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

2020-11-13 11:47孙博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既能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互贯通,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从而有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爱国情怀

在新时代的大潮流下,把思政融入英语课堂中即响应了新时代的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的新式课程教学,又可以潜移默化的传输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现在“,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了讨论研究,各大名校教师也是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慢慢深入这一概念,逐渐提高教学的水平,提升人才选拔的质量。笔者也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也不例外,一心钻研如何把思政融入英语课堂中。

一、思政融于英语课堂的教学背景与教材的选择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00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从此拉开了我国思政课程教学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织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振兴本科教育被提到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地位。要着力培养全球视野,核心能力。教师不能只传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领导者,教材就是“课程思政”的指挥棒,也是贯穿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中心轴。现行的诸多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都具备了不少的思政元素,要善于利用这些优良元素加以分析,拆解,组合和编辑。根据这些材料的思想政治内涵,将它们分成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博爱慈善、互帮互助、艰苦奋斗、积极进取,见义勇为、乐于奉献、回报社会、坚持不懈等不同类别,然后结合教学大纲和目标设定,合理运用这些主题元素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思政融于英语课堂也可以把含有中国文化元素渗透其中,可以加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强化母语文化认知,并能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

二、大学外语教学部始终坚持四个相统一

1.    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过程之中。如何将教书与育人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2.    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以身示范是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曾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进行交流时,只有30%的信息量通过语言来表达,而另外70%都是由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第二语言系统来传达的。作为老师,自身需要恪守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并把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把言傳与身教统一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

3.    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这里的“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    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学术自由是所有一流学校孜孜以求并赖以立足的最为宝贵的根基,是科学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一定程度的学术自由客观上能够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大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把同学们培养有中国情怀,会讲中国故事,能与世界沟通的人才,不是把学生变成外国人,而是有国际视野的爱国青年。培养更多能在国际组织中胜任岗位要求的新一代年轻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中中国元素的体现,将跨文化元素融入单元内容,注重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合理控制难度。

杨周翰先生说:“研究外国文学的中国人,尤其要有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只有人文学科能够培养出有想象力,善解人意,情商又高的领导者,他们将会对错综复杂,纷争不断的形式做出反应并负起责任。课下分享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以及杂志,引导学生切身体会、用心感受,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西方沟通桥梁。

四、结语

英语课上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英语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既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正确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润物无声、如盐入味,为莘莘学子奉献爱心,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周文彰,岳凤兰.“四个统一”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N].人民论坛网,2018-03-13.

[3]   付星.大学英语与思证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钉钉平台的创新实[A].西安财经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孙博(1988.10—),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学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