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金融支持农民转型研究

2020-11-10 11:20郑明聪姜健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安徽

郑明聪 姜健

[摘要]基于安徽省各市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构建金融支持农民转型的边际效率模型,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安徽省农民转型问题进行探究。分别从职业转化、身份转换、地理位置转变以及人力资本变化等角度刻画农民转型问题。研究发现,在安徽省农民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支出的投向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和科教文卫方面投入的不足对于农民转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现行的城镇化政策和农民市民化仍是当前农民转型输出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提高农民转型的效率过程中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依旧是重点。

[关键词]安徽;农民转型;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缓解人口红利消失的阵痛带来了一剂良药。现阶段中国农民数仍占据人口的重要地位,人口红利消失主要原因在于農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深度调整,单纯的粗放型产业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农村人才发展一般依靠两个途径,一是吸引外地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另一条途径便是积极培育本地人才。安徽省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受此影响尤为突出。安徽省作为中部腹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劳动力输人大省的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发展农村可为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人口红利的消失可以通过质量的提高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因此农民转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加快安徽省农业人口转型,对于安徽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农民转型不仅是单纯农业人口身份或农村人口居住地的变化,同时应该包括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等。农民转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升级。中国农业结构的产业化布局目前仍有待提高,这说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民转型研究有助于缓解安徽省农村人口下降造成人口红利下降带来的阵痛。对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在研究时不仅对农村基本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于农村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农民转型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村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力。新型农民转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本文创新点在于,将农民转型更加细化,采用多维度视角描述农民转型。正是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性决定了单一视角研究农民转型已存在较大不足。因此我们采用四个维度来进行刻画。

1文献回顾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农民转型的输出载体不断得到加强,不再拘囿于单一的城镇化承接,发展表现为多元化输出。国内学者在研究时亦有较大补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多元化承接主体不断强化。冯子标,王建功(2010)认为农民转型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其中包括人力基础、产业形态及空间形态。同时其认为解决农民转型的关键在于处理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三大悖论。本文从以下四个视角对农民转型问题进行梳理。

1.1职业转化

基于对“刘易斯拐点”的研判,刘洪银(2012)将人才资源与产业转型和农民就业转型关联,并进一步提出国家应推进产业、企业变革促进农民就业转型。随后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201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认为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王宇雄(2016)认为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可以通过合作路径走出一条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民现代化之路,有助于实现农民转型。田丽秀,姜健(2019)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融合时,指出农户的非农业生产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促进作

1.2身份转换视角

林毅夫(2003)农村发展必须解决农村户籍转化问题,使得农民享受与城镇户籍平等的权利,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张国胜,聂其辉(2019)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户籍改革中,指出当前的户籍利益阻碍了农民的流动性,使得农民流动性受到限制。

1.3地理位置视角

张德化、胡月英(2014)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1999年-2010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走人力资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以促进现代农民转型。魏丹丹、康维波(2015)仔细梳理农民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并予以科学分析,认为政府在农民转型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城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农民转型。

1.4人力资本视角

曾福生,夏玉莲(2014)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认为新型农民的培育与农地流转具有重要关系,在新型农民的培养上,必须在体制和政策上进行改进与完善,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同时提出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董宪军、夏玉江(2014)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际工作出发,认为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对于加速农民转型,提升农村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罗迈钦(2014)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知识农民存在重要意义。认为农业行业准入制度建设、农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等有助于实现农民转型。

梳理已有文献,目前关于农民转型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农民转型的实证研究仍然缺乏,尤其是对于安徽省农民转型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太深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与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因此本文在结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安徽省自身的特点,通过构建契合安徽省农民转型边际效率的基本模型,结合安徽省各地市2014年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农民转型问题进行测度,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2数据选取与模型建立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辅助相结合的形式来剖析安徽省农民转型遇到的关键问题。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农民转型各个因素进行理论上的实证量化分析。我们认为农民转型应广义的包括职业转化、身份转化、地理位置转化和意识转化等四个方面。因此在指标选取中我们将围绕四种农民转型做相关研究。

2.1农民转型效率投入指标的选取

安徽是农业大省,虽占据中部地区重要位置但农民转型问题处理一直不很理想。因此选取安徽省为研究样本具有典型意义。农民转型不仅仅是指城镇化建设,同时还应该包括农民在对待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上。由此我们在根据上述讨论,针对农民转型遇到的相关问题对于农民转型效率投入指标做了以下选取。我们采用第一产业GDP占总GDP的百分比(描述农民职业的重要性)、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描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采用城市固定资产投入(描述城镇地理位置轉换)、地区科教文卫投入(描述当地的意识转化成本)。

2.2农民转化效率产出指标的选取

本文通过综合指标来反映农民转化效率。据此,我们选取了以下四个产出指标:就业非农化比例(描述农民转型职业转化结果)、城乡居民人数比(描述农民转型的身份转化)、城镇化率(描述农民转型的地理位置转换)、学历结构(描述农民转型的人力资本转化成果)。

2.3基准模型介绍

基于正交变换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多维变量通过提取主成分的方式实现降维,同时能够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步骤有:

指标数据标准化、相关性分析、确定主成分个数、提取主成分表达式、拟合数据。

Fn=β1x1+β2x2+β3x3+…+βnxn

(1)

其中β1,β2,……,βn (i=1,……,n)为x的协方差阵∑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x1,x2……,Xn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就存在量纲影响,并采用最大最小值法消除量纲影响。

2.4数据说明与参数校准

数据说明:本文研究样本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不包括各县级市与巢湖市),根据上述指标评价体系对农民转型效率进行评价。由于研究主体是各个地级市故将县级市(如安徽省天长市)排除,同时为保证研究时效性,根据最新地域划分原则,故将巢湖市排除。就业非农化比例是指农民在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偏差,反映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与产值比例的偏离。比如在第一产业占全部就业的50%,而产值只有20%,那么就业偏差系数为0.3.这一指标可以度量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水平。就业结构偏差越大,说明农民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越低,转型程度越弱。本文城镇固定资产投入选取城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同时包括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投入。本文数据来源2015年各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安徽省统计局等。

参数校准:本研究采用经典文献中关于不同量纲的数据归一化处理办法

Yij=Xij-Xmin(i)/Xmax(i)-Xmin(i) (2)

其Xij:为表i第地区j第指标;Xmax(xi1,xi2,…,xin);Xmin(j)=min(xi1,Xi2,Xi3,…,xim)运用式(1)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5安徽省农民转型效率函数模型的建立

本文在研究安徽省农民转型的过程中,依据指标体系法来构建安徽省农民转型的边际转换效率模型,特定的农民转型的相关因素作为投入,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作为产出选取的一系列指标,建立模型进行投入产出比较。转换效率投入模型:

Ti=∑m j=1δjTij

(3)

其中,Ti为i地市农民转型影响因素的投入指标模型;Tij表示为i地市影响农民转型的第j种投入指标;δj表示第i种投入指标对综合投入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即影响农民转型权重;m表示投入指标的个数总和(影响农民转型投入指标数m=4)

产出模型:

Ci:∑m j=1 λjCij

(4)

其中,Ci为i地区产出综合指标,Cij表示为i地区的第j种产出指标;λj表示第j种产出指标对产出综合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也即权重;n表示产出指标的个数总和(在这里n=4)通过上述模型(3)与模型(4)的计算可以分别计算出安徽省地市农民转型的投入综合指标和产出综合指标,进而得出不同地市的农民转换效率。转换效率可以用下列模型表示:

Ei=Ci/Ti

(5)

据Ei值的大小可以比较得出安徽省各地市农民转换的效率的差,Ei值越大,表明相比其他地方农民转型的效果越好。

3安徽省农民转型效率实证分析

3.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投入产出指标的权重

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研究者经常会在模型中包含较多的相关解释变量。然而,这不仅会使问题分析变得复杂,而且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从而造成数据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重叠,甚至会抹杀事物的真正特征。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降维——主成分分析法的思想,将所有指标的信息通过少数几个指标来反映,在低维空间将信息分解为互不相关的部分以获得更有意义的解释。因此我们采用降维的方法来处理多维度因素问题。

在多因素分析中,权重的选取是个难点,其中,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均有广泛的应用。在目前经典研究文献中,大多数采用客观分析法,这样避免了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本文在借鉴专家的方法,同样采用客观评分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过程是:利用软件EVIEWS9.0中Principal Components针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等,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

3.1.1农民转型投入指标权重计算。运用标准化后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投入指标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表3)。

(1)提取公因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可进一步计算得到各投入指标的权重(表4)。

(2)产出指标权重的计算。采用投入指标权重的类似计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产出指标的权重(表5)。

3.1.2安徽省农民转型效率的测算列表。运用安徽省农民转型投入模型、产出模型、效率的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各市的投入综合指标Ti、产出综合指标Ci和投入产出比Ei一农民转型效率(表6)。

3.2主要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结论:

(1)安徽省农民转型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亳州、阜阳和宿州等市,其转型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市。从研究结果得出安徽省农民转型目前存在较大差异,安徽省农民转型问题依旧受到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影响,从实证得出的数据显示财政支持力度贡献率较高,因此在农民转型问题中我们应该注重国家财政的使用。

(2)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民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实证分析我们看到农业GDP的增加对于农民转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制定相关的农民转型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特殊性,积极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积极探索农民转型的过程中,需将农民转型与农业的发展相结合。

(3)从相对排名较后的亳州和阜阳两市来看,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和科教文卫方面投入的不足对于农民转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城镇化率和城乡农民比依然是当前农民转型输出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提高农民转型的效率过程中对于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依旧是重点。

影响农民转型的实际因素不但取决于国家财政支付体系与城镇化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取决于农民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与新技術结合的实际效果。在考虑农民转型的问题时,应打破传统理论的禁锢,对转型后的农民发展问题做进一步探究。我们在研究农民转型问题时,不仅仅描述了农民转型的相关因素,同时对于农民转型后的后续发展问题做了进一步思考。本研究的启示是,在国家战略层面支持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安徽省自身农民数量减少的实际问题,同时应更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引导农民转型。只有两者兼顾才能解决悬在安徽省农民转型问题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农民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厘清财政资金收支对于农民转型的重要作用,优化财政对于农民转型的支持路径

财政资金的使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民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重视财政发挥的重要作用,农民转型效率与财政资金的使用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①对于涉及农民转型的基础财政支出项目实行专项监管,比如农民进城补助,补助方式可采用现金补助和政策优惠等。②对于接收农民较多的城区进行相应的基础建设方面的补助,设定一定的补助比例优化相应城区的基建等。对与农民转型相关的城区道路、娱乐设施等相关建设进行财政补助。③财政资金使用渠道应该多元化,分层次有针对性。从农民转型社区支持到农民自身财政补贴,要做到精准支持,防止“撒网式”财政粗放支农。

4.2优化农业发展的基本结构,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发展的基础建设

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在农民转型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GDP的占比对于农民转型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这与第一产业GDP占比可直接反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有关,而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于农民向城市的定居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升第一产业GDP可采用如下发展策略:①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断丰富和发展农村经济增长极。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出发,延伸第一产业链条,拓宽第一产业范围,增加第一产业GDP,从而提升农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农民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建立合理的农业贷款补贴制度,精准支持农业发展,可通过优化农业贷款补贴方式。不仅仅是以现金补贴的方式,还可对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购买进行补助,同时根据安徽省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地提供贷款业务。例如在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实行耕地改善设施的补助为主,对于林区、山区则应该以林地、果树等经济作物的补助为主,从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第一产业GDP。

4.3加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民居住区较近的城区建设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能够在提高农民便利度的同时,提高城市对于农民的吸引力,使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的动力内生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转型中部分农民“恋地”情节造成的转型障碍。①加大农村周边临近城镇的商业化建设,同时加大对于交通工具使用的频率,提高便利度,方便农民进一步了解城市,从而产生对美好城镇的向往。②对于农民在城镇居住的基础便利设施进行投资,例如电网、水网等配套设施。对于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提供相应的便利设施,来保障农民在城镇能够享受到与原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有助于帮助转型后的农民与新环境进行融合。

4.4增加科教文卫投入,降低文盲率,增加农民人力资本存量

现代化教育可以激活农民潜在的创新意识,不仅能够在农民转型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接受城市生活方式,增加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同时便于农户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普及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和农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这种基础教育需要提高覆盖面,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均需有相应的教育机构承担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②拓宽技能教育。除基础教育外,还需要通过技能教育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在中国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集中教育的优势。开展技能教育需针对不同地区以及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情况分类施策。比如在毫州,阜阳等地,目前依旧是以农业基本生产为主,这就对于技术性生产(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使用等要求较高),而在宿州砀山,六安瓜片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则应以农产品的改良为主。

4.5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在城镇的自我认同感

在影响农民进城的诸多因素中,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让农民在城镇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失业保险等方面。关于之前农民在农村对于社会保障投入的不全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由于前期社保的积累不足,为缓解农民由于刚入城的生活压力,可采用梯度有差别的社会保障“泵缴”形式;②应平等对待转型后的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同时对于转型农民在城镇中购买房屋予以一定的现金补助;③拓宽转型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有组织地对于转型后生活在城镇的农民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冯子标,王建功.农民转型的困境及其化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0(06):43-47.

[2]刘洪银.从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看产业转型与农民就业转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8(04):20-25.

[3]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J].现代经济探讨,2014(01):65-69.

[4]王宇雄.农民现代化的一个路径:农民合作助推农民转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2):49-54.

[5]田丽秀,姜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研究一以云南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13(01):11-18.

[6]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农业经济问题,2003(06):4-7+79.

[7]张国胜,聂其辉.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户籍制度的双向改革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4):97-102.

[8]张德化,胡月英.基于VECM模型的我国农民转型影响因素分析一来自1999年-2010年度数据经验证据[J].湖南社会科学,2014(02):168-171.

[9]魏丹丹,康维波.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转型困境与政府作为[J].社科纵横,2015,30(12):46-49.

[10]曾福生,夏玉莲.农地流转与新型农民培育研究—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06):14-21.

[11]董宪军,夏玉江.新时期农民转型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7.

[12]罗迈钦.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经验农民向知识农民转型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03):322-325.

[收稿日期]2020-06-18

[作者簡介]郑明聪(199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安徽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有关无穷小的极限求解方法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