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

2020-11-13 11:47吴天佐
速读·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实施小学

吴天佐

摘要: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与风格,还是对小学教研模式的大胆实践与尝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展开探讨,从对教材的不同解析、对学生的不同研究、对问题的不同设定、对课堂的不同反思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此来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模式的大胆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同课异构;小学;教学;实施

一、同课异构的介绍

现如今,最有效且最流行的数学教研活动之一就是“同课异构”,指的就是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上课风格。例如不同教师选择运用的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角度,不同教师侧重的教学重、难点等。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新上任的年轻教师,比较喜欢举一些含时尚元素等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例子;而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就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事件等例子,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都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展现出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它为教师提供听课、比较、评课与反思等机会,从而达到一种“互补共振效应”。这一教研方式可以展现出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数学“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

(一)对教材的“异”解析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首先就需要教师通读教材,让教师在理解教材安排情况、编排等基础上,展开深刻的分析与对比。每位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析,对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对同一个教材内容的解析,教师都想要展现最好的教学设计,表现得更好。例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部分教师从“北师大版”的内容展开启发,部分教师会选择从“人教版”主题图中引入,虽然大家的想法不同,但都是想借助自身对“小数的意义”的认识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后面的分数等知识点学习起到基奠作用。另外,教师在对教材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还会确认教学的重点。例如,年轻教师会认为,小数的计数单位与小数的进率讲解比重均为25%,小数的意义则占50%;而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就会认为小数的计数单位也要作为重难点进行讲解。因此,“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具有存在的必要,可以让教师们说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解析,并展开对比与探讨,进而完善教学设计。

(二)对学生的“异”研究

教师除了要研究教材进行备课以外,还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等情况,就是“备学生”。备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心理等。同时,在课堂交流中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也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课堂练习拓展环节,学生展开短时间的启发交流,并深入感知数学内容知识点。例如,在小学“周长”课程中,因周长的概念比较抽象,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选择让学生感知图形“周边线”的特点,并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周长,再分析与理解封闭图形,进而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强,教师可引导其学习不规则的图形,借助化曲为直的方式,用绳子测量图形的周长。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多样性,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研究,并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对问题的“异”设定

小学数学课堂上需要设定不同的问题,当教师引领学生解决好各种问题时,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教授好了。同课异构的教师需要灵活设定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在各种问题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效提问是判断小学数学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内容包括提问的方式与问题的设定。而提问本身就属于对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课堂提問的核心也就是问题的设定。例如,在“圆面积”教学中,甲老师会先让学生借助之前的知识经验,用数格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求出圆面积,然后再追问;观察方格图上的正方形数量,圆的面积范围大概是多少?这一提问方式给予学生继续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研究。而乙老师则是直接否定了数方格求圆面积的教学方法,认为数方格会将学生的思考带入单一的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后期圆面积推导公式学习中,思维禁锢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方式。同时向其他教师提出为什么用数方格的方式转化为圆面积的问题?课堂总是处于“流变”的状态,教师应依据情形不断地发展,设定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而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对课堂的“异”反思

教师在结束课程以后,需要展开教学反思与评议活动,并从中找出不同教师不同教学设计的优劣势。同课异构的教学反思内容包括:第一,自己的实际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效果;第二,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积极性是否被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第三,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其他上课的教师展开对比,并对比实际的教学效果,看是否有差距;第四,结合其他教师的评议,反思出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心得与体会,并提出今后改进做法。

由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讨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效果等更具有可比性,在相互学习与探讨中,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作为一线教师需要酿造出属于自己课堂风格的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些评价标准的设定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研讨与交流来完善。同课异构可以展现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并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真实地展现出来,进而不断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游文洪,冯绣宇.“同课异构”迸发新的火花——浅谈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31-32.

[2]   康秀仪.用“同课异构”促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160.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实施小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