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建设:高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基石

2020-11-09 03:08王悠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高职

王悠

[摘 要]充分发挥教育类型优势,培养更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支撑经济建设的实际能力,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关键是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能力。以立德树人为主要任务,深刻认识高职文化生态、人才培养的丰富内涵,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机统一于高职高质量发展建设实践,对于夯实人才培养的文化根基、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该文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文化生态;高职;人才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2[收稿日期] 2020-04-15

新时期,国家对于文化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案、新要求。职业教育的“双高计划”标志着高职教育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文化,作为思想意识、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始终发挥着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作用。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构筑高职教育文化生态,促进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真正使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迈上高水平[2]。

一、高职人才培养能力与文化生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

(一)高职人才培养能力的内涵

首先,培养一流的高职人才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一般原则,突出质量导向、实践导向和创新导向。立足于办学实际、行业特色,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推进产教融合、追求协同创新。其次,要不断提升一流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力,把握好方向,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使高职的人才培养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富有特色性、创造性。最后,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聚焦高职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又要勇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聚焦专业技能教育,又要着力人文素质教育;既要立足区域发展,又要放眼国际合作交流[3]。

(二)高职文化生态建设的内涵

1.高职文化生态是高职相互關联和作用的文化体逐步形成的文化要素系统。培育高职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大学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高职文化生态是高职一系列文化特质在发展进程中的不断完善,是高职价值观念、制度体系、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展现着一所高职的发展状况与品牌特色,体现着一所高职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化生活风貌,是学校良好风气生成的土壤,保持学校创造力、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丰富高职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一个好的文化生态,所谓文化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根基才牢。优质的文化一旦形成,往往会优化办学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一旦文化生态出现问题,各项建设也失去立得稳的基石。

2.文化生态建设着眼“文化”,却更是高职人的“生活”。高职文化生活是在一定的制度和体制下,高职人围绕理想和目标所进行的具有文化倾向的实践活动,是高职校园里最生动的部分,是充满热情和生机的智性交往、文化交流与创造。高职文化建设不止是形象与文化符号的建设,更体现办学理念,营建生活方式。始终坚持有品位、有内涵、有气质的校园文化生活,将人性、生命和人文关怀的向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锻造文化生活品质,将濡养高职人的心性,建立起高职人的文化自信,增强幸福感与认同感。

3.文化生态建设重点是文化关系的建设。高职文化作为整个大学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作用于大学生活和大学治理,以它内含的价值标准、精神气度、制度规范来涵养与校正高职人的思想与行为。既是校风、教风、学风等的统筹推进,也是对高职的系统规划和综合治理,是制定政策、建立秩序、创造条件、共同参与,发挥校园师生的主力军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加入,形成多元参与、共同建设的文化格局与氛围,为高职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

二、高职人才培养能力与文化生态建设相辅相成

(一)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与文化生态建设描述

高职教育的概念于上世纪末成形,虽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如果把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高职院校无疑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中,具备甚至超越了办学硬实力的基本标准。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生源发展等指标都已相对稳定,但作为大学,在精神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等文化软因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软”“硬”实力失衡的现状。高质量发展是高职办学思想的转轨,从追数量到重内涵,从求规模到重效益,是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职自身快速增长后的反思、追问和战略决策。

(二)良好的文化生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根本要求

首先,文化生态作为高职办学理念、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是实现高职内涵式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实文化基础。其二,高职文化生活是建设高职文化向心力、提升软实力的有力抓手。高职校园文化体现的是校园师生的价值取向、思想交流、智性交往等,它形成于校园文化生活又引领和规范校园文化生活,随着文化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高职校园师生只有经过有品质的文化生态中浸润与淬炼,才能形成对高职教育的认知、认同与信赖。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良好文化生态的过程,也是高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构建品牌的过程。其三,培育适应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文化生态是高职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建设高职文化、营造校园文化生活,目的是为了厚植高职文化生态,筑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石,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与局面。高职文化有着自身明确的价值取向,它所倡导和弘扬的价值观旨在引领高职人的思想,规范高职人的行为,濡养高职人的心智,推动解决校园各类文化冲突,化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矛盾,促使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向前推进。

(三)文化生态建设是高职着力自身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当前,高职从兴校向强校迈进,对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文化建设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国家发布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和战略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就是要提高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增强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道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道路上,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也存在着很多发展难题。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核心是人的转型,做好“人”的工作。在这条道路上,高职文化生态建设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将越来越成为高职改革发展的源泉与保障,成为办学实力的有力彰显。

三、将文化生态建设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有机统一于推进高水平高职建设实践

第一,着眼于以文化人建设高职文化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高职文化,重在以文化人,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以倡导和弘扬优秀价值观融入高职人的血脉。将高职文化系统中教学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等各个场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夯实文化生态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高职文化生态的整体构建。第二,通过建章立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场域。以章程治校,健全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事务中权威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场域。第三,以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土壤,好教师也是良好的文化生态中培养出来的,它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氛围、环境、载体,产生内聚力和群体意识,需要按照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整体思路,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引导师生建立共融共享的理念,优化人才聚集的“软环境”。

人才强,则学校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职,才能够成为一流的高职。“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构筑人才培养根基,锤炼人才培养品格,打造文化生态,是丰富高职教育内涵、强化高职教育特色、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0.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张鸿雁.核心价值文化认同的建构与文化治理—深化改革文化治理创新的模式与入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1):76-82+106.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