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促概念理解

2020-11-06 06:08施燕
关键词:思维能力

施燕

摘 要:实证意识是学生科学素养之一,实证意识在科学课堂上的一项具体的表现就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说话”能使科学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能提升学生概念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案例阐述了学生收集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实验数据;概念理解;实证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7-064-1

《机械摆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5课。该课设计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摆钟,测量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二是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上述两个活动看似简单,但教师要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因为,要使测量的数据准确,必须“用数据说话”。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数据,却达不到效果。

【问题出现】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第五课《机械摆钟》,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单摆。教师让学生观察摆在摆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陆续回答:“摆的方向偏了”“摆幅越来越小”“摆动越来越快”“摆动越来越慢”等等。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第一组学生认为同一个摆在摆动过程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第二次数据10次变成11次。第二组学生则认为,同一个摆在摆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因为9次之后变为了8次。

此时,教师着急地直接出示了结论。教师对大家说:其实每个10秒摆摆动的次数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就是误差,因为,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问题诊断】

这是一堂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毫无作用,问题在哪儿呢?

1.学生只是操作员,缺乏推理。上述教学环节,学生实验了,也收集了数据,但是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收,没有思维的深度投入。学生提出观点后,没有设计实验来证明摆动快慢,更没有推测可能的实验结果,而是由教师直接出示实验任务,学生不清楚每个10秒测次数意义,他们测得了数据,却不知道数据从何而来,更不会推理次数与等时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个流程重教轻学,教师为了结论逼迫学生“假探究”,学生只经历了操作过程,没有经历思维过程。

2.数据只是摆设,缺乏分析。仔细分析两张表格,并没有出现递增或递减的数据,甚至有一次的数据是“10 10 10 10”,然而结论却与数据不相关。学生收集的数据本身没有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对待数据、处理数据的态度出了问题。学生带着迷思概念去看数据,自然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数字,忽视数据的整体性、误差等,得出的结论缺乏依据。教师听到学生的“错误”发现,害怕正确结论出差错,不尊重学生记录的数据,不进行评价和有效分析,直接出示结论,剥夺了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机会。

【教学对策】

1.实验前预设信息,提升推理能力。在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前,教师应该开展思维推理活动进行铺垫。首先,在学生经过初步观察之后,教师要帮助他们将观察结果进行有序整理,进而形成集体确认的有效观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合理的推理、提出假设性结论。其次,学生要想检验其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还得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实。此时,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还要引导他们预设实验数据,知道如何运用数据来判断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2.汇报时辩论证据,培养实证意识。集体辩论是交流事实、不断确认证据的过程。只有真实的证据才能真正使学生心服口服,老师简单评判只会压抑学生的独立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课堂上意外数据,差异数据,有意识地挑起学生争论,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对各种证据、观点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使他们了解全部事实和更多的细节。学生争论得骑虎难下,自然需要重复实验来评价证据的真伪,在证伪实验中,进一步培养实证意识。

3.评价时降低要求,重视思维发展。《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中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评价帮助学生学习调整得更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先要学会评价时降低知识记忆要求,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通过实验,经过思维加工得出不完善的概念。科学课程是典型的螺旋式课程,概念会在不同学习阶段会重复呈现,学科基本结构不断拓展与加深。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将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较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拔高要求的知识。其实,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完善概念恰巧说明学生在动脑,思维能力在发展。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思维才能超越主题和事实。

本课中,可以将得出结论时的评价进行如下调整:(1)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同一个摆在连续摆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很接近”这一不完善的概念。教师不要急于修正,而是降低要求,先积极评价学生严谨的思维,然后提出“如果我们再严谨地做10次甚至1000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更精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正视误差,从另一个高度重新审视科学概念的形成。(2)教师向学生出示科学概念,讲一讲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等时性”的故事。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可能出现哪些不足,作出改进。

总之,“用数据说话”不仅要求学生有数据,而且要引导学生依据真实的数据表达真实的想法,教师应该把“知识导向”的课堂转变为“为理解而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分享与质疑、探究与发展中,促进概念理解,培養实证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宝俊.微亦足道: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小雪.基于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科学实践活动设计[J].科学课,2018(04).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让孩子更聪明的游戏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精讲巧练”
例谈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