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以减缓新冠疫情影响

2020-11-10 11:20霍家宝刘政旭刘淑然刘丽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新冠肺炎疫情

霍家宝 刘政旭 刘淑然 刘丽芳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及全球的蔓延传播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阐述新冠疫情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生活等领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将如何减缓疫情导致的上述不利影响。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社会资本;农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地结合实际在疫情初期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流动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使疫J隋快速蔓延的凶险态势得以扭转。然而疫情的发生仍旧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流动管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阻力,以上两点在农业发展领域便有所体现。在疫情背景下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生活等方面均受到阻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在4月中旬发布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

1新冠肺炎疫情在农业农村发展领域的不利影响

1.1疫情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即期和远期农业生产

根据蛛网理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及个人会影响产量,商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生产出来,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无法改变,本期市场由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产量由上期市价决定。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农业生产经营者无法预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农户应急调整存在时滞,造成了生产相对过剩,大量农产品积压。流动管控措施背景下流人流出受阻,生产过剩的农产品滞销使农户蒙受损失,农业生产原料及工具难以获得补给使生产能力下降。本阶段农民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生产能力和积极性受挫,将会减少未来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对宏观微观经济造成阻碍。虽在疫情结束后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农业生产规律、农户生产能力和农民心理状态的制约下,农产品供需缺口仍将会扩大。

1.2疫情减少农民收入,降低农村生活水平

疫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前非务农收入成为农村家庭愈发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流动管控的背景下,停工停产使从事非务农行业的农民劳动者薪资收入减少,失业风险加大,农民临时工就业问题严峻。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农业生产受阻使初级农产品供给减少,流动管控措施又抑制市场,降低了上述产业的效益,加之固有投入成本的存在、机会成本的扩大,在此期间上述产业并未实现使农民增收的目的。随着疫情的蔓延,施工活动受到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改建工程进度受到阻碍,疫情期间部分农村的垃圾回收等村内公共事务同样停滞,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恶化。

1.3疫情给农业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也存在不利影响。在农产品进口方面,随着我国流动管控措施的推行,社区封闭、停工停产、餐馆等服务业停歇等方面均极大降低了我国对外国农产品的需求,且由于防范疫情反弹等原因与措施将使得消费能力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进口将会降低。外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也将会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情况: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蔓延,多数國家都采取外贸管制措施以削弱新冠肺炎病毒从境外输入的风险,我国的农产品来源国的管制措施会使中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受到影响。以越南为例,越南政府为保证越南国内粮食供应稳定,曾于3月宣布管控大米出口,使中国国内粮价受到一定短期影响。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由于中国是疫情扩散较快的国家之一,加之政治经济领域国家间的博弈,部分国家对从中国进口农产品做出了限制,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面临阻碍。而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各国采取外贸管制措施较为普遍地限制产品进口,又进一步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扩散和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对于从事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2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意义与《指引》的发布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部在4月中旬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旨在通过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加快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指引》强调了社会资本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确定了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2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对减缓疫情在农业农村中的不利影响有积极作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拥有诸多积极意义,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创新发展;完善农民民生保障,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2.1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表述确定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发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产生宏观和微观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社会资本作为实现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持来源,对于推动农业发展也有着明显作用,将有利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创造良好渠道与机会,解决农村地区长久以来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对外输出渠道狭小的桎梏。

2.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社会资本的注入,将使农村在拥有更多资本支撑进行常规传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社会资本将带给农村以先进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市场和信息,对于提升农产品价值、开拓多方市场、丰富经营模式、增添科技含量均有所帮助,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2.3完善农民民生保障,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社会资本的投资将拓宽收入来源、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资本的注入还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数据、人居环境条件的改善,提升农村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2.4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便是实现该要求的良好现实途径。将源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第一产业,实现三个产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生命力,增加农民的民生福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将促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

3《指引》减缓疫情在农业农村发展中不利影响的路径

3.1《指引》在直接性農业生产领域对疫情影响的减缓

《指引》将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列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序列中。在疫情背景下,农民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滞销问题突出,造成经济损失、资金短缺等问题,生产积极性遭受打击。国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将会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资金、技术、设备等有形及人才、管理经验、社会资源等无形资源的直接支持,提升农产品品质与竞争力,拓宽目标市场,逐步提升农民后疫情时期的生产经营信心和积极性,减少因疫情带来损失的后顾之忧。通过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资源回收与购买的成本,减少农户后疫情时期的支出,促进疫情后农业的恢复,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及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直接性农业生产领域,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还可以保证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期农产品供应与安全,维护农产品市场公平有序经营,共筑总体国家安全格局,协调有序渡过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3.2《指引》在农业经营能力领域对疫情影响的减缓

《指引》将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和数字乡村建设列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序列中。在疫情背景下,物流运输受阻、市场渠道收缩、信息不对称、产品科技含量低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指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质。发展物流业直接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和物资的运输不畅问题,提升农户如常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信心和预期。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并提高生产效率,在品质提升的同时保证供给。如快农业农村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带动广大农户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克服疫情和后疫情时期遭遇的各种困难,提升疫情后的生产积极性。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建设数字乡村,将有利于精准进行农业生产,明确合适的销售市场,科学合理确定要素投入量,掌握政策与社会动向,改变疫情期间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规避疫情期间滞销问题的重演。

3.3《指引》在农民收入及农村民生领域对疫情影响的减缓

《指引》将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新兴服务业和乡村创新创业列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序列中。在疫情背景下,因疫情形势和流动管控措施,很多农村劳动者待业或失业,工资收入降低明显,甚至影响其家庭正常生活水平。《指引》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务农行业、农村副业或鼓励创新创业,将就近增加农民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宽农户收入来源,提高其收入水平,为疫情结束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恢复提供保障。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农户生活,丰富农村经济文化活动,助力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

3.4《指引》在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领域对疫情影响的减缓

《指引》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于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序列中。在疫情期间,不少进行中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建工程项目停摆,农村内部垃圾难以处理,老旧旱厕加大病毒传播风险,众多农村生活环境问题因疫情发生而亟待解决。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有利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推进,改善乡村生活的设施条件。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乡村内部的公共事务运作机制,提升农村生活的舒适性,降低疫情对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阻碍。

[参考文献]

[1]叶兴庆,程郁,周群力,等.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估与应对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0(3):4-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Z].2020-04-13.

[3]张勇.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农业经济,2018(9):11-13.

[收稿日期]2020-05-18

[作者简介]霍家宝(1999-),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在读;刘政旭(1999-),男,河北保定人,东北农业大学在读;刘淑然(2000-),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农业大学在读;刘丽芳(1999-),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农业大学在读。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