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0-11-10 11:20潘梦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品牌供应链基地

[摘要]当前,中国有机谷建设存在着缺乏规模产业基地支撑、认证费用高企业负担重、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够完善、有机产品同质同类严重、从事有机产业生产的企业发展相对艰难、有机谷大品牌宣传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快基地建设、落实政策奖补、加快供应链建设、强化品牌建设、健全配套体系等,加快“中国有机谷”建设,尽快将其建设成为全国有机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富集区,引领全国有机产业发展。

[关键词]有机谷;基地;供应链;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B

“中国有机谷”是湖北省襄阳市以襄阳市南漳县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辐射区,依托襄阳市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集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2016年纳入湖北“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2018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成为湖北推进建设的“六谷”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有机谷”建设成效初显,有机产业蓬勃发展,重点项目快速推进,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电商产业迅猛发展,休闲旅游风生水起,彰显了中国有机谷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魅力,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中国有机谷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打造绿色之谷。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有机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依托南保谷山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汉江沿岸良好的生态优势,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把绿色打造成有机谷的底色。以村庄绿化、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水系绿化“四个绿化”为重点,扎牢绿色生态屏障,2017年以来,共建设绿色乡村200多个,通道绿化1000km,宜林荒山绿化3466.67hm2,水系绿化86.67hm2。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向谷区倾斜,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hrr12,土壤修复7800hrm2。健全完善村级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大力推进乡镇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创新农业减量化增长机制,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推行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綜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实施产业建设工程,打造富民之谷。产业发展是有机谷建设的基石。全市主攻有机粮油、有机食用菌、有机林果、有机茶叶、有机蔬菜、有机养殖六大有机产业,襄阳市里拿出真金白银激励有机产业发展,设立了1亿元的有机谷产业基金和5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的要求,有机谷区域四县市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每个产业由1-2家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积极培育有机食品品牌,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推进有机农产品进大城市、大超市,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对“中国有机谷”品牌的认知度、满意度、忠诚度。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机谷共认证有机产品166个,面积1.44万hm2;全市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71多个,面积17.67万hm2。南漳县今年上半年以华茂粮油公司为龙头,建设水稻有机生产基地1866.67hm2;以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设了350万袋有机食用菌基地。老河口市今年上半年建成稻虾共生基地733.33hm2,投放蟹苗11.5万kg。

三是实施标准建设工程,打造安全之谷。标准是品质的保障。大力实施有机标准建设工程,重点建立标准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三大体系。按照国家“三品一标”标准,制定了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到休闲观光全产业链标准。围绕粮油、食用菌、茶叶、蔬菜等重点有机产业,襄阳市制订了15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集结成册,印发到有机产业经营主体和所有专业村。保康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将龙头企业纳入质量追溯管理。全面建立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018年6月29日,襄阳市成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同时,补齐乡镇执法机构短板,强化市、县执法机构职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了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于全省、全国水平,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四是实施观光旅游工程,打造休闲之谷。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三产融合的突破口,创新产业业态,推进农旅融合,实现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着力推广以乡土文化为内涵的堰河、以矿山生态修复为内涵的尧治河、以城郊农业为内涵的姚庵、以林特产业为内涵的洪山嘴、以绿色水系为内涵的引丹等五种模式。支持保康尧治河、谷城堰河、南漳峡口等村庄建成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村”保康尧治河村是全市唯一的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仅去年暑期,就接待避暑游客30多万人次,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打造谷城茶旅山乡、南漳华中绿谷、保康荆山风情、老河口梨海涌雪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每个县(市)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1-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绘制了中国有机谷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图,打造了一日游、二日游线路10条,面向全国推介。各地还通过举办特色节会,促进农旅结合。南漳县举办中国有机谷年货节两届,吸引采购商签订有机农产品购销合同。保康县先后举办格栏坪茶文化节、寨湾美丽乡村“年货节”、有机蓝莓基地蓝莓自助采摘节。老河口今年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年货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十堰的6个旅游团队及本地游客2000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余万元。谷城县相继举办了狮子岩风景区开园典礼、本味黑猪文化节、玉皇剑茶园开采节等有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活动。

五是实施“互联网+”工程,打造智慧之谷。酒香还要常吆喝。实施“互联网+有机谷”工程,重点在有机产品+互联网、超市+互联网、观光+互联网、展示中心+互联网四个“+”上做文章,使有机农产品借助网购平台,实现深购远销。全市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电商运营中心1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5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188个,累计新增农村电商创业人员2026人,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谷城县已建成“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形成光彩城、农商城、物流园和人才学院的多功能园区,已人驻电商企业165家,仅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4.6亿元。保康大力推进全国电商进村示范县建设,建设县级电商营运中心2个,镇级服务点6个,村级服务点64个,农村电商服务网点400多个,21款农产品入选“荆楚美味”百家好网货,网络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2.8亿元。老河口市建成村级服务站和体验店85个,“春雨”黄桃、“仙仙”大仙桃高峰期一个桃卖10-20元,供不应求。南漳县以中国有机谷支持服务中心、展销中心为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有机产业第一县、“买全国、卖全国”的有机产品交易核心区,已有包括港、澳、台在内的省域展销馆17个,进驻有机生产企业50多家,展销有机产品300多种。

2“中国有机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规模产业基地支撑。产业基地是有机谷建设的基石。近年来市里每年拿出500万元奖补资金激励有机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机谷认证面积已经达到了1.44万hm2,南漳投资建设了“中国有机谷”支持服务中心和展示中心,各地建设了不少有机产业基地。但产业基地在有机谷范围内分布零散,没有成块、成带、成片,没有成规模的核心产业基地支撑,看相不足,“亮点”不亮。南漳全县83个有机基地,散落在11个镇区,分属于6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的点,处于碎片化阶段。而且由于基地不成规模,90%以上的有机基地不能形成区域内自我循环。

二是认证费用高企业负担重。有机产品是中国有机谷的核心。是否是有机产品除了生产、加工等环节要符合有机标准外,还必须要通过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获得认证证书。而有机认证书有效期为一年,需每年进行认证。据调查,一个有机产品认证费用一般2-3万元,在续展认证时也需缴费认证。目前,在市级首次认证一个2万元的奖补政策的支持激励下,襄阳市有效有机认证证书已经达到了166个。但据了解,由于县市奖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认证成本高,导致部分企业对认证特别是续展认证的积极性并不高,出现了有些企业不愿续展的情况,存在有机认证产品数量下降的趋势。

三是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不够完善。南漳县以中国有机谷支持服务中心、展销中心为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有机产品交易核心区,目前进驻有机生产企业50多家,展销有机产品300多种;谷城县已建成“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人驻电商企业165家;保康21款农产品人选“荆楚美味”百家好网货。但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高端、个性化农产品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调研走访发现,在我市的有机产品主要还是“各自为战”,基本是自产自销,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有机产品营销平台,导致有机谷内大量的优质有机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有机消费群体难以买到高质量的有机产品。

四是有机产品同质同类严重。截至2018年底,襄阳市有机认证产品证书达到166个,主要有粮油类16个,茶叶类67个、菇类15个,水果类22个,养殖13个,蔬菜14个,其他(药材等)19个。从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认证主要集中在茶叶方面,表现注册的有机品牌种类多而分散,但真正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有机产品不多,还不足以支撑起“中国有机谷”这个区域品牌。“中国有机谷”作为襄阳市的一张新名片,在全国、全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作为公共品牌资源,其认知度、吸引力、统合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凭借品牌影响力打开全国市场的力量明显不够。

五是从事有机产业生产的企业发展相对艰难。有机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之一,吸引了大量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中国有机谷内从事有机生产的企业已经达到近130家,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而且由于有机农业生产成本高,有机市场发育不成熟,优质优价没有完全体现,加之所销售产品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没有进行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有机中小企业难以盈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据南漳县反映,目前从事有机农业经营主体盈利状况目前呈“一八一”态势,既10%的企业挣钱,80%左右保本,剩余10%的企业是亏本状态,严重影响企业参与中国有机谷建设的积极性。

六是有机谷大品牌宣传不够。2019年2月28日,“中国有机谷”LOGO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注册。 “中国有机谷”既是战略也是品牌,为做好“中国有机谷”品牌推广,2018年襄阳市举办了中国有机谷高峰论坛,各地也纷纷打出以“中国有机谷”为主体的年货节、茶文化节、采摘节和有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中国有机谷”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生態襄阳有机厨房”逐步叫响。但与省内的其它大品牌如潜江小龙虾、恩施玉露等还有一定的差距,也与省级战略不匹配。

3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快基地建设,打造规模化有机产业核心区。在鼓励企业实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的同时,要迸一步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建议在中国有机谷范围内选取生态环境好、地理层次分明、生物多样性丰富、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集中连片的有机粮油、食用菌、林果、茶叶、蔬菜和养殖等六大特色产业,配套初级加工、展示展销和休闲旅游,着力打造一个自然生态优良、有机立体循环、全产业链闭合、种养加协调平衡的规模化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有机技术的示范区、有机产品的汇聚区、三产融合观光的体验区、规模化有机产业的核心展示区。

二是落实政策奖补,帮助有机企业成长壮大。为尽快为企业减负,建议探索与有机认证机构合作,通过政策支持和集中开展有机认证,降低认证费用,以此提高企业认证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落实有关奖补政策,关心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强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深度盘活闲置资源,以厂房租赁形式吸引企业“拎包式入驻”,切实降低前期投入。提高有机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有机产业基金的杠杆撬动效应,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使用率,为他们及时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从事有机生产的中、小微企业。

三是加快供应链建设,尽快完善有机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打通有机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通道。线下主要是鼓励中国有机谷的有机产品进入商超,或租用超市场地搭建中国有机谷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或组织相关县市在全市产权交易中心设置有机食品展销中心,将有机农产品搬到市民身边,首先让我市市民了解、认识、认可有机产品。线上主要是在现有农村电商的基础上,寻求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电商的合作,以南漳为基地合建有机谷线上销售平台,尽快实现有机谷产品卖全国的目标。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扩大中国有机谷的品牌影响力。酒香还要常吆喝。建议学习借鉴“丽水山耕”公用品牌的成功经验,加快对中国有机谷内同质同类的有机产品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中国有机谷”公用品牌使用准则,对符合要求的有机产品进行统一贴标,让贴有“中国有机谷”商标的产品成为中国有机谷的最佳的代言。在继续借助相关农博展会、农民节会等宣传展示“中国有机谷”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国有机谷”进入省级宣传的笼子,力争能在国家级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中国有机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是健全配套体系,创优产业发展环境。加强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健全有机产品追溯制度、企业信誉档案制度,实现有机产品全程监控。从农业、科技等部门选拔具备有机产业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种养技术多方面的培训指导。加强有机知识普及、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让全市人民认知并参与有机产业发展。市县两级财政要出台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有机产业扩大规模、有机认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设政策,支持全市有机产业链建设。

[参考文献]

[1]姜远海,田应涛,李豫富.阳西南崛起“有机谷”[N].湖北日报,2018-12-24.

[2]聂荣毅,庞成庆,李齐.农业大市的美丽蝶变[N].湖北日报,2019-03-15.

[3]赵以清.襄阳:巧借农业资源牌打造强势品牌群[J].中华商标,2014(12):36-37.

[收稿日期]2020-07-20

[作者简介]潘梦婷(1998-),女,湖北襄阳人,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专业2020届本科生。

猜你喜欢
品牌供应链基地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