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电变化与脑血流分析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2020-11-06 07:57李小六赵静毕霞杜国君吉洁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流量治疗仪脑血管

李小六,赵静,毕霞,杜国君,吉洁

1.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1199;2.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1199;3.上海健康学院附属周浦医院,上海201318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循环综合治疗仪是一种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采用生物信息模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合成脉冲组合波形,通过粘贴于两耳侧乳突的电极贴片,无创引入小脑顶核,对人的脑部进行电刺激治疗,脑内固有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特定的电刺激,会影响脑循环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提高脑血流,改善脑部微循环,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康复科门诊就诊的80 例患者,年龄65~79 岁,平均(70.9±4.8)岁,其中男性56 例,女性24 例。病程2 d~18 个月。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范围68~76 岁,平均年龄(70.8±7.9)岁,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0 例;观察组年龄范围65~79 平均年龄(71.1±2.3)岁,其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2 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2];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的诊断;(2)CT 或MRI 显示病灶,且具有明确的血管评估资料;同时满足2 项者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较严重的高血压病、颅内压增高、青光眼;(2)危重症患者、出血倾向者;(3)精神病患者。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均排除;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本研究选用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反映脑功能变化的脑电地形图(ECBF)进行观察,使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常州思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YS3001J)。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进行常规用药(曲可芦丁0.24 g×2 支加入0.9%氯化钠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 次,15 d 为1 疗程)和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选用国产AM1000A 型生物反馈神经重建治疗仪,将正极置于上肢伸指伸腕肌群,负极置于下肢胫骨前肌群,治疗频率设定为35 Hz, 脉宽设定为200 p,刺激时间5~7 s,间隙时间为15 s,采用自动触发方式进行设定刺激,刺激强度耐受为主。每日1 次,每次30 min,1 疗程为5 次)。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循环治疗仪治疗。

1.2.3 脑循环治疗仪 采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CVFT-010M 型脑循环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输出最大电流峰值为20 mA,有效输出电流需≤3 mA,输出电压最大峰值为35 V,将一次性电极片分别贴于两侧乳突部,选择治疗参数,比率1~2,强度为30%~45%,强度刺激选取耐受且舒适范围,治疗3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5 次/周,连续3~4 周。所有入组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后各进行1 次TCD、BEAM 检查,并进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 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组间比较给予 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DL 评分、血流动力学、脑地形图观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经脑循环治疗后,观察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脑血流速及脑血流量较对照组提高,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慢波功率谱值降低,2 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表2和表3。

表1 2 组患者ADL 评分比较(分,±s)

表1 2 组患者ADL 评分比较(分,±s)

注:Vm=cm/s,ECBF=mL/mi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观察组( =40)images/BZ_151_1341_1686_1363_1710.png67.20±6.52 66.65±5.43>0.05 78.90±5.98 87.12±5.92<0.05

表2 2 组患者平均流速(Vm)与脑血流量(ECBF)比较(cm/s,±s)

表2 2 组患者平均流速(Vm)与脑血流量(ECBF)比较(cm/s,±s)

治疗后Vm ECBF对照组( =40)观察组( =40)组别 治疗前Vm ECBF 133±41 151±43 21.0±7.2 27.0±5.9<0.05 19.2±6.2 22.1±7.7>0.05 171±48 202±47images/BZ_151_1338_2168_1360_2192.png

表3 2 组患者慢波功率谱值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 ~70 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和死亡[3]。脑是相当复杂的整合体,它是人体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脑对氧的需要量很高,成人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50%[4-6]。脑对糖的需要量也很高,脑所需要的葡萄糖量占全身葡糖糖总消耗量的17%。脑对于血液的需要更高,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3%,但却占用了整个心输出量的15%~20%,正常成人每分钟全脑血流量为250 mL 左右,因此正常脑功能的进行,就是要依赖于足够充分的血流供应来实现[7]。

脑中风后遗症、脑供血不足、青少年强化记忆等由于脑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导致脑功能减退[8]。目前,在临床上脑功能的康复方法主要依赖药物疗法,系将药物经口或静脉注射体内,随血液循环全身,由于药物不能集中于脑部且药效持续时间短,故费时较久、疗效欠佳。

脑循环治疗是集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灸疗法和模拟脑电生理波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疗。它通过粘贴于耳后乳突穴位的电极片,将仿真生物电自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脑细胞和脑血管,从而舒张脑血管, 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 改善脑血管微循环;同时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消除脑部病灶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给和缺氧状态,提高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病灶同侧或对侧的侧支循环形成[9-14]。

本试验结果发现,经过15 d 脑循环治疗,观察组患者脑血流速增快,血流量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升,证明脑循环治疗能够增加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这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本次试验观察周期较短,发病周期跨度较大,今后将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针对不同发病周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血流量治疗仪脑血管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从计算肺循环的血流量联想到定积分的思想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