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创新发展探讨

2020-11-10 11:20董云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现代化技术催生现代化农业的出现,这使得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想要实现农民增收,就必须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加速现代化农业进程,打造幸福快乐的现代化新农村。主席在十九大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含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创新策略。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创新;农业进程;现代化农业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业整体呈现大国小农的态势,该国情要求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为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完美融合,国家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托管,在现有土地承包模式下实现农业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专业化,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速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应遵循坚持开放、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科技致胜的原则。笔者以淄博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为例,研究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状况,为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

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含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与农业相关的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该体系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能量,要求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克服自身规模的局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获得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服务规模效益的全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商业性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农业生产部门为目标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分工体系,内容广泛。其中服务内容包括供应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和信息服务。服务组织可分为包含乡村集体经济的服务组织、农业技术部门的服务组織、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按服务类型划分,可分为服务风险型、政府引导型、龙头带动型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农业商品化和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2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出现解决了不流转土地的规模经营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有机衔接。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自生自灭、粗线条的发展方式存在大量问题,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制约。

2.1龙头带动不强

到2020年,淄博市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80家,市级以上知名企业产品品牌1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5600家以上,家庭农场发展到1800家,打造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30家以上。龙头企业虽多,但从事产加销全程服务的却很少,能带动全省整体产业的几乎没有。多数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无法带动农民增收。截止2019年底,全省合作社共计约6.9万个,但覆盖农户不到40%,且集中于大户。基层服务组织数量虽逐年增多,但规模有限,小品牌居多,名气不大,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不突出。

2.2服务内容缺少创新

淄博市现有农业企业多从事简单的生产加工,从事产、经、销一条龙服务的少。农业生产中插秧、烘干等服务覆盖面积有限。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的关键环节服务欠缺,对禽类粪污的处理能力有限,收集和肥料加工等有待改进,产业发展及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服务产品附加值还有待提升,同质化现象日渐严重,不良竞争发生频率过高。

2.3利益联结有待加强

服务组织的运营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服务行为缺少科学规划,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薄弱,农户签订服务合同不规范或者不签订服务合同,尤其是对中、小农户的服务,多以口头协议为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服务组织与农户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缺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理念,对产前、产后的信息和销售加服务不足。

2.4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出现的较晚,多数服务组织刚刚建成,身兼数职,制度规范不够完善,管理机制缺乏,章程制度落实不够。部分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责权划分混乱,服务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农产品乱堆乱放、储存环境有待改善。政策缺失和工资待遇的不足使得对专业人才吸引力有限,培训能力有限,人才缺失现象严重,服务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2.5缺少政策支持

农业服务主要依赖于财政支持,但多数区、县财政能力有限,无法全力支持投入,不能满足全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需要。农业服务组织需要用到各种现代化设备,财政补贴不足,使得部分先进、适用的农机不能享受足够的补贴,服务组织购买信心不强。个别地区税费、用地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仓储、机库棚等配套用地供求不足,缺少基础设施。当前,贷款难成为普遍现象,银行为保证贷款回收率对无抵押农业贷款兴趣不高,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3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创新发展的路径

3.1提高农民队伍整体素质

淄博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并将此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提升农民队伍整体素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培训。近几年,农机事业服务中心通过阳光培训、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面向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帮助提升专业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促进农民创业振兴。二是建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农民培训应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农业农村部门带头实施、公益性培训机构和市场资源力量联合开展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建设,并将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多种资源融合到一起,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积。三是加强政策扶持。通过政策扶持加强高素质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实现“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淄博市农业主管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整合完善各种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农机农技、经营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市场主体、多方资源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培育体系,让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提高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

3.2鼓励“互联网+农业”在农业服务方面的创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应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助力“三农”工作创新,将发展智慧农机融入到“互联网+农业”行动中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一是提高顶层设计。农业农村部门应协同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具体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做好有关农村农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體系。二是帮助相关工程实施。为推进相关工程的开展,可组织人员参与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和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建立单独的农业信息化标准部门,创建物联网试验工程,通过手机向农民传递各种农业技能,确保各项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三是积极构建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服务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大规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和网络运营商共同建立具有行业性、区域性、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整合服务主体、共享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提高服务效率。

3.3鼓励涉农企业参加

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力度扶持培育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并下达了相关文件对服务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以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为引领,以项目实施为带动,助力服务组织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2017年,中央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明确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促使其健康发展。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坚持多元主体、服务专业、公平竞争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主体,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引领社会化服务发展。二是推广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2014年,中办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地方根据农民意愿连片整理耕地,将土地折股量化、实行收益按股分配。将土地流转的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防止土地过度集中。三是加快培育规范化服务市场。提升农业服务业质量,维护小农户利益,使服务市场更加规范。加强服务标准建设、加强服务组织动态监测、加强服务价格指导,用标准的格式合同,依法合规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农户利益。淄博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在规范服务市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四是给涉农企业提供税费优惠、信贷支持。国家为支持“三农”发展,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给农业企业减免税收,通过信贷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创新发展对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为实现农民增收,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改善方法,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庆龄.村社统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组织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134-143.

[2]路撵撵.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的具体做法及成效探索[J].种子科技,2020,38(07):115+117.

[3]张照新.以主体多元发展和服务方式创新为重点推进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20(04):113-114.

[4]孟海燕,强化引领带动加快服务升级——江苏东台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20(04):120-123.

[5]张剑.合作社绿色A级蔬菜生产经营模式探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J].园艺与种苗,2020,40(04):144-146.

[6]马亚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8):214-216.

[收稿日期]2020-06-05

[作者简介]董云秀(1971-),女,山东淄博人,中级会计师,农业经济师,本科,从事农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