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刍议

2020-11-09 02:58李海霞
财讯 2020年3期

李海霞

摘  要:本文拟对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以及程序进行粗浅的探讨。笔者认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往来款项、收入、经费支出和合同的内部控制管理。应按照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实施符合性测试和总体评价内部控制、提出管理建议的程序实施管理。

关键词: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内容;控制程序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对教育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经费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步向促进部门和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转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进教育部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本文拟对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以及程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

内控管理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确保本部门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人员、业务流程、物资的有效管控。笔者认为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财产物资控制、往来款项控制、收入控制、经费支出控制、合同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1)货币资金控制。一是岗位分离控制。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相互制约的原则,货币资金、账务处理之间,支票、收据与印鉴的保管和使用之间,登记货币资金日记账与核对银行对账单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二是银行账户的设置、使用情况。有无出租和出借银行账户,有无公款私存或将教育事业经费在其他账户核算。三是货币资金收支的授权审批制度。资金收付是否有分级的审批授权,权限级别是否明确,收、付款业务是否经过严格审核,并及时足额入账。四是有无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盘制度,库存现金数额是否超过限额,资金出现差错或长、短款是否及时处理并符合规定。

(2)财产物资控制。一是接触控制。各项财产应当专人保管,限制无关人员接近,使用、发出是否经过授权和审批。二是定期盘点控制。保管人员是否定期进行盘点,保证账物相符。盘盈、盘亏的财产、物资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处理。三是记录和保护控制。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是否建立账簿,中小学等基层教育部门大量的仪器设备由主管部门调拨而来,需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对资产增减同时平行登记,定期相互核对。调拨、出租、报废等处理是否按权限报主管机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四是使用与维护控制。是否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自身需要,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管理制度,授权专人负责资产日常维修、保养;使用记录内容是否齐全,财产物资是否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保证资产正常、高效运行。

(3)往来款项控制。一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往来款项是否由专人定期核对,及时催收清理;借入资金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是否按期还本付息,使用和归还情况是否及时检查;借出款项有无不及时报账、长期占用公款、挂账等问题。二是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支,或直接列支等问题;有无利用往来款项科目滥发钱物、套取现金等问题,有无将潜盈、潜亏以各种名目长期挂入往来科目不作处理问题。三是会计核算是否合规、合法。往来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冲销结转及债权债务是否清楚,呆、坏账的核销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4)收入控制。一是收入预算控制。预算项目、内容是否完整,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收入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来源是否真实合法等;预算外收入执行是否有效,是否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现,有无考核奖惩制度。二是收费行为控制。是否由财务部门对各项收入统一核算,内部收费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有无其他部门和个人自行组织收费现象,有无隐瞒、截留、挪用收入或设置账外账情况;收费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有无乱收费现象。三是票据控制。除不相容岗位分设外,票据领购、使用、核销手续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有无自制、自印、自购收据情况。

(5)支出控制。一是支出预算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预算编制是否科学、严谨,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预算执行的监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确保预算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二是经费开支标准和支出程序控制。是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费用开支计划、定额,并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开支是否事先提出申请,由财务部门对照开支标准、计划和预算进行审核,并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开支;财务部门的审查、稽核、记账是否由不同人员分管;各项开支是否及时、正确入账。三是采购项目和建设工程支出控制。采购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求,有无积压浪费或采购迟延影响教学秩序现象;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大宗采购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和公开招标。工程项目规模和设计标准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按规定公开招标或申报政府采购,开工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是否按计划和项目进度使用资金,是否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工程结算是否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管理。

(6)合同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合同事项是否经过合法性、可行性论证,重大事项是否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合同的签订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合同履行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处理是否经过决策机构批准;合同主体是否具有签订、履行合同的资质和能力,履约所需资金是否已经纳入预算;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全面、文字表达是否清楚,各方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具体,并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经济合同的变更是否经过协商确定并符合相应规定,合同纠纷、违约责任的处理是否按约定条款或依法进行。

(7)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单位业务流程及特点,电子数据处理是否准确,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控制措施是否完善,各信息系统能否有效整合,充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二、教育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程序

(1)内部控制设计检查。这是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步,要详细了解被管理单位的业务环境,查阅前期管理报告,了解以前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纠正和改进情况,评价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根据被管理单位业务活动特点和内部控制运行需要,确定业务授权、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如组织机构及各机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图、岗位责任说明书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2)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应考虑被管理单位办学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初步评价被管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在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错弊中的有效性。初步评价后,分析可能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和领域,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确定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水平,据此再进一步确定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3)实施测试程序,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应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实地观察,检查证据,重复执行等,测试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质性测试包括细节测试和分析性复核,细节测试是以重复一遍业务操作以确认内控有效性;分析性复核是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比较,做出是否合理的判断,以发现问题,如办公费与师生人数变动的对比分析等。

(4)总体评价内部控制,提出管理建议。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符合合法性、牵制性、成本效益性要求。二是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制定相应调整方案。若部分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应对内部控制风险水平和可靠性重新调整,扩大实质性管理的范围。三是针对制度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对在管理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汇总、整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參考文献

[1]汪小杏,潘恒楚.论教育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2(06):19

[2]王连香.浅议高校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及管理[J].经济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