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根管治疗术及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2020-11-11 10:16谢燕君
大医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根管例数

谢燕君

(江阴市利港医院,江苏无锡 214444)

慢性根尖周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主要是指根管长期受到感染或存在病原刺激,进而使得根尖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性反应,生成炎性肉芽组织,并使得牙槽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牙髓组织坏死[1-2]。当前临床针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式首推根管治疗术,它可分为多次根管治疗术和一次根管治疗术两种,前者一般需要2-3 次(甚至更多次)的治疗方可达到效果,虽然整体临床疗效很显著,但是多次操作的手术感染风险更高,且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后者则仅需1 次便可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可有效降低多次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时间张口,严重者可能诱发急性根尖周炎[3]。由于两种根管治疗术各有优势弊端,需要临床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选择,以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为进一步选择更利于提高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本文将一次根管治疗术和多次根管治疗术进行对比,以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江阴市利港医院收治的80 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年龄(38.3±6.8)岁;患牙总数41 颗,其中前牙13 颗,前磨牙19 颗,磨牙9 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8例;年龄18 ~67 岁,平均年龄(39.2±7.2)岁;患牙总数42颗,其中前牙12 颗,前磨牙20 颗,磨牙10 颗。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牙尖周炎,牙根尖阴影均≤5 mm;②所选患者均未出现钙化、瘘道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均自主自愿参与和配合研究内各项环节。本次研究经江阴市利港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进行。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通过口腔X 线检查确定其患牙根管形态与病变程度,以此明确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前准备好相关仪器与试剂(包括3%过氧化氢溶液、2%氯亚明溶液、磷酸锌水门汀、根管充填抑菌糊剂、甲醛甲酚合剂、固体牙胶尖、M3 镍钛根管锉、15 ~40 号扩大针等)。

对照组术前常规给予利多卡因(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528,规格:20 mL:400 mg)进行局部麻醉后,将牙髓顶部打开后进入髓腔,拔除牙髓后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成都长青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838,规格100 mL)和2%氯亚明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通过根尖定位仪测量治疗所用根管长度,其间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每进行一次操作均需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2%氯亚明溶液进行冲洗,以便根管达到理想深度。治疗过程:对根管内侧使用消毒吸潮纸进行水分吸收,以确保其处于干燥状态,随后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的甲醛甲酚合剂对根管进行暂时封闭处理,并保证每隔7 d复查换药一次。复查时重点关注根管内是否有异味和渗出物,若无明显改善,则重复上述操作;若症状显著改善,则进行根管填充,填充后进行X 线检查,以确认根管内牙胶是否填充严密,牙胶尖有无超填,如若超填则重新进行根管充填[4]。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根管准备工作如同对照组,待根管准备完成后,先使用消毒吸潮纸对根管内侧进行水分吸收,待其完全干燥后使用根管充填抑菌糊剂与牙胶尖进行有效填充,通过垂直侧压法完成根管充填,其次用磷酸锌水门汀垫底,最后用牙体修补材料永久充填。

1.3 观察与评估指标

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分为无效、有效与显效三种情况,其中无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仍有明显的不适感[5],且在咀嚼咬合时有强烈的疼痛感,经临床检查发现牙根尖周围粘膜存在明显的红肿、有瘘管,轻叩牙体疼痛;有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未有明显的不适感,但在牙齿咀嚼咬合时有较为轻微的不适,牙龈无红肿无瘘管,不影响咀嚼功能;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后未有任何不适感受,牙齿咀嚼咬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疼痛等级评定情况:可分为0 级、I 级、II 级和III 级4种情况,其中0 级为无疼痛感;I 级为轻度疼痛,无需进行任何处理,牙齿咬合、咀嚼功能基本正常;II级为中度疼痛,牙齿咬合、咀嚼功能有一定影响,需降低咬合力度或应用相关药物进行疼痛缓解;III 级为重度疼痛,无法咬合,并伴有局部肿胀[7]。疼痛发生率=(总例数-0 级的例数)/总例数×100%。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其中疼痛通过VAS(视觉模拟法)[8]进行评定,评定分值从0 分到10 分依次递增,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疼痛感受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治疗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 检验;临床治疗有效率、疼痛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以χ2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和9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定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5.00%和5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n 治疗时间(d) 疼痛消失时间(d) 疼痛评分(分)对照组 40 5.32±1.24 2.65±0.69 2.58±0.54观察组 40 1.08±0.23 1.81±0.25 1.34±0.26 t 21.263 7.239 13.085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定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牙周组织阵发性疼痛、牙齿咬合咀嚼不适或困难等症状,若未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牙齿会被拔除继而会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影响患者的语言表达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临床多认为根管治疗的“扩大、消毒、填充”3 大步骤属于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而多次操作有利于巩固每个环节的成效,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不仅操作步骤繁多,耗时耗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会增加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疼痛发生率更低,治疗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我们一次根管治疗术的应用价值要高于多次根管治疗术。一次根管治疗术更注重根管的扩大与消毒力度,在保证感染源彻底清除后,通过填充糊剂对根管内残留的少量细菌进行持续消灭,不仅更利于病灶消除,还可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降低其继发感染的概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根管治疗术对变异性质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应用一次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有效率要高于多次根管治疗术,其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值更低,且治疗时间更短,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根管例数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对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为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患者使用镍钛锉与不锈钢锉预备根管的效果对比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