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物化学实验为基石,促进药学生分类培养

2020-11-06 03:01梁晓霞殷中琼林居纯赵玲李丽霞邹元锋宋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学应用型分类

梁晓霞 殷中琼 林居纯 赵玲 李丽霞 邹元锋 宋旭

【摘要】实验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顺应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实施分类别、分层次培养,构建药物化学分类别培养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分类培养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取代,人类社会各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是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这两个方面的新趋势导致人才需求的类别多样化、专业化,这对高等院校传统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企业、行业实际岗位争夺的焦点,但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却很难达到社会岗位的要求。与此同时,全球新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教育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而作为药学教育事业工作者,高校教师必需认真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药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适应21世纪药学科学的发展与医药经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针对多元化生源结构开展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等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对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人才分类培养目标

分类培养多样成才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21世纪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的要求,药学类高等院校将人才培养分为两大类,即应用型和学术型。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领域内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偏重于专业知识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和应用的人才;对于学术型人才来说,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经管类科学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工具和方法,偏重于科学研究的人才。针对两类人才的不同培养目标,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其中,以能力训练为首任的实验课程,其方案的制定更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理论知识服务于实验课程,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是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研究。只有科学的认识到实验课程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强适应能力的药学类专业人才。

三、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分类培养方案

“药物化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它不仅仅是新药研发的源泉,也是药物生产和检验的基础。这样一门至关重要的特殊课程,其实验课的培养更应顺应人才分类的要求。因此,将药物化学实验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实属必要。

(一)基础实验,训练技能

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是开展药物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实验安全进行的第一步。故而首先开展仪器设备的认识、使用及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使其掌握实验室每个设备的使用及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认识每一个玻璃仪器,了解其用途。

(二)应用型成才突显“应用”

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实验课程应该更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社会生产的具体要求,注重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药学应用领域,本科生主要从事两方面工作:其一,在医疗单位进行临床药物应用指导;其二,在药物生产企业中进行药物的生产。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对药品理化性质的熟练掌握。故而在上述基础实验之后,为应用型人才设计3~5次验证性试验。其内容包括各大类药物的理化鉴别、药物合成及工艺优化。通过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巩固理论知识。一方面,各大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另一方面,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才能对其生产及检测的整个过程熟练掌握。

(三)学术型人才强调“创新”

对于学术型人才来说,需要掌握的是科学研究的范式和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可以提供常用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1.简单验证性实验,走进科研

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于循序渐进,故而在上述基础试验之后,先为学术性人才安排1~2次“简单验证性实验”,涉及药物的合成及理化鉴别,培养自信,熟悉科研程序。

2.半设计综合性实验,初尝科研苦乐

随后为其安排“半设计综合性实验”1~2次。在“半设计综合性实验”中,给出原料和产物,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合成路线、产物纯化及检测方案,再进行实施。通过亲身摸索,初尝科研苦乐。

3.自主设计性实验,创新培养进行时

在进行“半设计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开展1次自主设计性实验。但是由于课时限制,这部分实验无法在药物化学本科实验课程中完成,我们将其作为本科生毕业专题来进行。以导师制的形式,每个老师负责5~10名同学的指导,由老师提出开展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及题目的方向,学生自由选题后,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所需的药品、仪器、试剂、操作要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等),再经与教师讨论后,确定正式实验方案。然后在老师指导下,于长达3~4个月的本科毕业专题中,对所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对实验结果和体会进行汇报,写出实验总结和论文。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分类型考核,彰显公平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实验课程所担当的作用也应有所不同。

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是他们的根本任务,所以,在这个阶段,操作技能作为考核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实验的记录情况、实验的进度控制、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的结果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实事求是的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给予评价。在实验结束后,要撰写一篇要求较高的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技能的评价进行评分。

对于学术型人才来说,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是课程论文和学术研讨,而且应该将课程论文和学术研讨尽可能的结合起来,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学术研讨,熟悉科学研究的范式和研究方法,并在不断的自我尝试中锻炼创新思维。是否产出成果不能严格的作为考核要求之一,主要重视科研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民族医药产业需要发展,既需要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不断创新的学术性人才。因此,分类型对人才进行培养,势在必行,有利于促进我国药学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S].2012-07-19.

[2]杨凌,蔡绍晖.药学专业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3,(3) :1146.

[3]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4) :99.

[4]李红,靳华中,贺章擎.基于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的计算機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 :29.

[5]牛庆芬,周国伟,李天铎.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学科合理分类和课程优化设置的探索——以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为试点[J].科教导刊,2017,(35) :116.

[6]马亮亮,牟光庆,耿新英.普通高等学校搭建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 :240.

[7]张婷.基于专业群的高职数学课程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9) :56.

[8]张美玲.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7,(17) :296.

[9]田明武,张磊.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 :179.

[10]聂进.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 :47.

[11]吴海华,王海舟,戴国梅,徐飞.高职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9,(4):159.

[12]陶芙蓉,王世杰,崔月芝,李艳.基于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的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9,(B) :69.

[13]宿凌,杨世民.新世纪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2,(4) :1.

[14]刘勇涛,周玉玺.分类培养思想指导下的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251.

[15]侯秀芳,陈亮.大学物理实验分类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3) :109.

基金资助项目:四川农业大学教改项目(编号:04052567);四川农业大学课程及课程团队项目(编号:04055523)。

猜你喜欢
药学应用型分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分类算一算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