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俱乐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2020-11-13 11:47刘全斌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摘要:为了能够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对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本文将从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概念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为当代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制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目前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如果将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势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學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1     体育俱乐部制度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正是以学校现有的场馆器材设施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打破原有班级、系别、年级制度的束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参与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过直观感知、层层递进、表演竞赛、分享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课堂变成沟通、创造、思考、探究、表演、分享的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过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其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包容兼收,是一种开放性与综合性为主的教育形式,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2     体育俱乐部制度教学的重要性

2.1  消除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对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会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与高职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所以教师应当不断的调整体育教学,消除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矛盾。通过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能够构建合适的告知教学特点,并将学生锻炼和全民健康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也能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断的提升教学效率。

2.2  更符合当前素质教育需求

体育俱乐部制度教学能够更加符合当代高职生的特点,因为俱乐部制度教学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有效的加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还能够使高职生实现自己的体育学习目标,推动了高职生的全面发展。俱乐部制度教学从学生的参与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再到体育文化氛围都更加贴近当代的社会生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3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度教学改革措施

3.1  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俱乐部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就应当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时段分层次制定目标,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同时还能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等特点,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通过合理的学习后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样也能够符合当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3.2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教师在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应当关注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并且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制定俱乐部教学内容,这样达到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以我院为例目前我院开展11个项目的相关课程涵盖小球、大球、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后续还会开展定向越野、棋类等新兴项目。除项目之间的差异化之外,教师还要关注体育教学内容中是否具备趣味性,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如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自愿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俱乐部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制定可操作性高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3.3  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教学工作。由于每个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不同,一些受教育较为全面的学生因为经常接触相关体育方面的教学,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较强,因此在俱乐部制度体育教学下更容易掌握体育基本技能,也更容易理念体育动作的讲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协调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擅长的体育项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通过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的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构建一个高校的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推动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宣宁,胡金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3):46-48.

[2]   金想茹,张胜利.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改革研究——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71-74.

作者简介

刘全斌(1981.12—),性别:男,籍贯:安徽省蚌埠市,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ADZX1803)属于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