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中生态驳岸设计方法及策略研究

2020-11-10 11:20王文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策略

[摘要]在振兴乡村、创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的目标背景下,针对乡村建设中的生态驳岸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大部分生态驳岸的问题,提出三项营造策略:生态驳岸类型选择、优化硬质驳岸、生态驳岸植物选择,由此来解决乡村环境中生态驳岸设计出现的问题,创造更好的乡村生态环境。

[关键词]乡村建设;生态驳岸;河流景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乡村原始河道平面形态自然,河流水质良好且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在承担着排涝、灌溉、生态等功能的同时,为生物提供着生长、栖息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生态驳岸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乡村河流生态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塑造和改善乡村河流风貌。

1概念界定

1.1乡村水环境

乡村水环境是乡村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的关键部分。乡村水环境是指坐落于乡村村落内部或是环绕在乡村边缘的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水系,主要涵盖了水及水系周边的环境。乡村水环境构成要素主要为水体、植物、驳岸与临水建筑物等,驳岸在乡村水环境建设中占着重要地位。当下,国家在扎实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又着重提出了传承乡村文化的目标,乡村驳岸空间作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开放空间,是乡村信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传承乡村文化和记录乡村变化的角色。

1.2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基于传统驳岸弊端提出的,是在满足护坡功能要求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为动物、植物提供栖息空间的一种驳岸形式。它相较于传统驳岸对环境的破坏将这种破坏降到最小。生态驳岸有多种相应的分类类型,乡村中常见的生态驳岸类型可分为自然型驳岸、自然原生态型驳岸和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1.3生态驳岸的功能

生态驳岸除了最基本的巩固堤坝、抵御洪水的功能之外,对河流的水文、环境和生物生存发展过程都有积极的作用。

1.3.1过滤径流。降低径流速度,增加水与空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促进泥沙、沉淀物等污染物在进入河流前被分离和消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水作用。

1.3.2补水调水。生态驳岸采用天然材料,通过组合设计,形成渗透融合界面,可调节河流在不同水位的适宜性。例如:当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水渗透到堤防外的地下水层中,具有蓄水功能;当河流处于枯水期时,地下水通过堤防渗透到河流中,起到补水、调节水位的作用。

1.3.3涵养水的环境效益。大量植被用于生态驳岸的建设,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环境河流水质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地下水调节作用。

1.3.4生态驳岸滨水植被和河堤植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为陆生植物和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河水的多速率变化和交换为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栖身之所,形成自己独特的河流环境生态系统。

1.3.5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河流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减少有机污染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此外,在生态驳岸上建造的各种鱼巢和鱼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絮凝,使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水中,加速河流水质净化。

2研究目的与现状

2.1研究目的

随着乡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乡村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超出了乡村环境的负荷,出现了偏离乡村实际而照搬城市建设的现象,导致了乡村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在这过程中,乡村盲目模仿城市河流驳岸建设方式的做法破坏了乡村河流生态功能系统,乡村河流污染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下亟需对乡村河流进行生态驳岸设计方法和策略研究,为村民营造合理舒适的生活环境。

2.2乡村驳岸现状

乡村驳岸多为被杂草覆盖的缓坡型自然驳岸和人工石砌驳岸,驳岸周围缺少安全防护装置,驳岸空间没有定期护理,驳岸景观环境恶劣。

2.2.1大量混凝土等驳岸材料。从生态角度来看,天然河道里存在的大量生物和微生物具有降解水体污染物的作用,混凝土材质的硬质驳岸割断了陆域与水域之间物质能量的循环与交換,使水域和陆域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天然河道失去了自净能力,生态功能遭到破坏;从景观角度来看,混凝土硬质驳岸横截面过于均匀,截弯取直后的河道岸线笔直单一,厚重的驳岸颜色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影响了乡村景观环境风貌的建设;从亲水角度看,传统立式混凝土驳岸拉大了人与水之间的距离,大直线的河道做法加快了河流流速,不利于营造乡村河流的亲水性特点(图1)。

2.2.2驳岸植物景观单一。乡村河流驳岸植物种类结构单一,主要以垂柳和构树等落叶乔木为主,植物种植过于密集或过于疏松,植物层次与植物颜色过于单调,河流植物景观效果差;河流水陆交错地带植被缺失,房屋建筑侵占河道现象严重,破坏植物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遭到损坏。

2.2.3驳岸空间缺少管理。一方面乡村河流驳岸土质肥沃,容易滋生杂草,由于缺乏定期清理维护,杂草迅速向河道内蔓延导致河流的蓄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最终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另一方面由于乡村长期生长生活环境的特点和缺乏相关部门管理,村民选择在驳岸空间就近种植农作物,河流存在受农药污染的危害,并且对于河流周围农业生产产生的农业垃圾,由于村民的生态意识薄弱,村民将农业垃圾直接堆放在河流两岸,破坏了河流的驳岸环境。

3生态驳岸设计策略

本文探讨的生态驳岸设计策略考虑到乡村驳岸现存问题与未来驳岸发展方向,从生态驳岸类型的选择、硬质驳岸优化、生态驳岸植物选择三方面进行阐述。

3.1生态驳岸类型选择

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居住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每个河段的河流环境存在较大区别,有部分河段水量大、流速较快,其他部分河段水量小,流速缓慢,在生态驳岸建设类型选择上也大有不同。对于坡度较缓或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原型驳岸,保持自然形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作用;对于坡度较大或冲蚀严重的河段,采用自然型驳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岸,以增强驳岸抗洪能力;对于防洪要求较高,且腹地较小的河段,采用人工自然驳岸,在建造重力挡土墙时,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采用生态鱼巢砖、生态格网、生态混凝土等驳岸生态材料建造挡土墙。

3.2优化硬质驳岸

3.2.1乡村临水建筑密集的河段主要以立式硬质驳岸为主,拆除硬质驳岸的方式不可行。针对此情况,可以选择在原有驳岸的基础上进行景观优化,利用例如连翘等枝条纤细的植物来装饰硬质驳岸。垂直绿化不仅景观效果营造快,而且可以增强驳岸周边的生态性,还可以在视觉上对原有的硬质驳岸达到柔化作用。

3.2.2以修复生态系统为目的,既要防止水土流失,又要修复受损的生态链。对于乡村存在的以混凝土为材料的直立式挡土墙驳岸,可以将混凝土材料改换成石笼为材质的挡土墙,尽量采用生态型材料作为驳岸的“挡土墙”来努力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2.3对于乡村坡度较大河段的硬质驳岸,拆除部分单一形式的硬质驳岸采用台阶式驳岸类型,在台阶式驳岸的不同高程段种植喜水性植物,其发达的根系可以达到稳固河岸的目的。同时合理设置亲水平台、漫步道供居民游憩,增加乡村河流的亲水性。

3.3生态驳岸植物选择

3.3.1乡村由于其经济基础、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河流驳岸植物的选择首先应本着生态适应性原则、乡土植物为主原则、固土护坡功能优先原则和经济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植物生态群落结构的完整性、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丰富性;植物空间布局上要注重乔灌草的比例、三维空间的分布与构成视觉空间的合理性。

3.3.2浅水区作为生物物种密集的区域,是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区域。该区域主要以湿生和挺水植物为主。湿生植物例如芭蕉和鱼腥草等;挺水植物例如芦苇和菖蒲等。

3.3.3深水区植物主要以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为主,在空间布局上注意疏密,保持水面的开阔性,多种植开花的水生植物,提升河流景观效果的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休憩空间。浮叶植物例如睡莲和菱角等;沉水植物如黑藻和苦草等。

3.3.4水边植物发挥着丰富水岸景观效果和增加水面层次的作用,这一区域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耐水性和防风固土的作用,要保证四季水边植物的造景效果。在植物种植选择上,垂柳、枫杨、水杉、侧柏等耐水性高大乔木不仅具有防风固土作用,其形成的树荫可为村民提供休闲玩乐的场所;连翘、迎春等灌木可增添河岸整体景观色彩,搭配如紫叶矮樱、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具有造型的植物,增加景观的观赏价值;千屈菜、美人蕉等开花草本植物能够装饰驳岸,让水体与驳岸的过渡更为自然。

4总结

乡村河流作为乡村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沿线农民生存,影响着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河流生态驳岸的建设对于乡村河流生态建设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乡村生态驳岸设计策略,可以为当前乡村模仿城市建设驳岸所产生的不合理方面提供优化和解决途径,大大减少乡村不必要的生态修复成本,为今后乡村生态驳岸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尹晰罡.城市水景生态驳岸设计浅析[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欧阳潘.圭塘河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3]郑婧.基于“美丽中国”背景下的汀江河流生态景观保护和恢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4]丁丽泽.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评价与设计应用-以宁波江東区河道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5]王立亚,丁昌辉,曹加杰.在“美丽乡村”策略下乡村水体景观设计与运用——以南京市江宁区铜山端为例[J].大众文艺,2019(09): 83-84.

[6]陈彬.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村落环境优化与更新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7]宣阳.基于异质共生理论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8]张乐乐,吴锦佳.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设计研究初探[J].现代园艺,2019(05): 92-94.

[9]夏蕴强,谢长坤,车生泉.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乡村植被群落保护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36(06): 1-7+14.

[10]顾睿.生态导向下的苏南乡村空间规划设计策略[D].南京:东南大学,2017.

[11]王彦.菏泽农村水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8.

[收稿日期]2020-05-2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文晨(1995-),男,江苏溧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环境。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借鉴与启示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