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探究

2020-11-10 11:20韩松原黄治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韩松原 黄治

[摘要]河南省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河南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首先阐明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目标,其次梳理分析河南省在农业现代化存在的瓶颈,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河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农业现代化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产业化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农民收入得以提高的重要来源,没有农业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农村的繁荣富强,农民的安居乐业。放眼国际,一些新兴国家经济虽然能够得以快速发展,但是没有解决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没有找到化解社会问题的对策,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的例子,让我们明白,要想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党的第十九届领导集体科学的认识到,农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和产业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的关键一招。认识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低

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区,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较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农民收入增长不振。河南省农村各类产业融合主体规模结构单一,自身经营和盈利能力不强,管理主体和管理结构不明确。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能力不足。河南省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小农户经营的方式,土地流转模式缺乏创新。农村产业融合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期,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统筹规划,执行效率低下,合作社和小农生产经营没有标准化。

2.2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河南省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还不足,农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政府缺乏针对农业的担保贷款政策,缺乏直接针对于产业融合的扶持资金。另外,由于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出现了部分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最终导致农业资本大量流出,造成农村农业投资和融资的困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缺陷、农民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农民授信额度较低也阻碍了农村生产融资。河南省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农业基础资源中,对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投资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2.3农民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河南省城乡二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巢社会”现象,许多农村的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在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壮年也在城市定居就业。农村缺乏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农村基层待遇不高,导致大部分拥有专门农业知识的高知识分子不愿意回到农村就业。因此,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知识文化水平低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他们的知识只能生产和销售简单的未加工的农产品。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不完善,信息受阻,导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难以用于农业生产。农民接受新产品的能力较弱,由于市场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2.4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河南省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片面追求农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河南省农村地区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注重污水回收处理,农药和化肥使用没有经过科学配比,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土壤造成污染,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固定的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造成许多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严重污染地下水源,降低用水质量,降低空气质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3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3.1制定科学发展策略,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改变农业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因时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开发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现代化产业的融合,积极推进各类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创新农业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和拓展农业农村综合发展的潜力空间。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河南省龙头企业要根据政府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建立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之间的纽带关系,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对中小型小农户的扶持,通过协同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发展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包括租赁方式、购买方式、合作方式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推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发挥出土地的规模效应,改变小农户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消费市场方向的把控作用,帮助小农户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引导小农户种植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3.2加大农業资金投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

河南省政府应加强对河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财政性支出,加强财政倾斜的力度,对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奖励。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金融服务政策,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规范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政策支持方面的改革,增加农村地区村镇银行的数量和种类,推动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出台鼓励政策推动企业向农业进行投资。加大对先进的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的引进,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农业实用科技普及的资金支持。

3.3提高农民农业技术,引进农业人才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一是要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二是要引进年轻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依靠高校、科研机构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带动优势,与地方开展合作,普及农业知识,鼓励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对农业高校相关专业的扶持,加强对相关农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加强信息化构建,改进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远程指导、实时监管等服务。

政府要制定农村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外来农民回乡创业,吸引大批人才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各类人员从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多样性。通过采取以上两个方面的措施,培养农业农村技术型人才,吸纳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最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河南省在发展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割裂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现目前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一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宣传。具体的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等方面的处理文件,河南省已经具体落实,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农村基层部门需要加强有关这一方面的知识宣传。二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民由于受自身年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因此可以通过培訓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通过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主动去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地区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例如生活垃圾桶、垃圾处理集中站、垃圾转运车等。通过完善相关设施,农村居民可以改变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扔的乱象,提高村民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09):6-8.

[2]王雪平,刘学峰,武林甲.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3):32-35.

[3]李燕梨.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

[4]石鹏.河南省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7.

[5]赵明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5.

[6]范况生.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推进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01):241-244.

[7]张全红.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现实障碍分析[J].农业经济,2013(11):11-14.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旅游经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