退热见效更快,疗效更好,这与中医所论述的“热随血泄”相符合。钟志鸾[80]比较了少泽穴为主刺络放血结合局部按摩与单纯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差异,发现联合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血常规指标和血清学IL-6、TNF-α及IFN-γ等细胞因子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局部按摩组。王辉[81]比较单纯少商穴刺络放血与西医解热镇痛抗炎药治疗成人喉痹的效果差异,2组均治疗5 d,结果少商刺络放血效果显著优于西医观察组。王云娜[82]采用中冲点刺放血结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现在缩短退热时间、疱疹、咽痛消退时间和改善咽痛、烦躁等症状方面,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

此外,井穴刺络治疗热性病症的运用还延伸到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病症,此时期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非常谨慎,由于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检测需时较长,临床多为医师经验性用药,而该病治疗不及时容易对胎儿不利,甚至有流产和早产的风险。梁淑东[83]采用少商穴刺络放血配合药物治疗该病,发现观察组控制咳嗽、多痰、咽痛、鼻塞、发热等临床症状较单纯药物组明显要快,血象改善和C-反应蛋白改善显著,联合观察组的用药时间缩短,且无不良反应,说明井穴刺络放血对妊娠妇女这类特殊人群也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2.3 井穴刺激、启智健脑

2.3.1 刺激井穴可改善智能障碍 大脑在遭受缺血缺氧损伤后,可进一步引起获得性智能损害,表现为认知、记忆、语言、视觉功能障碍、情感或人格等方面的改变[84],中医称之为痴呆。这种血管性的智能障碍常见于成人的血管性痴呆(VD)和小儿的智力迟钝(MR)。研究资料显示这种智能障碍具有可逆性,是可防治的[85]。刺激井穴可广泛调节大脑功能,在治疗智能障碍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李申林等[86]采用辨经刺井配合颞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的巴氏指数(B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观察组的各种评分改善程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周婷[87]采用电针刺激井穴涌泉和中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并与尼莫地平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均能明显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综合认知水平,但电针井穴治疗疗效更优。史洪润[88]采用点刺井穴放血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显示在MMSE和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罗冠君[89]采用井穴针刺配合教育训练治疗重度智力低下(MR)儿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和个人社交能力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2 刺激井穴改善大脑智能的机制研究 刺激井穴可改善脑血流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痴呆大鼠的顶叶和海马局部脑组织灌流量明显低下,电针中冲和涌泉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局部脑血流,恢复缺血脑组织的灌流水平[90]。一氧化氮(NO)是一种血管、神经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脑血流、促进或抑制递质释放等作用,参与神经元兴奋毒性及炎性反应性损害,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脑缺血缺氧损伤后,脑组织中NO含量显著增高,电针井穴可以降低VD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NO的含量,减轻相关神经毒性,从而改善VD大鼠的记忆障碍[91]。乙酰胆碱是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主要由乙酰胆碱酯酶合成,也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高康等[92]采用电针涌泉和中冲穴干预VD大鼠,发现电针井穴可通过降低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刺激井穴可促进自由基的清除,并影响海马区的超微结构和减少细胞凋亡。研究发现[91]VD大鼠脑组织和血清内SOD活性水平明显降低,并导致自由基参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代谢产物MDA的含量升高,电针井穴少商、少冲、中冲、涌泉后,可显著提高VD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效改善了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何峰等[93]的研究也证实电针井穴可使VD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从而防止机体内过氧化反应,减轻损伤。柳刚等[94]观察了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的细胞形态,发现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嵴突破坏,溶媒体增多,高尔基体、核糖体消失,电针井穴能有效改善细胞状态,保持细胞器结构完整,改善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柳氏[95]还发现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Bax阳性细胞分布密集,数量增加,观察组Ba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井穴治疗通过调节Bax基因表达,有效地保护了神经元,减轻了细胞凋亡,改善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

2.3.3 按摩手十二井穴保健大脑,预防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是一个慢性的疾病过程。临床对于该病症的应对思路是预防大于治疗。如何将刺激井穴干预智能障碍的治疗措施转化成预防措施,适用于普通百姓,這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前期手十二井穴急救昏迷研究的基础上,本团队[96]开展了该疗法的转化延伸研究,将井穴电针或刺络的重刺激变换成局部按摩的轻刺激,使其适合于普通百姓使用。按摩的具体操作术式经过多次的改进,并在全国多个养老院试用,最后形成一套包含拍指腹、搓甲根、弹指甲、按井穴和大鹏展翅5个动作的手十二井穴保健操;使其从治疗手段转变成预防措施,实现了“从医院到家庭,从治疗到预防”的拓展。

2.4 井穴刺激、调节平衡

《难经·六十八难》中论述五输穴主治特点时提出“井主心下满”。“心下满”是指胸脘痞闷、胁痛腹胀、郁郁不乐、多疑善虑、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呃逆、嗳气、结聚、月经不调等一系列证候[97]。《难经集注》里对其产生原因做了进一步解释“井法木以应肝,脾位在心下,今邪在肝,肝乘脾,故心下满,今治之于井,不令木乘土也,治于阳经井者不令金刑木”。阴经井穴五行属木,内应于肝,肝主疏泄,调理气机,故刺激井穴擅调由于精神抑郁、情志不舒而致的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结于胸腹的“心下满”之证。

在现代医学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时常见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心脑血管胃肠道神经功能失调的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和中医学里“心下满”的表现极为相似。日本医家浅见铁男[98-100]曾经提出井穴刺络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发现井穴刺络放血会产生以下反应:1)缓和因运动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骨骼肌收缩;2)通过抑制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来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3)通过抑制大脑中枢来抑制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不抑制脊髓中枢)。由此,他认为井穴刺络治疗荨麻疹、慢性变异性鼻炎、胃痉挛、脚气病、骨骼肌痛等病症,从神经系统来看,可能与抑制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的作用有关,刺激井穴可影响经脉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于是,他提出井穴刺络治病的本质是井穴刺络抑制交感神经冲动,产生新的冲动,通过脊髓背角传入脊髓中枢,或者传向下丘脑中枢,通过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等的突触向末梢的各器官发送抑制性刺激来治疗疾病,改善症状。

我们在对井穴的现代临床运用进行总结梳理时,发现井穴除了常用于神志病和热病,还可用于一些杂病,如抑郁症、失眠、产后乳汁缺乏、经期头痛、偏头痛、癔病性瘫痪、神经性耳聋、肢端麻木、荨麻疹、胃痉挛等。梁慧[101]将手十二井穴放血与西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其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使单纯使用井穴放血,也有较好的效果。段礼宁[102]针刺少商和隐白二穴为主治疗不寐,并与教科书中的传统针刺方法做比较,观察组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段氏认为少商与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自古就用于调精神神经异常的疾病,且此二穴位于肢体末端,神经末梢分布丰富,针刺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刺激大脑皮质,使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从而调节人体的精神神经功能。苏文武[103]采用电针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发现这种疗法不仅能增加患者的乳汁分泌量,还能促进乳汁中营养成分的生成,并能提高乳汁能量及密度;他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是电针少泽能对下丘脑-垂体轴产生良性的调节作用。倪慧采[104]用麦粒灸井穴的方式结合普通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由于听觉系统主要由植物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研究者分析其机制时认为对井穴的刺激可能反射性地提高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活性,从而提高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听觉的感受能力。

分析井穴所治的上述杂病,发现在病因上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刺激井穴能改善这些疾病,说明其作用途径可能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平衡相关。中医理解功能紊乱性疾病多从脏腑气血阴阳不平衡的角度来看。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四末乃脏腑阴阳之气交通会合、络脉布散之处,《灵枢·动输》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刺激井穴,可交通阴阳,调节脏腑经络之气,促使其恢复正常运行[105]。因此,井穴可以作为体表刺激点来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用于治疗种类更为丰富多样的病症。

3 总结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运用,以井穴为核心的诊疗体系已初见规模。因其特殊的位置和对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调节作用,井穴诊疗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研究者们当立足于中医经典著作对井穴的论述,在深入研习经典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临床进行创新发挥,拓展井穴的应用领域,将井穴诊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扬光大,使其真正成为指尖上的医学,为人类健康保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于文明.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3.

[2]赤羽幸兵卫,李元吉.知热感度测定经络变动的观察(第2报告)——关于指端以外的皮肤面热感异常特别是特殊经络的观察[J].江西中医药,1958,6(1):60-65.

[3]王文杰,杜艳军.知热感度测定法的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针灸,2016,36(6):641-644.

[4]朱文宏,薛程远,马文珠,等.知热感度测定法对十二井穴正常值的测定[J].针刺研究,1996,21(1):31-33.

[5]冼益民.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量法探讨气虚质人群的经络体质特性[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应用经络知热感测定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观察[J].新医药学杂志,1975,16(1):47-48.

[7]何广新,舒琪,赵荣来,等.经络失衡临床意义的实验观察[J].中国针灸,1985,5(6):22-24.

[8]金连顺.肺癌患者五脏六腑所属井穴知热感度差异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9]刘炳权,李丽霞.经络知热感测定取穴针灸治验[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41-42.

[10]路玫,张宝旬,赵丽娜,等.健康人十二井穴皮肤温度差异的比较[J].针刺研究,2011,36(2):132-136.

[11]李静,张凌志,曾哲淳.三七通舒膠囊伴针灸治疗脑梗死引起半身不遂患者的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9,14(10):1502-1505.

[12]龚启明.井穴电阻值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3):32-34.

[13]张菱,赵玉环,严智强.人体十二井穴温度对称规律的探讨[J].北京中医,1985,4(5):43-44.

[14]杨玥,周桂桐,汤德安.人体十二经脉井穴电阻比值与疾病相关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3-5.

[15]刘佩东.基于手部皮肤血流灌注量、体表温度的阴虚质、阳虚质人群特征客观化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15.

[16]崔骥,许家佗.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医诊疗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39(8):846-851.

[17]杨何.穿戴式脉诊仪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18]郭思嘉.智能化多探头中医脉诊仪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18.

[19]任国城.互联网在线中医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20]余楠楠,王振国,陈泽林,等.井穴放血法急救昏迷源流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965-968.

[21]赵雪,郭义.“矮人图”与针刺选穴相关性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28-30.

[22]丁晶,郭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患者意识状态影响的临床比较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0):673-676.

[23]郭义,王秀云,徐汤苹,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意识状态、心率等影响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3,20(2):35-37.

[24]Yi G,Xiuyun W,Tangping X,et al.Effect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twelve well-points of hand on consciousness and heart rate in patients with apoplexy[J].J Tradit Chin Med,2005,25(2):85-89.

[25]郭义,周智梁,周国平,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C].杭州: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503-508.

[26]沈彤,张景童,刘洋.高压氧联合井穴放血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4):36-39.

[27]廖培松,刘冠麟,刘磊磊.刺络放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19):208-209.

[28]周国平,徐汤萍,王哲天.疼痛刺激在“手十二井穴”放血对家兔脑血流图影响中的作用观察[J].针刺研究,1999,24(2):108-110.

[29]周国平,徐汤苹.手十二井穴与曲池放血对脑缺血家兔脑血流图影响的比较观察[J].针刺研究,1998,23(4):268-270.

[30]徐汤平,郭义,周智良,等.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影响脑血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4.

[31]郭义,周智良,周国平,等.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11-12.

[32]郭義,张艳军,王秀云,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6):21-23.

[33]郭义,丁晶,高旸,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急救促醒效应的临床评价及脑保护机制研究[J].中华针灸刺络疗法杂志,2011,7(2):67-72.

[34]李青,王欣,任焕忠,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血流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51.

[35]Gao L,Chen Z,Tian L,et al.Effects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distal ends of finger and toe on survival rate and brain edema in cerebral ischemic rats[J].J Tradit Chin Med,2012,32(3):471-476.

[36]Lu X,Chen Z,Guo Y,et al.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can treat cerebral ischemia in a similar manner to mannitol[J].Neural Regen Res,2013,8(6):532-539.

[37]Yu N,Wang Z,Chen Y,et al.The ameliorative effect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hand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n cerebral edema induced by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ischemia via protecting the tight junction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1):470.

[38]蒋丽元,陈泽林,祝骥,等.井穴放血和薏苡仁干预实验性脑缺血性大鼠脑水肿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54-58.

[39]陈宇岑,王振国,陈泽林.手十二井穴放血对pMCAO大鼠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66-1468.

[40]马岩璠,郭义,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组织Na+、K+影响的动态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4):18-21.

[41]郭义,胡利民,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细胞外Ca2+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48-50.

[42]姚凯,郭义,胡利民,等.针刺对大鼠脑缺血超早期脑细胞内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5):303-305.

[43]马岩璠,郭义,王秀云,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钙调素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J].针刺研究,1999,24(2):105-107.

[44]任秀君,郭义,徐汤苹.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脑缺血大鼠局部兴奋性氨基酸的动态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48-51.

[45]任秀君,图娅,郭义,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实验性脑缺血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51-53.

[46]马岩番,郭义,张艳军,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氧分压影响的动态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40-42.

[47]王秀云,李积胜,郭义,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层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2):39-41.

[48]王秀云,李积胜,刘公望,等.井穴刺络放血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5,22(6):477-479.

[49]赵晔.手十二井穴刺络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C].杭州: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500-503.

[50]姜小秋,卢轩,张静莎,等.井穴刺络放血对健康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1):56-58.

[51]金军,张赛,李洪艳,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75-176.

[52]岳颖,金军,刘建卫,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大鼠促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125-127.

[53]金军,岳颖,屈超超,等.手十二井穴剌络放血对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小鼠促醒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29(1):62-64.

[54]屈超超,金军,岳颖,等.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一氧化碳中毒小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27-30.

[55]徐放明,郭义,陈爽白.针刺关冲对急性缺氧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2):23-25.

[56]徐放明,郭义,陈爽白.针刺中冲对急性缺氧小白鼠能量代谢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5,22(2):126-127.

[87]周婷,胡培佳,程红亮.电针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8):684-686.

[88]史洪润,何峰,窦伟,等.针刺井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干预的疗效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7):667-669.

[89]LUOGuan-jun,ZHAO Wen-jian,LINuo,et al.Acupuncture atjing-wellpoint combined with educational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mental retardation[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5,25(2):7-11,27.

[90]柳刚,杨骏,许冠荪,等.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257-258.

[91]史洪润,何峰,窦伟,等.电针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4):357-359,362.

[92]高康,李飞,张庆萍,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30(2):2367-2368.

[93]何峰,杨骏,史洪润,等.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10):1902-1903.

[94]柳刚,杨骏,许冠荪,等.电针对去势大鼠血清E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40-41.

[95]柳刚.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因子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477-478.

[96]郭义,周丹,陈泽林,等.手指井穴养脑健脑保健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19:12-14.

[97]杨丹,巫升冰.井穴刺络放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57-158.

[98]浅見鉄男.井穴刺絡療法の治癒機序について[J].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経雑誌9号,1975:9-18.

[99]浅見鉄男.井穴刺絡の実技及び治療機序に対する追加、訂正と補稿[J].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経雑誌4号,1975:10-12.

[100]浅見鉄男.井穴刺絡療法(総論)[J].日本良導絡自律神経雑誌5号,1975:12-15.

[101]梁慧,陈炜,林飞.手十二井穴放血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57-458.

[102]段禮宁.针刺少商、隐白穴为主治疗不寐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9):54-56.

[103]苏文武,高修安,田菊升.电针少泽穴对产后缺乳者乳汁量及成分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1):13-16.

[104]倪慧,李敏,徐国峰.麦粒灸井穴结合普通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观察[J].新中医,2016,48(6):180-181.

[105]王鹰,陈以国.浅谈古籍对井穴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67-269.

(2020-03-10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猜你喜欢
昏迷预防
脑出血昏迷患者早期气管插管60例临床分析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