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03 10:47刘丽衡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事业单位

刘丽衡

摘 要:基于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我国事业单位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内部控制视角而言,利用财务相关管控活动的开展促使自身职能更好发挥是必要的。通过对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弊端问题,从而对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造成阻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问题对策

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而言,财务内部控制更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当中极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事业单位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继而也影响着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对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应对能力不足,基于此,探索并提出改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约束和控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财务工作,为事业单位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其次,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实施力度能够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机率,确保单位财政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提升使用效益,同时有利于事业单位规范科学的管理应用资产,有效避免不必要损耗情况,保障国家财产安全;最后,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对单位财务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及真实性进行监管,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行为,从而有效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保障企业财务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现状来看,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是极为顯著的问题,尤其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知程度不足,认为国家财政拨款是单位资源主要来源,国家对财政资金预算及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相关审计部门都会定期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因而不会存在很大问题。但是往往由于事业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工作存在很多潜在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结合单位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虽然部分事业单位构建了部分财务机制,但是其内容并不完善,例如财务工作人员之间职责不清晰、一人多职位;单位票据以及印章管理机制不完善,普遍情况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人员是出纳一人;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预算编制和具体实施出现脱节;缺乏明确的资产归口管理机制,以及资产清查机制不完善;物资购置管理不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财务机制缺乏健全的制约机制,引发了违规现象,甚至会对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造成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对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潜在的各项风险的认识,并且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构建有效的评估制度和监管部门。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并未设置专门且独立化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其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这种方式并不符合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公正性。还有部分事业单位虽然按照规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使其流于形式,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发挥自身效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明确指出,事业单位领导人需要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实施负主要责任。只有事业单位领导人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引导和促进事业单位各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形成正确认识,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有利于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引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形成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和交流沟通,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此外,不论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内容进行不断学习,明确自身的职责,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具体方法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环节具有充分了解,从而自上而下的落实内部控制机制,保障单位财政资金能够最优化使用。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相关内容制定出满足单位实际发展需求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进而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事业单位构建实施内部控制机制,需要以全面性、适应性、制衡性为基本原则,结合企业工作人员的意见,从而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性、合理性;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工作过程中应当明确各职位的相应职责,使得单位相关职位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形式,避免出现问题后无法确认相关责任人;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各环节,在保障单位经济活动规范化的同时,保障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开展财务工作。

(三)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监管机制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机制,从而保障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进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位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管机制。所以事业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且配以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从而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及限制,有利于内部审计更高效开展工作;明确企业各部门以及职位在内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价值以及职责,同时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监管机制的具体要求,针对内部控制构建机制以及具体实施工作进行监管,及时识别内部控制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同时对事业单位发展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有利于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的重视程度,还要灵活运用动态化意识看待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同时对企业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善。企业想要保障财务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则必须重视财务管控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言,事业单位管理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对自身具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善。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是长久性的过程,事业单位应当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会计,2018.

[2]汪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探索与实现路径——基于云平台[J].财会通讯,2019.

[3]曹小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测量船质量管理QC小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