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2020-11-13 11:47吕妤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徒制的实行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能力;职业精神

一、现代学徒制产生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这种方式的转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企业员工后备力量的中职院校学生,在这种市场需求下,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校企合作。2019年山东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势建立了现代学徒制。我国在借鉴西方学徒制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了适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更注重技能的传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联手来培养人才,体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学生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不仅学习师傅高超的职业技能,还要学习师傅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实现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行现代学徒制是实行素质教育,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重要措施。

三、现代学徒制下如何促进中职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指的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过于理论,很多和现实脱节,进入企业后和企业的衔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学校要做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学校要安排教师不定期进入企业,通过企业实践,调查问卷等方式获知用工企业的需求,从而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同时在企业实习阶段要遴选技能高超工作认真负责的师傅带领学生。要明确师傅在职业能力培养当中的责任和义务。挑选有耐心有道德的师傅引领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是员工要虚心向师傅请教学习。要快速适应学校企业的身份转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良好衔接。

四、现代学徒制促下如何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1.    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合职业精神教育

校企合作是当今中职院校为培养市场所需人才而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就目前来看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订单培养,冠名班等等。方式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企业的融合。但是这其中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职业院校往往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精神的灌输。这种育人模式存在着极大的缺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髙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下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给学生设置讲授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其次当学生们以“职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行当中,一定要给学生配备德艺双馨的师傅。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师傅那里学到高超的技术,另一方面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师傅爱岗敬业的精神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对企业主管领导进行有关职业精神方面的调查问卷,从侧面验证一下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2.    营造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

虽然近年来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向企业靠拢,力求尽可能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最大融合,但结果往往不尽如意。很多学生不适应企业生活,实习期间就问题不断。追究原因是不适应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缺乏应有的职业意识。这说明学生在校期间有关企业文化的灌输还不够。学校应该把企业文化精神一直融入到学校文化当中。首先学校老师应该到企业体验企业生活,感受企业文化,多和企业师傅进行深层次交流,以此不断修正学生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不断地熏陶当中感受企业文化。其次要建立贴近企业的实训基地。要在实训基地仿照企业在墙上张贴操作流程,安全警告,行为规范等等,让学生一进来就有一种肃穆的感觉。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必须统一穿着工装,佩戴证件,让学生有一种真实上岗的感觉。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劳模或是毕业后表现优秀的学长到学校进行演讲,通过这些先進事迹影响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五、结论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迎合市场在经济高速增长转型阶段对人才需求的产物。但是在现代学徒之下,学校企业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要加强学校企业的深度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实现毕业就业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   郑玉清.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J].职教论坛,2015(05).

[2]   陈灿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融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吕妤,单位: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韩国语语言及韩国文化。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