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对策

2020-11-10 11:20陆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

陆瑶

[摘要]耕地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对国家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因经济建设而占用农村耕地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耕地,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开始实施,该政策旨在保障因经济建设而占用的耕地与补充的耕地,在数量、质量与生态方面保持平衡,集约节约合理利用耕地,达到人地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多地少,为保证粮食安全够用,耕地保护工作万无一失,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占用的耕地,相关部门应依法落实补偿政策,真正做到“占一补一”。该研究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形势,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目前情况、实施成效、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对策,为更多的农民谋福利。

1耕地占补形势分析

1.1中国占用耕地情况分析

中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减少了近29万亩,其中因经济建设、天灾、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而降减的耕地资源面积约3315hm'。为控制建设用地总体规模,今年中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指标下调了将近20%,占用耕地指标降减到180万亩,减少了近23.5%。

经自然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统计,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占用耕地数量的总量越多,用地规模扩增速度越快,导致城乡用地供需矛盾更大。特别是周边靠近农村的城市,因经济建设发展而占用的农村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没有合理集约节约利用耕地资源,产生浪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全部城市已有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资源近30万hm?。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以减少空闲用地,不浪费耕地资源。

近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应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见国家对于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视,对农民农村的高度重视。

1.2中国补充耕地情况分析

根据全国各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补充耕地的方式有三种: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其中中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以土地开发为基础,东部地区主要是以土地复垦为基础。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几乎没有可以适宜补充的耕地后备资源。

近几年经自然资源督查机构在对全国实地核查时发现,全国共有28个省的补充耕地数据不真实。其中一些省份为避免占补平衡,把耕地按照建设用地等其他类型土地上报,涉及将近6333.33hm?。所以相关部门应更加完善占补平衡对策,真正做到占多少补多少,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1.3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成效

自1999年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不但耕地占补平衡体系逐步确立,而且还体现了补充耕地责任体系,直接明确责任单位,对耕地占补情况进行数据登记注册,以便工作人员能够进行现场访问。有的地区实施“先占后补”杜绝“占而不补”等现象发生,维护了农村集体的耕地效益。

2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困境

2.1新补充的耕地质差

对于有些地区,新补充的耕地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成本偏高。“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现象时有发生,补充耕地的质量平衡被严重忽略。有些地区对补充耕地资源的选择不谨慎,选址不合理,其中多为荒草地、废弃工厂等,不仅破坏了生态安全,还使水土流失,違背了自然规律。有的耕地补充资源为偏远零散的耕地碎块,不仅耕种困难,开发难度大,而且生产产出率低下。

2.2适宜耕种的后备资源不足

中国适宜补充的耕地后备资源不足66668hm',因退耕还林等政策导致耕地后备资源更加匮乏。另外违法占用耕地、过度开发耕地的现象也在金钱的利益驱使下时有发生。有的地区在上报耕地现有面积的数据上造假,拿以前的耕地调查成果换取新耕地的指标量。

2.3相关部门监管不周

相关部门缺乏耕地保护的激励措施,如缺少对提高粮食产出能力的激励,这样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从而导致土地产出率低下。有些地区相关部门既是“占地者”,又是“补充者”,耕地占补工作的监管力度微乎其微,两个方面都是自己说了算。另外政府部门缺乏同专业的农业部门协作,只有让农业部门专业人员考察适宜补充的后备耕地资源,梗有利于新增耕地的补充工作。

3耕地占补平衡建议

3.1推进耕地质改造

应大力推进耕地资源质量改造项目,如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方法与生态修复,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提高耕地生产效率。严格按照耕地质量等级来评估选取可补充的后备优质耕地资源,真正达到数量质量的平衡。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也应加大力度,如资金与技术手段的投人,这样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有很大好处,真正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我们还要集约节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加快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开发等工作的进度。

3.2适度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确保补充耕地资源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多放心思在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上,杜绝任何人违法占用耕地资源。适度开发未利用的耕地,对于不同地区的耕地要进行不同的整理开发方法,因地制宜。提高占用耕地资金成本,以减少占得耕地的面积,切实保护耕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开发未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对于完全没有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地区,要完善异地补充的途径,解决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3.3建立长效共同责任制

建立共同责任制与多方激励奖励制度,履行政府职责,保证不同环节有不同的负责部门,各尽其职,严禁一职多用。对于优秀示范区给予奖励表彰,以此激发群众的热情。公开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详细情况,严格监管验收标准,监管人员要专业要负责,保证整个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允许群众参与其中进行监督管理。实行奖惩制度,检举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行为。

4耕地占补平衡对策发展前景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发展了越来越多类型的土地改良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帮助缓解土地开发资金问题,实现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于新农村建设发展大有帮助。同时能提高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国土利用结构布局,持续改善提高以市场为中心的运营体系,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相信随着一次次的实践探索,会有更多专业的投资企业开发这种未来资产,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5结论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作为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符合中国当前人多地少的现状,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下去,这应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而不单单只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适宜的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新补充的耕地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对生态保护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些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各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未形成共同责任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发生不良现象,如改进创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对于“占优补劣”、“占多补少”、“占而不补”等问题要严格控制,建立长效协调机制。对于本地区无充足后备耕地资源的地域,可采取异地调剂的办法,保证做到“占”“补”“平衡”,“数量”、“质量”“生态”三者均达到平衡。通过耕地资源占补的平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农民收人,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只要经济发展了,自然会有更多资金投人到改善土地整治中,循环往复,为农民子孙后代增福造利。

[参考文献]

[1]杨德明,王冬燕.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6(5):39

[2]王梅农,刘旭,王波.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变迁及今后走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4-19037,19059.

[3]徐艳,张凤荣,颜国强,等.关于建立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体系的思考[D]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46-48.

[4]肖碧林,陈印军,杨瑞珍,等.中国近期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建议[D].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7-16959.

[5]杨礼继,陈心字,方勇[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5):1343-1346.

[6]肖碧林,陳印军,陈静.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宏观形势与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09,2S(8):299-302.

[7]孙蕊,孙萍,吴金希.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研究进展[D].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30-333.

[8]刘淑英,李淑杰.耕地保护与耕地占补平衡均衡发展的思考办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2):127-130.

[9]卢海阳,李明月.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J].广东土地科学,2008,7(4):14-17.

[10]耿丽娟,黄宏胜,何亚芬.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演变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231-235.

[11]田孟.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及其解释——基于国家能力的理论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22-135.

[12]王燕.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203-204.

[13]王健,贾文涛,陈正,等.耕地占补平衡国家统筹资源补偿机制探讨[J].中国发展,2017,17(3):29-35.

[14]李萍,邵景安,张贞,等.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D.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919-931.

[15]刘千瑞,孙丽娜,庞奥一,等.黑龙江垦区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159-164

[16]吴泽斌,刘卫东,罗文斌,等.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10(24):1785-1793.

猜你喜欢
耕地保护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研究
浙江: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