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10 11:20贺美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新农村脱贫攻坚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今年两会中也明确提出“民生为要”的重要指示。据相关报道,受新冠肺炎事件的影响,我国当前有6亿人每月收入仅1000元,而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变得更加迫切。在建设新农村任务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将在疫情后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基于此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新农村;民生;脱贫攻坚;机遇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作为中央对各级政府农村治理提出的重大任务指引,其与乡村旅游业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央大举增赤字和国债资金,其中70%用于支撑居民收入以释放消费活力,“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持续发力,我国乡村旅游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但受疫情冲击,第一季度消极的经济基本面成為乡村旅游业恢复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1乡村旅游业现状分析

1.1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利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推动旅游业发展。据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已由2010年的10550元上升到2019年的27563元,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超两倍,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居民消费水平增加,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中山大学毛蕴诗教授认为随着消费水平的改善,居民对服务业的要求将大幅增加。该观点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得到验证,数据显示近十年国内旅游人次持续增长,至2019年国内旅游人次达60.06亿,较2010年翻三番,国内旅游总花费57250.9亿元,较2010年增长超过4.5倍,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近年来,居民消费观念得到改变,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共梅河口市委党校张丽娟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邓丽娟认为我国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加大,这表明人们会投入更多的钱财用于旅游来满足其精神需求。现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原生态旅游来代替名胜景点观光游,其中农村劳作体验,农村餐饮住宿体验等旅游模式受欢迎度逐年增加。

1.2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

在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整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业缺乏统一部署和规划,相关部门和基层政府对拟开发地区整体的调研不足,目前有许多旅游项目开发后由于前期部署不当或后期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项目烂尾或发生亏损,最后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第二,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在我国,乡村旅游业景点开发可以分为景观村、产业村、文化村。其中景观村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产业村依靠当地特色产业形成旅游热点,文化村依托于民间习俗,历史名人或事件。此分类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往往不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甚至往往缺乏挖掘当地特色的能动性,导致景点元素单一化,缺乏特色。第三,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治理问题。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等。第四,乡村旅游对接精准扶贫政策力度不够。乡村旅游业作为我国推进扶贫攻坚任务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联动性,它的发展能带动农村各产业整体发展。而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对接其他精准扶贫项目的机动性还不高。这些不足使得我国乡村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缺乏后续发展动力。

2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机遇及挑战分析

2.1机遇分析

今年两会上中央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稳就业、促消费、调动市场活力成为当下我国首要经济目标。从政府角度来看,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决胜之年,各级政府财政支持扶贫力度将比以往各个年度都大,乡村旅游业将迎来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财力支持,其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如江苏省常州市政府开展强“贷”服务支持乡村振兴。从广大民众角度看,疫情过后,人们将普遍存在报复性消费的心理,旅游业信心将在今年出游高峰期前迅速集聚,乡村旅游业发展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2.2挑战分析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数据。其中第三产业今年第一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负5.2%。住宿和餐饮业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负35.3%,受疫情影响程度居所有行业之首。旅游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服务业龙头,而其中乡村旅游业作为今年发展较快的旅游模式,收入无疑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对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旅游业,弥补第一季度经营亏损面临难度更大。其次,疫情后,游客对卫生质量要求将大大提升,相对于产业实力雄厚的名胜景点,乡村旅游业面临的转型升级的挑战更大。

3相关对策及建议

3.1引入人才和本土人员培训相结合

乡村旅游项目能否形成有效规划和管理,人才是关键。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文化等资源在不同地方各不相同,不同地区之间的开发策略不能生搬硬套,结合当地特色有创新地开发至关重要。因此乡村旅游产业从前期实地调研、规划再到项目建成、经营,都需要相关专业人才参与,才能有效减少前期建设或经营中的决策失误,避免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政府可出台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下乡参与旅游项目开发的政策。另一方面,乡村旅游项目负责人可自主引入营销人才,开展抖音,美团等网络平台的线上营销。其次在引入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本土农民的培训。在农村,大多农民服务素质和技能还偏低,对农民的培训可促进农民参与到项目中,提高农民的建设意愿和积极性。

3.2实现旅游业与其他扶贫产业结合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产业大多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产业脱贫,财政部办事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战略部署。当前电商平台在扶贫项目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电商平台以期实现脱贫的地区也可以以该平台作为媒介进行旅游产业的早期宣传,来实现扶贫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如炎陵的黄桃产业园就可以线上派发免费游园票和试吃票吸引游客,增加产业知名度,逐步打造产业景区。

3.3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构建精品旅游路线

各个乡村旅游项目,应该充分发掘区域特色,形成特色的旅游产业,后续也要不断创新自身经营模式,添加特色元素,形成自身产业优势,让游客形成特色感知。其次,邻近的旅游景点之间还可以开展项目合作,形成多元经济带,实现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打破传统乡村景点分散化,游客体验感不佳的弊端。如中州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曹发军在其关于信阳老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就提出了打破文化景点地域界限,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构建文化旅游长廊的观点。

3.4优先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首要条件.交通是否便利则是居民出行的首要考虑因素。乡村旅游项目的负责人应该首要调研拟开发区与外界的交通便利度,其次进行开发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疫情过后,消费者对旅游环境关注将增大,对旅游的品质要求也将更严苛,因此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业之间的关聯变得更为密切,各地方政府应该推进落实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才能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复苏,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娟.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交际,2015(05):35.

[2]邓丽娟.休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07(12):9-11.

[3]沈山,魏中胤,仇方道.我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禀赋类型与空间分布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2):39-46.

[4]曹发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信阳老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01):255-256+258.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简介]贺美玲(1999-),女,湖南醴陵人,本科生。

猜你喜欢
机遇和挑战新农村脱贫攻坚
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